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呼中「姓+哥」和「名+哥」有什麼不同?

蘭澄


當然有不同了!這個不能隨便亂叫,否則遇到個性太強的人,會讓自己灰頭土臉很難堪的。這裡面大有學問。



稱呼別人為哥,無論是“姓+哥”還是“名+哥”,都是為了表達親近和友好的一種方式。在職場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嘴巴乖巧的人,張口哥長閉口哥短地稱呼別人,人緣混的很好。如果細心你會發現,雖然都是呼之為哥,但也是看人下菜碟。有的稱呼“張哥”,即“姓+哥”。有的稱呼“雨哥”,即“名+哥”。這是為什麼呢?這裡面有什麼奧妙嗎?

什麼情況下才能稱呼“姓+哥”?

一,級別比你高。如果該人職務比你高,比如中高層領導。即便你們私交不錯,也不要稱呼“名+哥”。“姓+哥”代表尊重,“名+哥”顯得有點失禮。

二,年齡比你大。對年齡比你大很多的人,比如相差十幾歲以上,也要稱呼“姓+哥”。年齡相差懸殊,如果稱呼“名+哥”,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三,關係比較遠。如果是初次相識,或是雖為朋友但沒有什麼交情,稱呼“姓+哥”更為得體一些。如果貿然稱呼“名+哥”,顯得過於唐突,給人一種故意套近乎之感。

四,性格比較內向古板的人。對一些性格比較古板,行事比較怪異的人,千萬不要隨便稱呼“名+哥”。因為關係沒那麼親密,小心弄巧成拙。

什麼情況可以稱呼“名+哥”?

一,年齡相差不大。大家都是同齡人,年齡相差不大,比如相差在七八歲之內,稱呼“名+哥”顯得比較自然和親切。

二,級別相等或相差不大。比如,大家是同一級別的同事,在一起相處久了,彼此之間比較熟悉,可以稱呼“名+哥”。如果有級別差距,但不是很大,且不是你的直屬領導,關係不錯的話,稱呼“名+哥”也無傷大雅。

三,關係比較好。兩個人是多年的朋友或同事,脾氣相投,言語交心,稱呼“名+哥”顯得比較親密。但對自己的直屬領導,關係再好,也不要這麼稱呼。

四,血緣親屬之間。有血緣關係的直系親屬之間一般都是稱呼“名+哥”。比如,你的堂兄在他的親兄弟中排行第三,一般稱呼其“三哥”或“名+哥”。這時是不能稱呼“姓+哥”的。

五,比較開朗隨和的人。如果有的人性格開朗,喜歡交朋友,做人也是大大咧咧的,這樣的人一般不會拘泥俗禮。稱呼其“名+哥”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溫馨提示: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喲😄歡迎大家關注、點贊、交流、評論、收藏、轉發,謝謝😜


管理那點事


如果你經常看韓劇,稱呼哥是在韓國人日常生活中很常見,而且他們都是名字+哥,比如恩勝哥、秀吉哥等等。

在我們國家,北方人多喜歡稱呼別人為哥,但是南方卻很少這麼稱呼。這稱呼別人為哥也不是很隨意的事,這其中也有很多規矩在裡面,下面就讓有書君給大家排列出來。

一、 親屬之間弟兄稱呼。

80後獨生子女,有個親哥是比較困難的事,但誰家沒有幾個親戚,這叔叔伯伯、三姑六婆的孩子中有幾位哥哥,是很正常的事。


對於親戚家都按長幼排列,通常不用帶名帶姓直接按排名稱呼,比如大哥、二哥。但是有時這種關係,往往也會出現姓+哥、名+哥的稱呼,隨意性很大,所以有書君單獨列出。

二、姓+名的稱呼方式。

姓+名,我們一般都稱為“官稱”。有點類似天津“姐姐”的稱呼方式。一般這種官稱用在以下幾個場合。

1、 稱呼比自己年長的男性同事。

在公司,雖說大家都是沒有職位的同事,但是畢竟人家比自己先到公司,直呼其名稱終究不太好。當然,稱對方為老師也是可以的,但有的人很謙虛,不喜歡別人這麼稱呼,所以這姓+哥就很受對方的認可。


一句甜甜的張哥、李哥一叫,雖說是剛入職的小女生,在對方心裡也頗有好感,很多事情也會放個綠燈給你。當然,如果是男生的話,畢恭畢敬地稱呼一聲,也代表他很有家教,不會招致別人反感。

2、稱呼與自己不太熟的人。

人在社會中、職場上,與人交往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參加其他公司的聚會,可以稱呼姓+職位,對方臉上有光心裡也高興。

但是對於和自己差不多的陪同人員,這張先生、李先生的偶爾叫一聲,歸於禮儀。這稱呼久了,尤其是在飯桌上,這種稱呼就相當見外,總給人以距離感。一句張哥、王哥的稱呼,就能讓大家縮短距離,讓交談變得更加暢快,很多事情也很容易解決。

3、女孩子稱呼對自己有意思,但自己不喜歡的男性。

現在找個比自己小很多的女朋友是很平常的事,也許在你剛上班就有些許未婚老同事要與你搭訕。

如果你已經有男朋友,或者對這個男人不“感冒”,一定不要名+哥稱呼對方,哪怕公司所有人都這麼稱呼。

但為了不太顯突兀,你一定要規規矩矩地稱呼對方姓+哥。一來,不會在公司太特別。二來,也提醒對方我和你只是同事關係,不可能有進一步發展,通過稱呼來斷絕對方的念頭,雙方都維護了面子。

有書君舉了三個用姓+哥的稱呼方式。不過這種稱呼方式是有地域性的,一般常見於北方。

對於南方,有時也會稱哥,而且不光是名+姓,同時也會帶著“小”字或是“阿”字,比如說小東哥、阿強哥。下面有書君就具體說一下,這名+姓的稱呼一般用於什麼人。

二、 名+哥的稱呼方式。

1、南方人多喜歡稱呼對方名+哥。

南方人說話普遍比北方人柔和,所以一般談話時也沒有北方人說話那麼生硬。尤其在廣東那邊,多喜歡把名字前加上“阿”,比如阿旺、阿東、阿寶,但是如果稱呼比自己大的,這麼叫就有點不太合適了。

所以一般稱呼長於自己,就會在此稱呼後加上哥,這樣是不是會讓對方有大哥大的感覺,很霸氣是不是。

2、關係比較好的同事、朋友。

同事交往一段時間後,逐漸也會分出親疏,關係好的為了顯示與別人不同,就會慢慢地將姓+哥,改為名+哥。


這樣稱呼,會讓雙方認為是自己人,在工作上更有便利條件。而且稱呼進一步的同時,也就證明關係比平常同事更親近。

另外,朋友之間可以直呼其名,當然偶爾叫個哥,也是很正常的事。尤其是請對方幫忙時,一句名+哥,可以讓對方有當老大的感覺,很容易讓對方把你的事情放在心上。

3、遇到特殊的姓+哥聽著不順耳時。

這姓氏是沒有辦法選擇的,就算是有些反感,也不能更換。比如說姓樊的、姓苟的,雖說此“樊”非彼“煩”、此“苟”非彼“狗”,但在公司裡追著人稱呼“樊哥”、“苟哥”也很鬧心,這時對方可能主動說讓你稱呼他名+哥。

雖說這稱呼就是一個代名詞,如果太隨意了不光會讓對方不舒服,也會讓自己深陷尷尬的境地。瞭解各地區的稱呼習慣、分清自己與對方的親密程度、辨別對方的性格特點,這樣才能正確的稱呼對方。

有書君在這裡提醒大家,不論名+哥還是姓+哥,都需要規避一些已經冠以特殊意義的稱呼,比如偉哥、煜哥、苟哥等等。總之,小心無大錯,一切已不給別人添堵為上。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姓+哥,黑社會,團伙的性質。名+哥,受尊重的哥們,朋友關係。配圖三年袁哥。





無情一一


姓+哥是普通朋友關係,名+哥是關係密切知根知底的好朋友或鐵哥們的叫法。

姓+哥,只有在工作同事,見面不太多又不太熟悉這個人的詳細情況,知道其人姓啥名誰,關係只是一般的人的稱呼姓+哥。

名+哥,你的好朋友鐵哥們,親如兄弟,習慣叫他的名字加哥,這樣關係就顯得更親蜜。

有些年青人沒家教,不懂道理,二十來歲就稱五六十歲的大爺為大哥,真沒教養,只要比你父母年齡大的或你父母的同輩人,就應該稱師傅,叔叔或大爺,這是中華美德。





null144198379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

一般情況,名加哥比較親切,適合關係比較近的人。姓加哥相對疏遠,適合關係一般的人。但是也有例外。有的不適合名加哥,或者姓加哥。比如一個人叫劉偉,和你一個科室的,關係老很不錯,你叫他偉哥,這個外人聽了偉哥偉哥的特別扭,不知道的還以為你們是賣什麼的呢。

還有比如劉強,你叫強哥,這個也不是很好,誰知道你叫的光頭強啊,還是劉華強啊、還是許文強。

還有就是如果一個科室有兩個一樣姓名的人。就不能以姓加哥了,容易混淆,比如王一、王二和你在一個科室,你最好叫一哥、二哥,你叫王哥,兩個人都得回頭。

還有女生,就是後面加姐的,更得注意。比如姓姚,叫姚莉吧,你第一次見面,你也得叫莉姐,絕對不能叫姚姐,如果加了,必給你穿小鞋。還有比如林曉,你跟她就算在一起共事十年了,你也得叫林姐,決不能叫曉姐。



情感媄文


南方同事之間一般都喜歡叫對方啊某 比如王小明 一般叫啊明 熟人之間一般只叫名 很少帶姓 北方一般都是叫 老+姓 或者 小+姓 比如老王 小王 關係較好的 也會尊稱對方為哥 比如王哥 明哥 我覺得還是南方的叫法辨認度高些 比如好幾個同姓的在一起 你叫老王 誰知道你叫誰


朕今晚翻你的牌-


有些人因為名字的原因,選擇好聽的哪一個,比如你這個趙哥強哥的,一聽就一股子的江湖味啊。

不過叫名字,其實在意那個好聽。

就說趙強吧,那麼該叫趙哥還是強哥?這還是看場合,看關係的。

有的人可不會在乎名號,有的人卻很在乎,而怎麼叫的好聽才是最重要的吧,比如強哥叫著霸氣一些,混社會的挺適合的,趙哥有一種阿諛奉承之類的。

有些時候因為一個人的姓名起的挺怪的,“姓+哥”和“名+哥”還是看字和氣質來決定的。還有就是個人喜好啦。

【不過我也幫你把強哥找到了。。。】


乘風思緒


"哥"這個稱呼的廣泛意思

中國人歷來對稱呼十分在意和講究,社會各色人等自覺或不自覺地都會注意這個問題。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會教我們如何稱呼人,如:對來客指著我說,這是我家老三,然後對我說快叫叔叔!

在現在這個社會,用姓稱為哥的,如李哥,一般都是職場同事,社會好友,茶友,網友,同鄉相認識,但屬於社會關係。

名後加哥同上述表示差不多。
這是社會一般稱呼。

在職場,尤其在公務時間稱呼就更講究了,如對上司稱呼,一般在職務前冠以姓。如:李經理。私下場合如果關係特別好可以稱某哥,但最好少用。

在民國時期就還要講究,因為以前的人都有一個字號,甚至別號,如齊白石就號稱"青藤門下走狗",因為他敬仰徐青長,徐號稱"青藤門下"。

如國民黨官場,蔣介石一般稱呼高官都用自號,避免直呼其名,這是不禮貌的。
如招呼張群稱呼為"嶽軍"。稱呼薛嶽為"伯陵",稱呼下級官佐一般就稱呼職務,如某軍長。

總之一個稱呼,可以初步斷定雙方的關係,親疏。

我這個人比較怪,最不想稱呼某哥,某長,一般都稱名字,比如李自成,我就稱自成,喝茶!


良人執戟2


中華人文傳統文化怎麼啦?

人們的傳統論理道德觀念也與國際接軌了嗎?應該叫哥的不叫或少叫,不應叫哥的,人為地加上哥叫,加上叫爺?更有甚者,父母也叫兒子“哥“?尷尬嗎?

中華傳承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寶貴財富,一定要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



金玉林桂之春


首先,不管是用“姓+哥”還是用“名+哥”,都要有所避諱或者斟酌。

1.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典韋、梁朝偉、曾志偉、韋小寶這幾位,他們用姓還是用名,不用多說。比如,你見了韋小寶,叫寶哥,聽著多舒服。

2.再就是避諱一些動物的名字,比如朱姓、苟姓等,這個不言而喻。還有諧音的,比如丘處機、孫權等,你叫他雞哥,丘處機能打死你,你叫他犬哥,孫權能殺你頭。

3.再就是明顯不好聽的,或者有引申意義的,比如,霍去病、辛棄疾等,他們肯定要叫霍哥、辛哥了。

4.有些諧音數字的姓,比如衣、武、伍等,一般用名+哥好一些,不會產生歧義。比如,武松,本來是武二郎。

但是你在聚義廳裡大喊一聲“武哥”,別人還以為是阮小五。

然後再說,二者的不同。大家都知道,不管是用姓還是用名,能直接叫哥,肯定關係比較熟甚至很鐵。那麼,那種情況用姓哪種用名呢?

1.對方年齡較長,一般用姓。比如,趙雲見了黃忠,叫黃哥就比較合適,既拉近了關係,又尊重了對方的年齡身份。



但是如果叫忠哥,難免會讓黃忠不爽,覺得唐突了自己。

2.對年齡相仿,可能就比自己大個一兩歲最多五七歲,比較熟比較鐵的,朋友同事同學都行,一般用名。比如,趙雲見了張飛,很自然的來個飛哥。


甚至比自己小個幾歲,但是關係太熟太鐵,平時沒大沒小的玩慣了,也可以戲謔的用名+哥,開心而無貶義,比如,琦哥英雄又被秒了?

3.對待不是很熟的鄰居同事等,一般用姓。既能套了近乎,又能保持距離。否則,今天剛認識,冒泡就叫人家名+哥,人家會認為你自來熟,或者以為你有所圖,不是買房子就是賣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