「230」20+人談北區,買不起的復興大道,繞不開的碧桂園

北區,項目多集中在復興大道。如楓華西湖灣,聖樺城,碧桂園國控保利城,康橋九溪郡和晉開四季城。另一個區域在東京大道,如鼎立國際城,中大東京壹號(未入市)。從當下來看,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北區都是大盤競爭最慘烈的區域。

一個趨勢是,這一區域或將從剛需承接區域進一步提升至剛改,改善。原因有兩點:

高層進入精裝或成品時代,意味著房價會在8000+元/㎡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摺合目前開封西區的慣例,高層的精裝宣傳成本在1500元/㎡左右,那麼是否意味著,未來這一區域要進入9500元/㎡的時代?

不敢想象。

開封西區的房價目前已經穩定在10500元/㎡(成品或精裝),未來西湖區域或在10500元/㎡的基礎上,有所提升。考慮到目前開封市場已有微跌的跡象,進入觀望情緒的氛圍亦越來越濃厚。無論是西區也好,北區也好,都會面臨類似的尷尬,即客戶買房,沒有之前的“快、準、狠”。更尷尬的是,如果開封房價開始略微下跌,那麼下一輪是否會大漲?何時會大漲?什麼時間適合買房?

沒有誰知道答案。

對於北區來說,鼎立國際城,楓華西湖灣,聖樺城算區域內的老項目。他們正在依託自己的業主口碑賣房。而對於碧桂園國控保利城和康橋九溪郡來說,算是新盤,且是百強房企在復興大道的重頭戲。

對於它們來講,相較於復興大道的其它樓盤,各自的優勢很明顯。

康橋九溪郡的純粹洋房和碧桂園國控保利城的精裝(成品),都是目前區別於復興大道的優勢。在這場復興大道的對決中,它們才有發言權。一個是靠產品,一個是靠性價比。

對於它們來講,相較於復興大道的其它樓盤,各自的劣勢也比較明顯。

比如,康橋九溪郡,目前尚未公佈自己的千畝大盤規劃。首開地塊不到200畝,在復興大道這個千畝大盤雲集的區域,算是個劣勢。

「230」20+人談北區,買不起的復興大道,繞不開的碧桂園

*康橋九溪郡項目沙盤

比如,碧桂園國控保利城,目前相對尷尬的是碧桂園陷於“工程質量”。雖說自詡於四大名著,工程由保利負責,物業由雅居樂負責。但不妨從另一個角度思考,碧桂園目前在開封尚有意向儲備地塊。而保利,雅居樂都尚未公佈自己除了這個項目之外的其它地塊。那麼問題來了,假設後期項目出問題(儘管我們不應該這麼想),購房者該找誰維權。假設雅居樂在開封無其他項目,僅靠這一個項目的物業費能否維持項目的物業服務?

當然對於大多數開封的購房者來說,碧桂園的名氣依然是大於後者的保利和雅居樂。

「230」20+人談北區,買不起的復興大道,繞不開的碧桂園

*碧桂園國控保利城,即將開放的售樓部

對於購房者關心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基礎配套問題。

尤其是交通路網和學校的問題。對於復興大道來說,與其擔心這些基礎配套不全,不如去判定這一區域是否是開封西區之外的另一個熱點?如果是,路會修通,學校也會有。而目前來看,復興大道的商品房項目多半未交付,入住率不夠,商業氛圍不足等等。但這一區域的未來,似乎剛剛到來。

對於復興大道的第一輪投資者,無論是購買錦誠盛世的2800-3500元/㎡,還是購買聖樺城的3500-4300元/㎡,都已然獲益。而目前,對於北區高層8000+的房價,它不算低。但仔細想來,北區的優勢,作為目前西區之外的購房熱點區域,又承擔著北區和東區改善客群,又承擔著古城外溢遷出的居住人口,它有別的區域不具備的優勢。

開封一路向西的方向不會變。但,復興大道等了鄭開大道這麼多年,也到了該理所當然成為新的購房熱點區域了。這並不是因為百強房企的到來,而是因為西區的房子已然讓剛需高攀不起,東區南區又無項目可買,你讓剛需去哪?

感謝康橋物業對於活動的支持。

儘管我們沒有要求,但依然為我們送來了果盤,送來了各種乾果。

感謝康橋九溪郡,感謝所有的活動參與者。

注:9月-12月,這樣的線下活動,我們計劃再搞18場。

「230」20+人談北區,買不起的復興大道,繞不開的碧桂園

「230」20+人談北區,買不起的復興大道,繞不開的碧桂園

「230」20+人談北區,買不起的復興大道,繞不開的碧桂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