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看是座山,里看是寺廟,古代徐霞客留足跡,近代偉人這裡開過會

外看是座山,裡看是寺廟,古代徐霞客留足跡,近代偉人這裡開過會

崇左市天等縣萬福山,是廣西唯一的一座懸空寺,外看是座山,裡看才像寺。

外看是座山,裡看是寺廟,古代徐霞客留足跡,近代偉人這裡開過會

1637年秋,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來到向武州,遊覽了琅山(萬福山),並在《遊記》裡寫道:“夫此一山,圓如卓錐,其上中空外透,四面成門,堂煌曲室,夾榭飛甍(注:建築在平臺上的有飛簷瓦脊的敞屋),靡所不備。”

外看是座山,裡看是寺廟,古代徐霞客留足跡,近代偉人這裡開過會

解放戰爭時期,鄧小平同志在此召集向都縣委書記陳鼓濤、向都縣蘇維埃政府領導林柏及赤衛軍幹部林華封等8名地下工作者開會,部署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建設工作,留下了革命的紅色印記。

外看是座山,裡看是寺廟,古代徐霞客留足跡,近代偉人這裡開過會

萬福山位於崇左市天等縣向都鎮北郊,因其孤峰拔地而起,壯若竹筍,形如卓錐,又被稱為獨秀山。萬福山高約六十米,腰徑約五十米,四周農田圍繞。《廣西名勝紀遊》一書中,讚譽萬福山為埋藏於桂西群山中的一座小巧玲瓏的幽宮。

外看是座山,裡看是寺廟,古代徐霞客留足跡,近代偉人這裡開過會

萬福山的西面有寬敞溶洞,洞分三層,萬福寺即藏在溶洞之中,依洞、依山而建。洞的下層建成文武廟,供奉孔夫子、關公、岳飛等。

外看是座山,裡看是寺廟,古代徐霞客留足跡,近代偉人這裡開過會

廟門刻一聯曰:“文筆紀春秋萬古綱常昭日月,武功扶漢宋兩朝義勇壯山河”。二層為觀音寺,內供觀音菩薩。兩邊廊柱上各塑有蛟龍,盤柱而上,栩栩如生。

寺門上掛一匾額曰“慈雲廣被”。三層是一大洞口,穿山而過。洞前石壁上架一天橋,用蜆木構成。歷經三百多年仍然堅固。登橋遠眺,向都山城盡收眼底;移眼腳下,如置身於雲端,不禁心驚肉跳。天橋旁懸崖上刻有“南疆永固”。

外看是座山,裡看是寺廟,古代徐霞客留足跡,近代偉人這裡開過會

洞內地面上置有石桌石凳,供遊人休息。石桌旁有天然石獅、石龜,伴著遊人嬉戲。洞頂乳石倒掛,後洞口石壁上刻有“風洞”二字。站後洞口,清風拂面,涼爽清幽。放眼遙望,山後小河蜿蜒,數座小山包立於河邊。前人形容為“五馬沿江走,三星水上浮”,蔚為壯觀。風洞旁有兩個小洞,一洞通後山腳,一洞通後山頂。

外看是座山,裡看是寺廟,古代徐霞客留足跡,近代偉人這裡開過會

萬福寺沿凹洞自下而上建設,寺中亭臺閣榭層層疊疊,雲梯天橋跨空曲環,拾級而上,向都山城盡收眼底,猶如置身於雲端。進入寺中,可見洞頂乳石倒掛,猶如盞盞天燈,為遊人照明。寺內還建有文武殿、觀音閣、如來廟等。寺中多處石壁至今仍留存文人墨客題詩 ,“名山千劫快同登,直上瑤臺最高層。洞府鶯花紅日麗,仙山樓閣碧雲蒸。名山好似前溪水,靜意還同古佛燈。此際憑臨多逸興,聯吟好句讓良朋”的詩作,讚歎萬福寺清風拂面,猶如仙境;小洞內一腳印隱約可見,相傳為宋朝儂智高的四弟儂智會留下的。

外看是座山,裡看是寺廟,古代徐霞客留足跡,近代偉人這裡開過會

相傳萬福寺“始於明崇,擴於清康”。1997年,被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萬福寺幽閣清曠,臺榭點綴,石室造化天工,許多香客遊客為之傾倒。

外看是座山,裡看是寺廟,古代徐霞客留足跡,近代偉人這裡開過會

主要景觀

1、如來殿。天梯由彌勒殿直上左轉即是。天梯右側石壁上有靈猴獻桃、獅子戲球等雕像,是建寺時所刻。距今有400多年的歷史了,在天梯盡頭有一鐘乳石獅子在此雄踞。

2、天梯。透過絕壁上的樑柱看夕陽西下,彷彿“聖光”灑在身上。

3、天橋。位於天梯上部,全部用優質木料製成,懸空而搭,此景是萬福山上觀景之佳處;天橋上懸掛的石刻“南疆永固”更是研究清代南方壯族地區人文景觀的重要史料。

4、風洞。位於萬福山半山腰,整個洞形像葫蘆,前洞塑有如來全身,稱如來殿,後洞有宋朝壯族英雄儂智高的遺蹟,此洞洞中有洞,四面皆通,洞內石壁上留下了康熙、乾隆年間不少石刻碑文。

外看是座山,裡看是寺廟,古代徐霞客留足跡,近代偉人這裡開過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