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寫的慘!失去的三年,東吳證券發生了什麼?

大寫的慘!失去的三年,東吳證券發生了什麼?

撰稿|渾水調研研究員 申不怵

眾所周知,證券公司正在經歷著行業寒冬,對於東吳證券來說,這個冬天尤其寒冷。在最新公佈的半年報中,東吳證券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超過90%。在所有A股上市公司中跌幅居首。關於東吳證券,渾水調研曾經做過多次剖析。曾幾何時,東吳證券坐擁國內經濟重鎮蘇州,多年來都是風調雨順,雖然是地方券商,但是具備向第一陣營衝擊的實力。

行業不景氣是現實,但是淪落到如此境地,實在讓驚詫。我們想知道,這家根植於中國最富庶地區的券商發生了什麼呢?

1、利暴跌逾90% 史上第二差

8月29日晚間,東吳證券發佈了2018年半年報,報告期內東吳證券實現營收15.37億元,同比下跌24.96%;歸母淨利潤僅有2625.37萬元,同比暴跌93.85%。

截至目前,兩市共有26家證券公司公佈了2018年半年報,從增長率看,東吳證券營收跌幅高居第四,僅次於國海證券、國元證券、國信證券,歸母淨利潤跌幅則是高居第一。

從絕對數額看,營收、歸母淨利潤僅高於太平洋證券,2018年上半年,太平洋證券實現營收4.91億元,同比增長31.35%;歸母淨利潤-1.05億元,也是目前兩市唯一一家虧損券商。

大寫的慘!失去的三年,東吳證券發生了什麼?

以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率高低排序

不僅是在行業墊底,自2015年股市大跌以來,東吳證券業績也是王小二過年,從下圖可以看出,在2015年中報達到最高點之後,東吳證券在最近三年卻離奇地斷崖式下跌,特別是歸屬淨利潤已經連續三個中報負增長

大寫的慘!失去的三年,東吳證券發生了什麼?

因此,東吳證券今年的中報業績、特別是淨利收入可謂是大寫的慘

一方面,淨利潤直接從億級跌落到了千萬級,這種級別的暴跌在金融機構中並不多見,一轉眼奔馳變夏利。

另一方面,今年的中報淨利也是東吳證券有中報統計數據以來的第二低,東吳證券2005年中報虧損0.78億元、2006年中報歸母淨利0.67億元,自2006年至2017年,東吳證券中報歸母淨利潤再也沒下過億元臺階。

2、東吳證券怎麼了?

行業不景氣是現實,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行業合計實現營收1265.72億元、同比下降11.92%;實現淨利潤328.61億元,同比下降40.53%,但是從數據上看,東吳證券的業績下滑要遠超行業整體水平。

渾水調研曾經一度將東吳證券與華泰證券進行對比,現在他們連華泰的腳後跟都摸不到。即便是曾經都不正眼瞧的同省兄弟南京證券,也已經把東吳甩在身後。

幾天前,今年剛上市的南京證券也公佈了半年報,上半年南京證券實現營收6.37億元,同比下降6.3%;歸母淨利潤1.86億元,同比下降23.17%,雖然業績也是雙降,但淨利潤卻達到1.8億,比東吳證券高出一大截。

作為根植於中國最富庶地區之一的一家區域券商,在行業寒冬之際,東吳證券怎麼會如此不堪一擊,到底發生了什麼?東吳證券的主營業務有經紀及財富管理業務、投行業務、投資與交易業務、資管及基金管理業務、信用交易業務等。

大寫的慘!失去的三年,東吳證券發生了什麼?

今年上半年,東吳證券經紀及財富管理、投行、資管及基金管理營業利潤同期減少了0.65億元、1.55億元、0.8億元,毛利率也下降很大,

其中投行營業利潤變動最大。數天前,曾有財經大V曝出東吳證券投行部門裁員、拖欠工資的行為,雖然之後東吳證券在回應媒體時予以澄清。

事實上,投行業務多年來一直是東吳證券能拿的出手的值錢貨。由於蘇州上市公司眾多,東吳證券的一半保薦承銷業務都集中在蘇州地區,在當地市場份額位居第一。而東吳證券的新三板業務在2016年一度躋身全國券商前十位,拿下江蘇將近五分之一的新三板掛牌業務。

今年以來,IPO項目東吳證券也只和華英證券聯合保薦了南京證券這一單,新三板業務也基本清倉,公司養的數百人的投行隊伍不裁撤也負擔不起了。

不過東吳證券淨利墜落還不能完全歸因於投行等部門,從主營業務分地區情況看,總部及子公司營業收入和成本出現倒掛,分別為10.81億元、12.23億元,上年同期這組數據還分別為14.04億元、10.95億元。

大寫的慘!失去的三年,東吳證券發生了什麼?

在東吳證券2018半年報公佈的分佈財務信息中,“公司總部及其他”項目的營業利潤變動最大,同比減少了3.93億元,會是東吳證券此番利潤斷崖式下跌的元兇嗎

大寫的慘!失去的三年,東吳證券發生了什麼?

根據東吳的介紹,公司總部及其他分部系總部運營及除上述主營業務(經紀及財富管理業務、投行、投資與交易業務、資管及基金管理、信用交易)外的其他業務。

背景資料

東吳證券於1993年在蘇州成立,前身為蘇州證券,2001年更名為東吳證券,2009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11年12月掛牌上市。

從區位看,東吳位居江蘇第一經濟城市蘇州,經濟總量一直領先於南京外,而且背靠大上海,蘇州地區的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數量等也全部位居江蘇第一,乃至全國地級市前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