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事情說三次:減稅,減稅,快減稅!

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即將在8月27日至31日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中二審。個稅法草案二審能否通過將是市場關注焦點,專家認為,45%的個稅邊際稅率降低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更大。

個稅法草案徵集意見30天,收到意見超過13萬條。專家、學者和民眾普遍對草案關於提高個稅免徵額(起徵點)的規定表示贊成,不少建議再適當提高免徵額;也有些建議認為5000元的免徵額水平是合適的。不過,多數意見認為應該降低45%的邊際稅率。

重要的事情說三次:減稅,減稅,快減稅!

一、最高邊際稅率遠超發達國家

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討會常務副秘書長、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翟繼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自2011年開始實施3500元免徵額以來,7年時間裡生活成本不斷上漲,因此5000元是正常提高幅度,有人想提到2萬基本不現實。

目前有專家建議提高到8000元標準,但是否能實現尚未知。他表示,目前我國徵收的共有18個稅種,要綜合考慮總體稅收負擔,不能只盯著一個稅。

在提及納稅人群時,翟繼光表示,我國中產階級稅負較重,每月超過8萬的適用45%的稅率,年入100萬在中國並不算富人。真正的高收入人群會通過年薪為零等方式合理避稅,但這並不表示他們不從公司拿錢。

在我國納稅的基本都是窮人和中產階級,因此我國個稅要進行大調整,讓富人多納稅,才能調節收入分配。

在提及最高45%的邊際稅率時,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杜莉指出,改革開放之初,在資本短缺、勞動力過剩的狀態下,我國形成勞動重稅、資本輕稅的個人所得稅制有其合理性,但近年來,中國經濟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同時從世界範圍看,國家之間競爭力的競爭也日益體現為人才的競爭。

因此,將工資薪金所得的最高邊際稅率依然保持在45%,遠超股息紅利、利息等資本所得的最高稅率20%,甚至高於美國這樣的傳統高稅國的個人所得稅率,明顯與貫徹創新發展的國家戰略不相適應。

二、個稅改革對消費的影響

個稅對消費的影響更多體現在收入分配上。個人所得稅並不直接作用於消費,而是通過影響某些中間變量,進而與最終消費目標聯繫起來。

從影響機制上來講,個稅主要通過兩種路徑干預居民消費支出:

首先,它可以直接改變可支配收入的約束,通過減少稅費增加可支配收入,改善居民消費;

其次,個稅可以調節收入分配來影響居民的消費行為。個人所得稅的調整主要是通過改變邊際稅率、免徵額等指標來實現改善收入、調節收入差距的作用。

免徵額也是我國個稅改革中經常調整的指標之一,免徵額的提高增加了一部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稅收的行政效率,但是免徵額的提高縮小了稅基,限制了個稅調節的範圍,影響了個稅再分配功能的發揮。

從美國經驗來看,歷史上較為重大的兩次稅改在降低個人稅負負擔,刺激消費方面作用較為顯著。比如,里根稅改期間,聯邦政府個稅收入佔GDP比重從81年的9.11%下降至86年的7.69%,而個人消費支出佔GDP比重則從60.34%上升近3個百分點至63.14%。

就我國個稅改革的歷程來看,個稅改革促進了收入分配,提高了個人可支配收入,但是在促進消費上的作用較小。

雖然此次稅改有有利於降低基尼係數並改善社會貧富分化,但對於推動消費的作用需要時間催化,對於經濟的拉動作用也可能比較有限。

重要的事情說三次:減稅,減稅,快減稅!

18年以來,居民消費增速跌破兩位數,創下2003年6月以來新低。在中國經濟進入“L”型走勢後,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只有消費“穩定”發揮,成為實質上託底經濟的重要變量。

根據統計局數據,2017年消費對GDP的貢獻率接近60%,相較於2003年的35%提升了近一倍。但進入18年,居民消費增速明顯滑坡,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快速跌至兩位數以下,這一數值在5月份為8.3%,創下2003年6月份8.3%以來的新低。

繼工業、投資雙雙放緩後,外需也面臨貿易戰的陰影,因此18年以來消費降級的問題幾乎成為了壓垮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

那麼,今年的個稅改革能否達到刺激消費的效果呢?

今年改革在這幾點上有望改變收入分配結構,刺激消費:

(1)減稅對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效應更加明顯。年薪30萬的人群在新的稅法準則下稅後收入可以增加6377元,對於中產階級更多帶來利好,中產階級的擴張對於全社會消費水平的提高有著積極作用。

(2)專項扣除的增加有利於減輕居民在其他方面的負擔,增加可支配收入。子女教育支出和大病醫療支出的專項扣除會減輕相關家庭的支出壓力,使個稅負擔更加合理化。住房領域的專項扣除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住房支出對居民消費的擠壓。

(3)將四項勞動性所得綜合收稅,綜合收稅有利於個人收入分配的合理化,但是具體實施具有難度,需要核算多種收入來源,對徵管部門提出了要求。

但是個稅改革對中低收入群體改善預計更明顯,但從社會消費總量上看可能影響幅度有限。

(1) 居民主要的家庭負債來自於住房貸款,房價的上漲使得居民不得不貸款買房,還貸壓力抑制了居民的消費水平。除了由於購買住房帶來的壓力,租房一族也因為房租上漲的壓力嚴重抑制了消費能力。由於供需不平衡、房價上漲帶來的房租補漲等因素,房租上漲的勢頭仍將持續,這對一線城市的消費者影響較大,其消費水平受到抑制消費結構惡化。

(2) 我國城鄉發展、地區發展不平衡,傳統行業沒落,而新興產業盈利較高導致的收入水平差距拉大。我國基尼係數處於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之上,內部貧富差距仍較大。縮小分配差距是一個長期的問題,將一直伴隨我國經濟的轉型。

總體而言,個稅改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改善收入分配狀況,但是總體上對消費的促進作用有限,因此內需不足仍是目前經濟的主要矛盾。因而提高居民收入和減少收入差距,從而拉動真實需求,才是經濟長期復甦的關鍵所在。

個稅改革“單兵作戰”恐難以解決消費降級問題,但存在對信心的提振作用,而更多積極的財政政策“組合拳”將亟待推出。——投資魔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