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紀實文學《碧血崑崙》所彰顯的民族血性

長篇紀實文學《碧血崑崙》所彰顯的民族血性

一寸山河 ,一寸血 (油畫)

國魂•軍魂•民族魂(節選)︱林謀悅

長篇紀實文學《碧血崑崙》所彰顯的民族血性

沿著一級級石階,登上崑崙關山頂,滿目青翠盡收眼底。

山頂廣場上,映入眼簾的是高聳入雲的崑崙關戰役陣亡烈士紀念塔,一座新建的崑崙關戰役博物館巍峨雄偉而莊嚴。廣場的紀念碑上,密密麻麻地刻滿了抗日烈士的英名……

現在的崑崙關青山環繞,已成為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然而,76年前,這裡曾發生過慘烈的戰爭,抗日先烈在這裡與侵華日軍展開了殊死戰鬥,戰後的崑崙關屍橫遍野,鮮血染紅了被炮火削平的山頭……如今,這滿目的青山和綠草,就是當年為抗擊日寇而犧牲的烈士的鮮血滋養而長成。

崑崙關地處廣西首府南寧市東北,沿崑崙大道往東走50多公里。崑崙關東側與賓陽縣交界,崑崙關所在地周圍群山環拱,層巒疊嶂,蒼峰似海,綿亙相偎,中通隘道,北高南低。崑崙關正處於迂迴曲折的山道中腰,是由桂南進入桂中腹地的必經之路,自古以來是扼守南北往來之要塞。

清代詩人張鵬展是這樣描述崑崙關:“北水歸臨浦,南方控古邕;一關通鳥道.萬仞鎖螺峰。”

為爭奪崑崙關的控制權,歷史上曾發生過十多次戰爭,其中,最慘烈的就是發生在76年前的崑崙關戰役。

經歷過60年軍國主義訓練的日寇,在1937年,以強過中國幾倍的軍力和武器發動侵華戰爭,揚言3個月滅亡中國。一度攻陷當時的首都南京以及周邊的沿海城市,氣焰甚為囂張。中國軍民的全面抗戰也由此爆發。

短短兩年時間,雖然日寇已侵佔了半個中國,但中國軍民始終在頑強抵抗。平型關大捷、臺兒莊大捷、萬家嶺大捷、第一次長沙保衛戰取得成功。最初,面對日軍現代化的飛機大炮,中國軍隊以5:1甚至7:1的代價抵抗日軍的進攻。

在長沙保衛戰中,中國軍隊共斃俘日軍2萬餘人,炸燬日軍飛機20餘架。此戰中國軍隊傷亡3萬餘人。從數字上看,中國軍隊的傷亡仍大於日軍,但卻是抗戰以來兩軍對抗中傷亡數字最接近的一次,極大地鼓舞了中國的民心和軍隊的士氣。

日本軍部總結長沙之戰,認為日本陸軍的失利,是由於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得到很大改善。尤其是桂越公路,中國進口的軍事裝備,無須轉運,直接通過桂越公路,從越南運到長沙前線。日本認定,切斷這條路線將必然使中國喪失抵抗能力,從而可以立即結束在華戰爭,完成它對中國的侵略任務。大本營陸軍部作戰部長富永恭次更宣佈:“這是中國事變的最後一戰。”於是,切斷桂越運輸線成了日本軍部最緊迫的任務,崑崙關戰役的爆發便是必然。

乘著國民黨軍在桂南防備的空虛,1939年11月中旬,日軍從廣西南面的北海灣龍門港登陸,攻佔欽州、防城後,沿邕欽公路北犯南寧,於24日攻佔南寧,12月4日佔領了崑崙關。

對於桂越公路這條運輸生命線,國民政府也極其重視,決定發動桂南會戰奪回關隘。蔣介石派出國軍最精銳的、也是唯一的機械化部隊第5軍,由杜聿明率領,對崑崙關進行主攻,另派多支部隊在邕欽路、邕賓路進行阻擊,不讓日軍增援崑崙關守敵。

第5軍號稱機械化軍,火炮和武器比國軍其他部隊精良很多,但所屬3個師均無重炮配備,只是軍部有一個重炮團,還缺了一個營,僅擁有150毫米榴彈炮24門。在戰鬥最需要時,由軍部靈活派一個重炮營進行火力支援。這種裝備與日軍的機械化部隊相距甚遠。

至於空中力量對比上,日軍有100餘架飛機,隨時從北海、南寧臨時機場起飛支援崑崙關日守軍。而國軍則只有蘇聯航空志願隊的3架轟炸機,由柳州筧橋機場起飛的中國空軍3架老舊戰鬥機進行保護,對崑崙關守敵進行有限轟炸,被戲稱為“空中游擊隊”。

崑崙關全是山地險隘,第5軍是仰攻,仍主要以血肉之軀與憑險據守的日軍精銳之師進行殊死搏鬥。

戰鬥從1939年12月18日打響,到1940年1月1日,共15天,以第5軍完全攻佔崑崙關外圍及主陣地而結束。這其間,山頭爭奪戰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崑崙關及周圍山頭被炸成一片焦土,敵我雙方屍橫遍野,血液把多處山體染紅。

崑崙關戰役是一個漂亮的攻堅戰、殲滅戰。全殲日軍第21旅團。除擊斃該旅團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外,還擊斃了第42聯隊長、接任中村的代旅團長坂田元一大佐;第21聯隊長三木吉之助大佐;副聯隊長生田滕一;第一大隊長杵平作;第二大隊長官本得;第三大隊長森本宮等;日軍班長以上軍官85%以上陣亡;而陣亡士兵4000人以上。雖然中國軍隊傷亡更多,但基本幹部仍健全。而日軍第21旅團已經名存實亡。

日軍武士道法西斯軍國主義訓練籌備了60年後,才發動大規模的侵華戰爭,當時兵力武器都是中國的幾倍。國際專家分析,一個日本兵戰鬥力相當五個國軍。中國地方部隊很多是農民兵,不少是背大刀穿草鞋的,他們的老式步槍,往往只能實彈射擊三發子彈,這樣的水平就要上戰場。而日軍規定實彈射擊不達到150發子彈以上是不允許上戰場的。因此,抗戰之初,西方各國總是看不起中國軍隊,認為中國軍隊不堪一擊,丟失了半個中國。

在“二戰”殘酷的現狀面前,反法西斯的西方各國才認識到,中國軍隊的農民子弟以老舊的武器,甚至用背大刀穿草鞋的“血肉長城”與100多萬裝備精良的日軍相持數年,是多麼偉大的壯舉。

但是,西方各國始終無法完全瞭解,是什麼力量在支撐著中國人,要與日本侵略者進行這麼一場艱苦卓絕的戰鬥,並堅信抗戰會取得最後勝利。

面對如此強大的日本軍國,中華民族為什麼能做出巨大的犧牲,血戰到底?

今天,我們站在崑崙關的山頂上,對這場戰役進行了一次嚴肅的思考。

一個有著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出塞的張騫,牧羊的蘇武,寧死不降的文天祥、史可法……無不展現崇高的民族氣節,這就是中國的國魂;征戰萬里擊敗匈奴的衛青、霍去病,背刺“精忠報國”的岳飛,令倭寇聞風喪膽的戚繼光……展現的是中國武裝力量的軍魂;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直到南京大屠殺,都沒能令中華民族屈服,這就是中國的民族魂。國魂、軍魂、民族魂,延續了五千年,凝聚成一股合力,這是任何侵略者不能壓垮的,這就是中國抗戰必勝的歷史底氣和根基。

崑崙關博物館紀念碑上密密麻麻刻著烈士的英名,也遠不夠展示八年抗戰死難的360多萬將士的英名,還有民間的、更多更多的抗日無名英雄,他們沒有鮮花、沒有墓碑。為了祖國和民族的生存,他們年輕的生命走得是那麼倉促。

在很多時候,民族的脊樑不一定是站在山頭指點江山的人。在那個民族橫遭恥辱,江山沉淪,日月無光的年代,更多的脊樑是倒下的,他們靜靜地和空彈匣一起躺在屍山血海中……

安息吧,崑崙關戰役中犧牲的中國英烈!我們的前輩,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