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添四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最後一個竟與戰神白起有關!

昨日凌晨,正在加拿大薩斯卡通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69屆國際執行理事會

傳來捷報。

中國的都江堰、靈渠、姜席堰和長渠入選了2018年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我國新添四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最後一個竟與戰神白起有關!

這些凝聚了中國古人智慧的偉大工程,是古代水利工程可持續利用的典範

我國新添四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最後一個竟與戰神白起有關!

也是知名的旅遊景點,比如咱們湖南在2014年入選的紫鵲界梯田

我國新添四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最後一個竟與戰神白起有關!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與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景觀、世界農業遺產、國際溼地遺產並稱為世界遺產,屬於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於世界文化遺產。

我國新添四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最後一個竟與戰神白起有關!

歷屆入選名單

2015年入選名單:

四川樂山東風堰、浙江麗水通濟堰、福建莆田木蘭陂、湖南新化紫鵲界梯田

2015年入選名單:

諸暨桔槔井灌工程、壽縣芍陂、寧波它山堰

2016年入選名單:

陝西涇陽鄭國渠、江西吉安槎灘陂、浙江湖州漊港

2017年入選名單:

寧夏引黃古灌區、陝西漢中三堰、福建黃鞠灌溉工程

成都·都江堰

我國新添四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最後一個竟與戰神白起有關!

入選理由:都江堰始建於公元前3世紀,是中國古代無壩引水的代表性工程,以“乘勢利導、因時制宜”和“深淘灘、低作堰”等技術特點而著稱,引長江支流岷江之水灌溉成都平原,造就“天府之國”的美譽,目前灌溉面積1000多萬畝。

我國新添四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最後一個竟與戰神白起有關!

建於戰國時期的都江堰,歷經兩千多年風雨仍發揮著越來越巨大的作用,千年無壩古堰堪稱人與自然和諧統一。都江堰原名灌縣,如今城區分為新城區與古城區。

我國新添四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最後一個竟與戰神白起有關!

儘管現代商業的融合,但在灌縣古城裡還是能找到一絲絲古老的氣息。要說都江堰最大的魅力,莫過於其在盛夏裡依然保持怡人的清涼。可以在此與萬人同歡,在南橋吹著江風,喝啤酒,感受川蜀巴適;

我國新添四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最後一個竟與戰神白起有關!

還能到虹口與《爸爸去哪兒》一起體驗叢林探險,玩刺激漂流。距離不遠的青城山也是吸引人前來的美景,翠綠清幽,絕對讓你清爽一夏。

我國新添四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最後一個竟與戰神白起有關!

廣西·靈渠

我國新添四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最後一個竟與戰神白起有關!

入選理由:靈渠位於廣西興安縣,是溝通長江流域的湘江和珠江流域的灕江的跨流域水利工程,始建於公元前214年,兼有水運和灌溉效益,宋代文獻已有靈渠灌溉的明確記載,乾渠上以有壩或無壩引水、提水等多種形式灌溉湘桂走廊沿線農田,目前灌溉面積約6萬畝。

我國新添四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最後一個竟與戰神白起有關!

興安靈渠,與都江堰齊名的秦代水利工程。靈渠全長34km,分為南渠和北渠。

我國新添四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最後一個竟與戰神白起有關!

世人皆知的是南渠,全長33.15km,利用天然河道,人工只開挖了5km。靈渠如今已不使用,但依稀可見昔日光景。淡季時遊人少,更顯寧靜古樸。

我國新添四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最後一個竟與戰神白起有關!

你可乘舟飄蕩,租小三輪車慢慢騎行,或沿堤淌水過渠道與秦時的石頭親密接觸……還有三將軍墓、秦堤、飛來石、四賢祠等景緻。

我國新添四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最後一個竟與戰神白起有關!

而鮮為人知的北渠,適合自駕遊的朋友免費欣賞。北渠由大天平尾部的北陡門起,到注入湘江止,雖只有4km,卻是連通湘江和灕江的航道,不可或缺。

浙江·姜席堰

我國新添四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最後一個竟與戰神白起有關!

入選理由:姜席堰位於浙江龍游縣,始建於元至順年間(14世紀),渠首自衢江支流靈山港引水,利用河中沙洲建上下二堰引水,灌溉3.5萬畝農田,併為縣城區供水,灌渠沿線利用高差還修建有多處水能利用設施。

我國新添四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最後一個竟與戰神白起有關!

姜席古堰從建成至今,已有680多年的歷史。相傳,堰為元朝至順年間(公元1330至1333年)達魯花赤察兒可馬的任上所建。新中國成立以來,姜席堰進行了保護與修繕。

我國新添四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最後一個竟與戰神白起有關!

由一塊塊方形岩石砌成的攔水壩非常有形。一塊塊岩石,雖然已經歷了六百多年的河水浸潤,依然脈絡清楚,整齊好看。上游的河水經過攔水壩時,原本湍急的河流,就明顯降低了速度,變得文雅而滯緩起來。

湖北·長渠

我國新添四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最後一個竟與戰神白起有關!

入選理由:長渠位於湖北襄陽,相傳前身為戰國大將白起水攻所開渠道,至遲南宋時期已形成相對完善的灌溉體系,是古代“長藤結瓜”式灌溉工程的典型代表,目前灌溉面積30多萬畝。

我國新添四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最後一個竟與戰神白起有關!

襄陽長渠西起南漳縣謝家臺村,東至宜城市赤湖入漢江。它與歷史上兩位赫赫有名的將軍有關,因此又名“白起渠”“藎忱渠”;又因其長度為49.25公里,被稱為“百里長渠”。

我國新添四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最後一個竟與戰神白起有關!

襄陽長渠的建設,源於戰國時期秦國著名將領白起。公元前279年,秦昭王派遣白起率軍伐楚。白起利用鄢城(現宜城市)及其周圍地理位置較低,加之周圍河渠密佈的有利條件,在距鄢城百里之遙的武安鎮旁,壘石築堤,開溝擴渠,水淹楚國都城。

我國新添四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最後一個竟與戰神白起有關!

秦統一六國後,朝廷有識之士認識到白起渠的價值,不斷加以開發、治理,引水溉田。唐、宋、元時期,襄陽長渠歷經多次修治。明清時期,戰亂頻仍,長渠幾近廢棄。民國時期,在張自忠將軍的倡議下,湖北省政府作出修復決定,但終因種種因素未果。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襄陽長渠才得以興修,重新竣工通水。

我國新添四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最後一個竟與戰神白起有關!

襄陽長渠的歷史,比都江堰早23年,比鄭國渠早33年,是我國現存歷史最長的水利工程之一,被《中國水利之最》列為“我國最早的灌溉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