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学书法之前,最好看看这一篇做个思想准备

决定学书法之前,最好看看这一篇做个思想准备

相传东汉大书法家张芝,学习书法非常勤奋,“凡家之衣帛,皆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努力,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大书法家,被人称为“草圣”。

后世为了鼓励学习书法的人,学习张芝那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就把学习书法叫做“临池”。所以,“临池”二字本身就有勤奋有恒的含义。

世俗间流传着一句话,叫做“字无百日功”。这句话作为增强初学者的信心,倒是无妨,但如果作为学习书法的指导思想,却是有害的。

现代著名书法家邓散木在《临池偶得》中说: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学习任何一门艺术或技术,都必须下苦功,功夫深了,自然水到渠成。如果“一曝十寒”,或者“知难而退”、“见异思迁”,必然一事无成。书法也不例外。

另一位书法家潘伯鹰,也告诚学书艺徒说:

写字必须有恒心,如无恒心,不如趁早不写。……大抵,写字至少要二三年不断的努力,方能打定初步基础。每天不妨写少些,但要不断。因此,凡是好虚名的,求近功的,赶快走别的路。

由此可见,学习书法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要勤奋刻苦,持之以恒。要像钟繇那样“若在寝息,则画其被,皆为之穿”,要像智永的“退笔成冢”,怀素的“书叶盈屋”,才可有所成就。

肯定地说,学习书法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决定学书法之前,最好看看这一篇做个思想准备

特别是初学者往往在十分用功地学了一段时间,获得明显进步之后,忽然陷人“困境”,越写越不顺心,觉得自己停滞不前了。

这时千万不能泄气,更不能半途而废,另换新的字帖临写,必须坚持下去,多看多想,找出问題,对症下药,闯过难关,方可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正如潘伯鹰说:凡“困境”都是“进境”。因为你进步了,才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进步越大就发现得越多,闯过几道难关,就逐步登上了书法艺术的高峰。

决定学书法之前,最好看看这一篇做个思想准备

学习书法,除了坚守一个“恒”字,还要坚持一个“专”字。

现代书法教育家麦华三教导他的学生说:

“学书要专。因为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在几个方面齐头并进。即使很有成就的名家,也不是同时取得多方面成就的。有志于金石书画的同志,最好先攻下一门作基础,再及其余。”

“先攻下一门作基础”是学习书法的一条重要经验,有成就的前辈书法家,几乎都是这样做的。

如何绍基临《张黑女碑》,吴昌硕临《石鼓文》,都是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不懈,奠定了坚实的功力础,然后方及百家,广泛吸取营养,才创造出自己的风格。

初学者在临池之前,要选择一种碑帖作为临摹范本。一经选定,就要专心专意写下去,切不可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一会临这种帖,过不久又换另一种帖。换来换去,必无所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