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診把脈」化解矛盾糾紛有實效——澗溪鎮創新推進「訪調對接」工作紀實

接好門診、看好急診、及時出診、定時巡診、技術會診、迅速轉診、定期複診。這是安徽省明光市澗溪鎮圍繞解決“群眾那麼好,我們怎麼辦?群眾有想法,我們怎麼辦?群眾有困難,我們怎麼辦”,探索出的一套“七診”群眾工作法,主動梳理群眾需求,主動解決群眾難題,主動彌補工作疏漏,有效解決信訪矛盾糾紛,讓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轉變幹部作風,密切黨群關係。

“七诊把脉”化解矛盾纠纷有实效——涧溪镇创新推进“访调对接”工作纪实

“接診”解民憂

“過去是幹部動動嘴,群眾跑斷腿;現在是群眾有呼聲,幹部忙跑腿。”在探索實踐農村社會管理新模式的過程中,澗溪鎮在全鎮各村搭建了“綜治維穩信訪工作站”,為群眾提供包括綜治、土地、計生、司法、信訪等窗口在內的“一站式”服務。村民們因此無需大老遠跑去澗溪鎮綜治維穩信訪中心解決問題,而是向就近的綜治維穩信訪工作站反映訴求,讓工作人員“接診”,替來訪者到有關部門反映情況並解決問題,為村民辦事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也提高了村級服務效率。

“急診”化危機

“看好急診”意味著快速化解突發的矛盾糾紛。對於各類突發事件、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澗溪鎮要求相關部門快速及時應對,“誰主管,誰負責”。如果事件涉及多個部門,則實行首單負責制,派給哪個相關職能部門或村(居)委會,就由其牽頭負責在規定時間內快速解決,一管到底。針對一些苗頭性和突發性事件,正確區分矛盾類型和表現形式,因情施對策、病重下猛藥。經過信息分析研判和矛盾風險評估之後,針對可能引發越級訪等影響穩定大局和有廣泛社會影響的矛盾糾紛,創新建立限時調處工作制度;針對阻工、堵路、圍車等行為,豐富和完善應急處置預案,第一時間介入、第一時間疏導、第一時間果斷處置。今年年初,某蔬菜公司20多名農民工因工資問題來鎮裡上訪,經調查瞭解得知,該蔬菜公司拖欠20多名農民工十餘萬元工資進而發生糾紛。澗溪鎮信訪辦與司法所在查明事情真實情況後,立即召集雙方主事人進行調解。經過長達3小時的政策法律勸解、耐心說服教育,公司與農民工簽訂調解協議,並如期支付了農民工工資,,一起農民工討薪糾紛事件被成功化解。

“出診”調糾紛

為了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村幹部們“及時出診”,從“坐機關”變為“跑基層”。每年領導班子會時不時開展“走基層、訪群眾、聽意見”的活動,走到基層群眾中間,與百姓面對面溝通交流,及時化解群眾的急難愁問題。同時,各村發揮三支隊伍服務一線的力量,及時與村民建立聯繫,發現並解決問題。村兩委班子還通過召開工作會議,及時廣泛徵詢三支隊伍的意見,共同研討解決村裡的熱點、難點問題。

“巡診”排隱患

“定時巡診”將村居幹部的工作責任具體量化,實現了幹部走訪常態化。澗溪鎮在各村建立了“責任田”機制,明確每位村幹部每週在所在的責任轄區內巡查不得少於2次、每月巡查不少於8次。通過巡查掌握村裡第一手資料,也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及時接診。通過深入走訪、明察暗訪等方式,廣泛收集基層矛盾糾紛信息並進行評估,對一些苗頭性的信訪隱患,逐個建立“問題檔案”,主動深入基層現場辦公,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化解。通過“定時巡診”不僅可以增進彼此的瞭解,更能將一些“家長裡短”的小矛盾及時化解。比如,澗溪鎮白沙王村幹部和巷長王恩全在一次例行的巡訪過程中發現,村民李文華與鄰居張幹兩家在同一巷道修水泥路中產生了矛盾,於是趕到他們的家中瞭解情況。通過調解員耐心細緻的工作,終於說服了兩家各讓一步,矛盾得到徹底解決。

“會診”破難題

在為群眾解決問題時,各村總會面臨一些僅憑自身力量難以解決的事情或是涉及到一些專業領域的問題,這時便需要找相關部門、社會力量或專業機構進行“技術會診”。各村村委會往往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錯綜複雜的事情,雖然竭盡全力,結果還是無能為力。此時,需要學會“借力”。例如,白沙王村村民曹某某以18.6萬元的價格購買了王某某位於農貿市場的樓房一套,之後曹某某就開始裝潢併入住。曹某某入住後不久就發現該房屋存在滲水、牆體出現裂縫等質量問題,遂找到王某某要求退房並退還全部購房款,王某某堅決不同意,雙方因此發生糾紛。村委會多次上門調解,均未能達成協議。便向澗溪司法所尋求專業幫助,邀請司法所幹警、聯繫村幹部、白沙王村“五老”人員一起坐堂會診,商討切入點,後對雙方分別從法律、善良風俗等方面進行勸導,最後圓滿解決。

“轉診”調思路

對於一些涉及面更廣的棘手問題,“迅速轉診”使各村及時聯繫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獲得上級部門支持,形成上下聯動,及時解決問題。而對一些刑事、經濟糾紛案件和行政部門難以協調解決的事件,引導當事人雙方走司法程序,通過法律途徑最終解決問題。“澗溪鎮朱某某和陡山村丁崗組倪某某都承包陡山村丁崗組的山林,雙方交界相鄰。朱某某在賣部分林木的時候,由於指界錯誤,致使屬於倪某某的十三棵朴樹被挖走賣掉,倪某某因此報警,但公安機關認為這不屬於治安案件,屬於民事糾紛,後倪某某要求朱某某賠償80000元,朱某某不願賠償,因而導致倪某某多次到澗溪鎮和明光市信訪局上訪,陡山村村委會無力解決,於是及時聯繫澗溪鎮政府,澗溪鎮政府指派澗溪司法所負責調解,澗溪司法所接到指派後,和鎮綜治信訪維穩中心、派出所和陡山村幹部,組成聯合調解小組對該糾紛進行調解。本糾紛因雙方的林權證很難確定樹木的權屬,所以調處人員就在陡山村書記的陪同下向知情群眾瞭解情況,並在調解時讓知情群眾現場指界,最終使朱某某認識到了確實是自己的過錯。釐清情況後,調解人員又分別做矛盾雙方的思想工作,勸導雙方各自退讓一步,最終雙方達成了調解協議,由朱某某一次性賠償倪某某23000元。

“複診”促落實

堅持對難點問題、已查結的信訪問題及已化解的矛盾糾紛開展“回頭看”,建立矛盾糾紛調解回訪制度,對調解矛盾糾紛定期回訪並填寫詳細的回訪記錄。回訪記錄內容包括時間、地點、調解員姓名、當事人基本情況、矛盾糾紛現狀、有無反覆或轉化、處理方案、當事人滿意度確認。通過回訪,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和知情群眾的反映,鞏固調解成果、督促協議履行,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工作方法。

“七診”工作法的推行實施,為明光市澗溪鎮化解基層矛盾糾紛帶來了良好效果,群眾反映的合理訴求得到了妥善化解,起到了保駕護航、維護社會穩定的突出作用,促進了全鎮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七诊把脉”化解矛盾纠纷有实效——涧溪镇创新推进“访调对接”工作纪实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平安滁州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