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 ——最是一年好時節

春分 ——最是一年好時節


春分是最古老的節氣之一。古代農耕文明時期,先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對大自然的變化尤為敏感,對太陽、月亮的交替運行充滿好奇心和探索的慾望。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聰敏善思的古人就利用土圭實測太陽的影子,以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一年之中,土圭在正午時分影子最短的一天為夏至,影子最長的一天為冬至,影子長度適中的為春分或秋分。


  春分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氣,不僅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徵——陽光明媚、楊柳青青、鶯飛草長、花香滿庭,最是一年好時節。


春分 ——最是一年好時節

  【物候】

  古人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意思是說春分後,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下雨時天空會打雷併發出閃電。此時節晝夜溫差較大,乍暖還寒,要注意及時增減衣服。


  【花信】

  仲春時節,春之花朵成群結隊開放在陽光下、詩句裡,春天的大地儼然是一本芬芳四溢、色彩斑斕的書卷。在春分,漸次開放的花朵是海棠、梨花、木蘭。


春分 ——最是一年好時節

  【民俗】

  豎蛋:春分用豎蛋慶祝春天來臨的習俗在我國已經流傳了幾千年。在古老的傳說中,春分這天可以很容易把雞蛋立起來。因為,春分太陽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晝夜時間相同,呈66.5度傾斜的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處於一種力度相對平衡狀態,有利於豎蛋。此外,豎蛋時應選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雞蛋,因為此時蛋黃下沉,雞蛋重心下降,更容易豎起來。目前,這一習俗已流傳到世界的許多地方,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春分 ——最是一年好時節

  吃春菜:昔日嶺南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習俗叫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摘春菜,洗淨後與家裡已經準備好的魚片一起“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春分 ——最是一年好時節

  【禁忌】

  山東一帶,春分日忌晴。民間習俗認為,春分這天最適合栽種樹木,如果這天晴空萬里,則不利於萬物生長。畲族春分日忌挑糞、到河裡洗衣服和曬衣服。


  【賞鑑】

  賦得巢燕送客

  錢起(唐)

  能棲杏梁際,不與黃雀群。

  夜影寄紅燭,朝飛高碧雲。

  含情別故侶,花月惜春分。


  仲春郊外

  王勃(唐)

  東園垂柳徑,西堰落花津。

  物色連三月,風光絕四鄰。

  鳥飛村覺曙,魚戲水知春。

  初晴山院裡,何處染囂塵。


春分 ——最是一年好時節

  【養生】

  衣物逐漸減:春分時節,天氣漸暖,尤其是白天的溫度上升很快。街頭常見愛美的姑娘已迫不及待地穿上初夏的服裝,這是不健康的。寒從腳下起,乍暖還寒時,還是捂著點好。愛美的年輕人如果一定要穿得少,最起碼也要保證褲子、鞋襪厚一點。

  調治老毛病:春分時節,陽氣已經比較強壯,萬物復甦,生物們也都活躍起來,各種細菌、病毒在這一時節繁殖很快,大家要注意預防感冒、肺炎、麻疹等高發疾病。這一時期,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老毛病發作的概率較大,要注意預防。但從另一方面說,此時陽氣越來越盛,在故疾復發的時候注意調養,因勢利導,藉此機會正好可以調治那些老毛病。


春分 ——最是一年好時節


  妙招解春困:春分時節,春困的症狀越來越明顯,尤其是每天午後,表現更為明顯。解決的辦法有午飯後稍微休息一會兒,哪怕只是小睡十來分鐘,也可大大緩解疲憊;晚飯後稍微活動一下身體,有利於身體的舒展和放鬆;睡前要洗臉、洗腳、搓腳心,搓腳心有助於推動血氣運行,溫補臟腑,安神寧心,消除一天的疲勞,利於入睡。

  飲食要均衡:春分時節的飲食,宜清補不宜濁補,大量氣血外行,重補不宜運化,清補則有利於輕清之氣通暢。飲食應清淡,多吃新鮮蔬菜,多飲用水、粥、湯,可清除肝熱,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

  (本文刊於《中國文化報》2015年3月20日第8版,記者王學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