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織金縣的「穿青人」是少數民族嗎?

獨好


關於“穿青人”能否成為一個少數民族,費孝通先生早在1978年9月全國政協民族組會議上發表的題為《關於我國民族的識別問題》的報告,已經進行了非常充分說明。

根據費老的報告,在20世紀50年代中央開始民族識別工作時,派出調查組到貴州探訪,接觸到30多個申報為少數民族的民族單位。其中,人數最多的就是貴州西北部的穿青人,約有20多萬人口。

穿青人提出申報為少數民族的理由是:(1)他們說著“老輩子話”,與當地漢人的語言不同;(2)他們有自己的聚居地;(3)他們的信仰和風俗都與漢人不同,例如婦女穿大袖滾花上衣、梳著三把頭,不裹腳,出嫁不坐轎子;(4)當地漢人叫他們為“穿青人”,他們管漢人叫做“穿藍人”。

由於在解放前夕,青藍對立,穿青人受到漢人歧視,所以在解放後,穿青人不想跟穿藍人一樣登記為漢族,怕繼續吃虧。

然而,根據實地調查,費孝通等人發現情況與穿青人所言不符:(1)穿青人說的“老輩子話”其實就是漢語;(2)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穿青人、穿藍人都是明代以來從內地遷入貴州的漢民,只不過早期移民集團形成了穿青人,後來的其他漢人被稱作穿藍;(2)至於青藍的對立,其實是漢族內部地方性差別的基礎上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矛盾。

因此,費孝通先生認為穿青人是漢人的一部分,所以反對將其識別為單一民族。

不過,由於穿青人一直主張自己的民族身份,導致在登記個人身份證時產生不滿和上訪。因此,公安部於2003年發下文件《公安關於對貴州省亻革家人和穿青人居民身份證民族項目內容填寫問題的批覆》(2003年8月28日公治〔2003〕118號),規定:

(穿青人)按照“凡已按照少數民族對待的仍按少數民族對待,填寫民族成分時原來怎麼填寫仍怎麼填寫”的原則,在辦理居民身份證時,採取一種過渡辦法,可填寫為“穿青人”。

這就是為什麼穿青人雖然不是少數民族,卻可以在身份證上登記為“穿青人”的原因。


HuiNanHistory


恰好在西南地區待過一段時間,期間接觸和交往過彝族、藏族、傣族、侗族、苗族、布依族、佤族等不同民族的朋友。尤其和穿青人有過很深的交集,故不請自來,加入討論。

西南多山林,這幾年發展很快,尤其是基礎交通方面和移民扶貧方面,但仍然還有部分地區交通極其不便。曾在雲南昭通彝良境內遇見過這樣的場景,路開通在懸崖幾百米以上,懸崖下面是洶湧的江水,道路另一側還是幾百米高的山崖,狹窄處,道路只允許一輛四橋掛車通過。坐車和朋友在這條山路上行駛了一個多小時,膽戰心驚。道路通往大山深處幾處相互隔離很遠的村莊。重點是,該條山路是由煤老闆開通,對,煤老闆給這幾個村莊通電通路,因為村莊後山有煤礦。當時還笑稱,這邊煤老闆通路通電,和山西陝西煤老闆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一個在雲南瀾滄江以南靠近緬甸的佤族朋友

還有一次和涼山州彝族朋友聊天,對,恰好就是艾滋病和毒品氾濫的一個縣城。那兄弟突然說,以前我們彝族居住在成都平原,是被諸葛亮驅趕到這裡來的。我沒有深入去核實諸葛亮是被實錘的還是背了黑鍋,但從很多事實中知道彝族人在現代化都市中的不適應和無所適從。所以從那位朋友的話裡面,更能體會到一些悲涼。
另一個同一地區的佤族朋友

曾和一個昭通大關的青年同車,聽他說了後山猴子欺負獨自進山的女人(此處自行腦補)和用石頭投擲大漢的故事。也講起了當地僰人懸棺的事,又是諸葛亮背了鍋。他說,這是諸葛亮平定西南時出的計策,僰人聽從諸葛亮的建議,如此安置亡人,卻一代一代斷了僰人後代興旺的命脈,故而僰人消失。

在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布依族佔絕對優勢。和藏族彝族一樣喜歡用微信彼此唱山歌交流,出租車裡面都是播放的山歌。一個女孩擁有布依族、苗族、壯族三家血統,驚為天人。布依族30歲以上族群很好的保留了民族服飾風格,基本上類似漢族的短襟。但裁剪的更加得體,凸顯身段。偶有年輕女孩子會穿,看上去特別苗條優美。
一個布依族朋友


閒談這麼多隻是證明一個目的,西南地區多山,很多地方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更容易產生老子所提倡的“雞犬不相聞”場景。所以更容易形成一個特定的族群,即便本來面貌非此。現代很多學者都接受和提倡“漢藏羌”同源說,但哪會有一個藏族同胞會說咋們是一個民族。

相比布依族、苗族、佤族、彝族這些多少充滿異族氣息和麵貌的族群而言,在和穿青人交往過程中很難能辨別出有何異樣之處,除非拿出他們的身份證來端詳民族那一欄。接觸過的穿青人有龍姓和殷姓。龍姓起源在哪,翻翻典故就知道,最早出自皇帝之臣龍行,出自舜時納言龍之後,都是正統華夏初始。西南少數民族龍姓居多,但有史為佐:蜀中(今屬四川)有龍姓遷入者,後又南遷至貴州,形成四大姓氏(龍、傅、尹、董)之一。古蜀國早在公元前280年(一說公元前278年),秦莊襄王敕(此時秦國與齊國已經互稱東西二帝,中評用敕這個詞應該妥當)司馬錯拔隴西軍,滅蜀,所以蜀地早已經屬於華夏範疇。楚漢相爭時西楚項羽有大將龍且,龍姓楚國人,民族劃分華夏族。


至於殷姓,更不必說,商又稱殷商,因為前期殷就是商首都,有典故盤庚遷都。

由於現行政策,少數民族有一些較為吸引人的政策,如在有些貧困偏遠的少數民族自治區縣移民搬遷不僅直接拎包入住,還每月實行每人補貼制度。所以在不同地方找依據然後劃分自己民族的一小撮人屢見不鮮。在此處提此言論並非腹黑,只是描述現狀。所以穿青人著力的民族識別,也或許部分人有此出於功利的心理(屬編者臆測)。

編者更傾向於明朝戍邊之說,在西漢時就已經有舉家戍邊的現象。而從穿青人喜歡族內抱團和互幫互助的特點更符合將士戍邊的心理,編者一直深信地理決定論。至於衣著,筆者看來更是佐證,西北環境惡劣,土質以黃褐、灰麻為主,西北動物也多是此種顏色。西北的蛇更是以灰麻、灰白兩種劃分。但西南的蛇,綠中泛紅,五顏六色,好是漂亮。環境使然,便於隱匿和自我保護。試想在西南森林密佈層巒疊嶂的環境中,戍邊的族群與被征服的族裔之間的微妙情感,青色衣物易於隱藏和保護自己具有強大武力卻族群佔少數的群體,久而久之,成為習俗。同時戍邊多為武人,文官居少,久之文字傳承流失,朝代更替,無法上尋脈絡。

這點和果敢人可以做個對比,為何幾百年過去,果敢族還能尋到自己的脈絡,因為追隨君王,守護一個朝代的大多是儒士文人,文字傳承不丟,則文化脈絡根源屬性不丟,蘇東坡被驅海南時缺少書籍,便自己默寫漢書教孫子識讀,讀的是自己的根源和脈絡。中華文明幾千年不曾中斷,靠的就是這種傳承。

至於遷徙,已經在西南貴州地區消失的鬼方一族,本來是居住在西北地區。在商周時期就能發生如此遠距離的遷徙,跨越南北隔斷秦嶺天險,不得不贊同古人之毅力和生存的弘毅。

越南歷史濃墨重彩的開國君主趙佗,為西北漢子,秦國戍邊大將。自立之後開啟了一個民族演變形成的最初篇章,但歸根到底,是漢家王侯還是東夷南蠻?

一藏族朋友,背景是還未被黃土高原侵染的清澈黃河

文字上略顯小器般的狂妄,但內心對多元化的文明極其崇拜和敬重。也曾隨藏族朋友到藏傳寺院叩首,轉動經輪,供奉哈達,也在該質樸的朋友拿出敏感誘導視頻時責令其趕緊刪除,不要為外人所知。筆下狂妄,胸中卻知天地深廣。


中評軍事


織金縣,乃至整個貴州區域都這些較為特殊的少數民族的存在。比較為大眾所熟知的是穿青人。雖然在56個民族裡面沒有,但是在身份證上,有時候我們會看到一些人的民族一欄是穿青人。

穿青人最早見於記載是在明代。從文獻記載和穿青先民早起的活動區域及習俗來看,穿青人應該是五溪蠻中的一部分發展而來。據傳穿青人先民早起曾有語言,如今已經消失,無從考察,後來使用黔東南土語,今年也基本消失了,僅有語音可辨。

除了穿青人,還有一個民族是大部分小夥伴都沒有聽過的蔡家人。蔡家人也被稱為蔡家、蔡家族或菜族。是中國未識別民族,在貴州和雲南少部分地區都有分佈。

來源是春秋時期的蔡國人。在春秋時期,蔡國臣民被楚王流放到牂牁郡。貴州蔡家人就是這些蔡國臣民的後人。蔡家人有自己的語言和自己服飾,婚葬習俗。雖然在貴州畢節地區,安順,六盤水及雲南昭通、鎮雄等地都有分佈,但是人口稀少。


獨好


你這兩圖都不是穿青人的圖片,是苗族中花苗的圖片!苗族是少數民族!穿青人原來叫青族,後來叫穿青人!和屯堡人差不多!不過穿青人考試可以加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