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學書法之前,最好看看這一篇做個思想準備

決定學書法之前,最好看看這一篇做個思想準備

相傳東漢大書法家張芝,學習書法非常勤奮,“凡家之衣帛,皆書而後練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由於他堅持不懈地努力,後來終於成為一代大書法家,被人稱為“草聖”。

後世為了鼓勵學習書法的人,學習張芝那種勤奮刻苦的精神,就把學習書法叫做“臨池”。所以,“臨池”二字本身就有勤奮有恆的含義。

世俗間流傳著一句話,叫做“字無百日功”。這句話作為增強初學者的信心,倒是無妨,但如果作為學習書法的指導思想,卻是有害的。

現代著名書法家鄧散木在《臨池偶得》中說:

“若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學習任何一門藝術或技術,都必須下苦功,功夫深了,自然水到渠成。如果“一曝十寒”,或者“知難而退”、“見異思遷”,必然一事無成。書法也不例外。

另一位書法家潘伯鷹,也告誠學書藝徒說:

寫字必須有恆心,如無恆心,不如趁早不寫。……大抵,寫字至少要二三年不斷的努力,方能打定初步基礎。每天不妨寫少些,但要不斷。因此,凡是好虛名的,求近功的,趕快走別的路。

由此可見,學習書法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指導思想,要勤奮刻苦,持之以恆。要像鍾繇那樣“若在寢息,則畫其被,皆為之穿”,要像智永的“退筆成冢”,懷素的“書葉盈屋”,才可有所成就。

肯定地說,學習書法的過程,不會一帆風順。

決定學書法之前,最好看看這一篇做個思想準備

特別是初學者往往在十分用功地學了一段時間,獲得明顯進步之後,忽然陷人“困境”,越寫越不順心,覺得自己停滯不前了。

這時千萬不能洩氣,更不能半途而廢,另換新的字帖臨寫,必須堅持下去,多看多想,找出問題,對症下藥,闖過難關,方可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正如潘伯鷹說:凡“困境”都是“進境”。因為你進步了,才發現了自己的不足,進步越大就發現得越多,闖過幾道難關,就逐步登上了書法藝術的高峰。

決定學書法之前,最好看看這一篇做個思想準備

學習書法,除了堅守一個“恆”字,還要堅持一個“專”字。

現代書法教育家麥華三教導他的學生說:

“學書要專。因為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在幾個方面齊頭並進。即使很有成就的名家,也不是同時取得多方面成就的。有志於金石書畫的同志,最好先攻下一門作基礎,再及其餘。”

“先攻下一門作基礎”是學習書法的一條重要經驗,有成就的前輩書法家,幾乎都是這樣做的。

如何紹基臨《張黑女碑》,吳昌碩臨《石鼓文》,都是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不懈,奠定了堅實的功力礎,然後方及百家,廣泛吸取營養,才創造出自己的風格。

初學者在臨池之前,要選擇一種碑帖作為臨摹範本。一經選定,就要專心專意寫下去,切不可朝三暮四,見異思遷,一會臨這種帖,過不久又換另一種帖。換來換去,必無所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