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半島無上榮光,土耳其

土耳其是“奧斯曼帝國昔日在巴爾幹半島無上榮光。”

土耳其國家貨幣震盪,無疑是全球各媒體的頭版頭條。

朋友圈裡文章一般都把美國聯繫在一起,特朗普要有多壞就有多壞,反正中國的股市也是他搞壞的,還把“浪漫土耳其”經濟給悶殺了。

巴爾幹半島無上榮光,土耳其

按照正常理解,若是一個經濟體運行正常的國家,美國無論什麼組合拳的襲擊,最多也是“貿易戰”的開始,不可能由於虛胖而導致的一拳就趴下。

但是,土耳其不一樣,看起來這幾年經濟形勢不錯,其實骨子裡很虛。美國的貿易制裁只不過是導火索而已,壓死駱駝的不是最後一根稻草,而是之前它所承擔的重負。分析土耳其經濟體,讓我們也回顧一下中國隋朝的歷史

歷史學家講述隋朝滅亡主要3個方面:

Ø 在洛陽大興土木,花費巨大。每月徵役丁200萬以上,由江南運來一柱就用工幾十萬個。

Ø 吃喝玩樂,還要築長城。大運河開通後,煬帝即帶後、妃、貴族、官僚、僧尼、道士等乘龍舟南遊江都。隨行人員近20萬,僅拉縴人即有8萬,“觸艫相接200餘里”。

Ø 興師動眾,三徵高麗。同高麗打了幾場硬仗,打輸了。

事情弄的都超過國家經濟的承受能力,起義軍一來,國家就奔潰了。從極盛迅速走向衰亡。可能我們能想到的隋朝是下面這張圖:

巴爾幹半島無上榮光,土耳其

自土耳其國父凱末爾開國以來,土耳其軍隊一直扮演著世俗化保衛者的角色,每當政府向宗教神權方向開倒車時,軍隊便仗劍行事。在1960、1971、1980和1997年,部隊幾乎以每隔十年一次的頻率發動政變,併成功迫使政府就範,甚至總理下臺。

巴爾幹半島無上榮光,土耳其

然而土耳其當今總統埃爾多,是現代土耳其政局中,第一位能夠掌控軍隊,而不是被軍隊政變的強人。就是在土耳其各種搞的定。

“不管白貓黑貓,會抓老鼠就是好貓”

埃爾多被尊稱為“蘇丹”。在土耳其前身的奧斯曼帝國時期,那些代表力量和權力的統治者都被稱為“蘇丹。”埃爾多安的稱呼也逐漸從總統變成了“蘇丹”。因為,他能擺平軍隊,最重要的是懂經濟。直到1990年代,土耳其依然是個經濟負增長、兩位數通貨膨脹、貧苦人口數量超過千萬的國家。2003年,埃爾多安以總理身份登場。接下來的十年間,土耳其GDP年平均增長率達到7.3%,為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高增長率的國家;人均GDP從2500美元飆升到10522美元,離發達國家似乎只有一步之遙。

這樣的經濟奇蹟是如何實現的呢?

“把全國81個省全都變成建築工地”。沒錯,土耳其是個不輸中國的“基建狂魔”。從雄壯的大橋到宏偉的清真寺,再到全球最大的機場,埃爾多安將巨大的基建項目當作推動經濟增長的引擎——連接歐亞兩洲的八車道懸索橋、與博斯普魯斯海峽平行的新運河、比美國白宮大50倍的新白宮總統府……

l 機場:

伊斯坦布爾北部,有一片巨大的建設工地,佔地76.5平方公里,面積比宇宙中心紐約曼哈頓島還要大。35000名工人日夜奮戰,要知道整個土耳其人口才8000萬。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機場在今年10月29日的土耳其共和國95週年國慶前投入使用。

巴爾幹半島無上榮光,土耳其

l “伊斯坦布爾”運河

巴爾幹半島無上榮光,土耳其

項目計劃投入150億美元,需要安置80萬居民,土耳其國內反對這個項目的人則估計工程的造價將會高達650億美元,而且還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

l 伊斯坦布爾的金融區

巴爾幹半島無上榮光,土耳其

l 清真寺

巴爾幹半島無上榮光,土耳其

伊斯坦布爾最高的山上,Camlica清真寺已經快要完工,這是整個土耳其最大的清真寺,白色大理石,有六根宣禮塔。

追求最大、最高、最好土耳其建築都是同時開工,資金基本都來自外國借貸。據估算,過去11年土耳其的建築支出高達5380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來自外國銀行的借款。除了借外債,埃爾多安更是大開印鈔機。從2003年至今,土耳其的廣義貨幣整整增加了24倍,將近中國的3倍。為了給龐大的財政刺激項目融資,埃蘇丹一直堅持實行低利率政策。即便通貨膨脹率接近16%,並使經濟面臨外部衝擊,埃蘇丹也不為所動。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克魯格曼(PaulKrugman)上週六發了一篇文章“Partying Like It’s 1998”,指出目前土耳其所經歷的一切像是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重演,劇本幾乎一模一樣。

所以真正拯救經濟的還是實體產業,不是房地產,更不是金融體系。只有真正的實體經濟才是國家經濟的基石。

土耳其經濟如果真的崩潰,土耳其會不會和西方徹底鬧翻,從此和俄羅斯、伊朗以及別的勢力聯合?形成一個全新世界格局的開端?

我們投資證券股票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懷著“實業報國”的情懷,選擇基礎經濟產業進行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