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退伍軍人,如何把小作坊做成大企業?

上世紀60年代末,退伍軍人徐鏡人在老家揚州泰興創建了一個作坊式的小製藥廠。六間平房、幾口大缸、幾臺簡易的設備和數名工人,就是這家小廠子的全部。

在徐鏡人帶領下,一批老職工東拼西湊,自己動手建廠房、改造設備,學制藥工藝,帶回生產菌種。幾經周折後,工廠終於投產。

一个退伍军人,如何把小作坊做成大企业?

1981年,“國務院國發179號”文件規定,“嚴禁鄉鎮一級開辦製藥廠”, 好不容易走上正軌的口岸工農兵制藥廠,不得不面臨關停危機。

當時廠裡生產的板藍根沖劑在當地已經小有名氣, 於是製藥廠轉併到縣辦,改頭換面成“泰興藥廠口岸車間”,從而得以保留。

1985年車間產值達到1600百萬,徐鏡人終於掛上了揚州市揚子江製藥廠的牌子。1988年,上海爆發嚴重的甲型肝炎,上海申請支援近400萬包板藍根。彼時廠裡板藍根幹糖漿產量僅為每月5萬包,徐鏡人也由此獲得了“板藍根大王”的名號。

一个退伍军人,如何把小作坊做成大企业?

1990年,徐鏡人因“莫須有”的誣告,離開他一手創辦的揚子江製藥廠。可是在徐鏡人離廠三年多的時間裡,企業發展嚴重受挫。1993年徐鏡人被恢復職務,回到虧損兩百多萬、急需改革的揚子江製藥廠。

這一年徐鏡人從中醫泰斗董建華手中,拿到了“胃蘇飲”的秘方。1993年,在董建華“胃蘇飲”處方基礎上研製的胃蘇顆粒,成為揚子江藥業開發出的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藥新品。同時揚子江的年銷售額以一個億的速度上升,胃蘇顆粒一項的銷售額就已超過數十億。

一个退伍军人,如何把小作坊做成大企业?

後來徐鏡人投入3億元技術改造資金,按GMP要求,將揚子江建設成一座現代化的中藥生產基地。2012年,揚子江藥業集團生產的80萬粒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正式發往德國。

2017年,揚子江藥業利稅連續2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集團2017年累計實現產值703.32億元、銷售700.88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