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看是座山,里看是寺庙,古代徐霞客留足迹,近代伟人这里开过会

外看是座山,里看是寺庙,古代徐霞客留足迹,近代伟人这里开过会

崇左市天等县万福山,是广西唯一的一座悬空寺,外看是座山,里看才像寺。

外看是座山,里看是寺庙,古代徐霞客留足迹,近代伟人这里开过会

1637年秋,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来到向武州,游览了琅山(万福山),并在《游记》里写道:“夫此一山,圆如卓锥,其上中空外透,四面成门,堂煌曲室,夹榭飞甍(注:建筑在平台上的有飞檐瓦脊的敞屋),靡所不备。”

外看是座山,里看是寺庙,古代徐霞客留足迹,近代伟人这里开过会

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同志在此召集向都县委书记陈鼓涛、向都县苏维埃政府领导林柏及赤卫军干部林华封等8名地下工作者开会,部署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工作,留下了革命的红色印记。

外看是座山,里看是寺庙,古代徐霞客留足迹,近代伟人这里开过会

万福山位于崇左市天等县向都镇北郊,因其孤峰拔地而起,壮若竹笋,形如卓锥,又被称为独秀山。万福山高约六十米,腰径约五十米,四周农田围绕。《广西名胜纪游》一书中,赞誉万福山为埋藏于桂西群山中的一座小巧玲珑的幽宫。

外看是座山,里看是寺庙,古代徐霞客留足迹,近代伟人这里开过会

万福山的西面有宽敞溶洞,洞分三层,万福寺即藏在溶洞之中,依洞、依山而建。洞的下层建成文武庙,供奉孔夫子、关公、岳飞等。

外看是座山,里看是寺庙,古代徐霞客留足迹,近代伟人这里开过会

庙门刻一联曰:“文笔纪春秋万古纲常昭日月,武功扶汉宋两朝义勇壮山河”。二层为观音寺,内供观音菩萨。两边廊柱上各塑有蛟龙,盘柱而上,栩栩如生。

寺门上挂一匾额曰“慈云广被”。三层是一大洞口,穿山而过。洞前石壁上架一天桥,用蚬木构成。历经三百多年仍然坚固。登桥远眺,向都山城尽收眼底;移眼脚下,如置身于云端,不禁心惊肉跳。天桥旁悬崖上刻有“南疆永固”。

外看是座山,里看是寺庙,古代徐霞客留足迹,近代伟人这里开过会

洞内地面上置有石桌石凳,供游人休息。石桌旁有天然石狮、石龟,伴着游人嬉戏。洞顶乳石倒挂,后洞口石壁上刻有“风洞”二字。站后洞口,清风拂面,凉爽清幽。放眼遥望,山后小河蜿蜒,数座小山包立于河边。前人形容为“五马沿江走,三星水上浮”,蔚为壮观。风洞旁有两个小洞,一洞通后山脚,一洞通后山顶。

外看是座山,里看是寺庙,古代徐霞客留足迹,近代伟人这里开过会

万福寺沿凹洞自下而上建设,寺中亭台阁榭层层叠叠,云梯天桥跨空曲环,拾级而上,向都山城尽收眼底,犹如置身于云端。进入寺中,可见洞顶乳石倒挂,犹如盏盏天灯,为游人照明。寺内还建有文武殿、观音阁、如来庙等。寺中多处石壁至今仍留存文人墨客题诗 ,“名山千劫快同登,直上瑶台最高层。洞府莺花红日丽,仙山楼阁碧云蒸。名山好似前溪水,静意还同古佛灯。此际凭临多逸兴,联吟好句让良朋”的诗作,赞叹万福寺清风拂面,犹如仙境;小洞内一脚印隐约可见,相传为宋朝侬智高的四弟侬智会留下的。

外看是座山,里看是寺庙,古代徐霞客留足迹,近代伟人这里开过会

相传万福寺“始于明崇,扩于清康”。1997年,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福寺幽阁清旷,台榭点缀,石室造化天工,许多香客游客为之倾倒。

外看是座山,里看是寺庙,古代徐霞客留足迹,近代伟人这里开过会

主要景观

1、如来殿。天梯由弥勒殿直上左转即是。天梯右侧石壁上有灵猴献桃、狮子戏球等雕像,是建寺时所刻。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在天梯尽头有一钟乳石狮子在此雄踞。

2、天梯。透过绝壁上的梁柱看夕阳西下,仿佛“圣光”洒在身上。

3、天桥。位于天梯上部,全部用优质木料制成,悬空而搭,此景是万福山上观景之佳处;天桥上悬挂的石刻“南疆永固”更是研究清代南方壮族地区人文景观的重要史料。

4、风洞。位于万福山半山腰,整个洞形像葫芦,前洞塑有如来全身,称如来殿,后洞有宋朝壮族英雄侬智高的遗迹,此洞洞中有洞,四面皆通,洞内石壁上留下了康熙、乾隆年间不少石刻碑文。

外看是座山,里看是寺庙,古代徐霞客留足迹,近代伟人这里开过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