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資≠完美好孩子

我們都很清楚對孩子的教育投資是為了孩子更好的明天。也是家長的一種關愛孩子成長的表達手段,但有些父母進行了教育投資後,會覺得“我花了錢就一定能換回好孩子”,當孩子達不到預期標準時,並不會過多詢問分析原因,而是對孩子一通大罵。

對於孩子優秀的標準,目前仍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讓孩子在學業拔尖的基礎上多方面發展”這一標準還是得到了大多數父母的認同。而一些興趣班、特長班也趨向雷同化,學習到一定程度反而有些限制孩子們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在教育投資方面,有時太拼進全力,反而會限制了孩子的發展。

教育投資≠完美好孩子

之前被報道過的一對高知家庭,幾乎投注了所有精力培養孩子學習游泳、籃球、舞蹈、口才、繪畫等等特長,而並沒有發現孩子的真正潛力是在繪畫方面。他們的孩子各方面都能涉獵一點,但又不是特別精通。一板一眼裡只是機械重複著被安排好的生活,孩子的自主性也多多少少開始被磨滅。

這不就是教育市場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孩子麼,殊不知,教育投資最關鍵的點不在這裡。

有人說,父母之間的愛是滋養孩子成長的最佳方法。同樣,父母給予寬容關懷的成長空間也是孩子能不斷展翅翱翔的後盾。“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育投資是父母為孩子提供的良好平臺,它並不是“好孩子”養成的流水線。

如何培養孩子終身學習、繼續教育的觀念,如何讓孩子踏上平臺後逐漸搭建、尋覓有利空間,如何讓孩子懂得優秀的含義,懂得如何繼續攀登的秘訣等等,這些僅靠單純的教育投資是不能實現的。

正所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