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淵:漢光武帝劉秀感化降軍的啓示

罗志渊:汉光武帝刘秀感化降军的启示

西漢末年,當劉秀展開地圖,總結其統一天下的戰績時,不禁茫然,便對其親信謀士鄧禹說:“天下如此遼闊,如今我才平定了一些郡,到哪年哪月,才能使全國安定下來啊?我真是沒有把握呀!”

鄧禹回答:“現在天下群雄興起,戰亂不息,前景難測,但是萬眾都盼望明君出現,自古以來,興亡都在於仁德的厚薄,而不在於土地的多少,只要你不灰心喪氣,一心一意積王者之德,最終天下一定會歸於統一的。”

鄧禹才識過人,年少就有知人之明,不但善於善於運籌帷幄,還能夠衝鋒陷陣。在此,他向劉秀強調“興旺在於仁德的厚薄”,也就是要求一個領導者首先要有好的品德,做到以德服人,樹立儒家“仁者愛人”的管理思想。

劉秀採納了鄧禹的建議,半個月後,他率領將士擊敗了稱作“銅馬”的農民軍,對那些願歸降的將士,不但不治罪,反而維持原職讓他們參加劉軍,繼續作戰,對歸降的將領們還一一封侯,並下了一道命令:“投降軍隊不予整編,維持原編。”劉秀對降軍的厚待,正是這種仁愛思想的體現。

在管理上,一個高效的團隊不但要靠嚴歷、嚴密的管理制度來約束每個成員的行為規範,更要靠融洽、和睦的環境來激發每一個成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所以在“法治”的同時,更重視發揮“情冶”的作用。劉秀對這些降軍,也是注重以情感人,讓他們感受到其內心的真誠。

劉秀對降軍這樣恩寵有加,致使他們都不敢相信,心中不免疑惑不安。於是,劉秀經常單騎巡視各營地,此時若有人想行刺,那幾乎是唾手可得。然而,眾將軍將士見劉秀如此信任,不由得產生了景仰之心,都異口同聲地說:“劉秀能推心置腹,誠懇待人,不懷疑我們,真是一位寬仁長者。以前我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懷疑他居心叵測,回想起來實感慚愧,為報君主的知遇之恩,上刀山,下火海,我們在所不辭。”

從此以後,這些降將跟隨劉秀南征北戰,披荊斬棘,為最終平定天下混亂,建立東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正因為劉秀的誠懇待人,以身作則,使其擁有強大的人格魅力,才能夠獲得下屬們發自內心的擁護和支持,而不是恭維和奉承,最終團結一致,勇往直前。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作為領導者,在對待員工的層面上,也要愛護人、關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幫助人、激勵人和造就人。總之要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以誠待人,與人為善。只要領導者能從尊重人格、尊重個性的角度多下功夫,以君子之心度他人之腹,就能感化部下,搞好團結,成為一位賢明豁達的領導者。

罗志渊:汉光武帝刘秀感化降军的启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