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魯能:從失球最少隊到3場丟11球,是策略錯誤還是戰略轉移

聯賽間歇期後的魯能聯賽遭遇連敗,從失球最少隊到3場丟11球,魯能與李霄鵬遭受巨大的質疑並不為過。足協盃半決賽首回合客場取勝一方的比賽就在不久前,但是魯能卻在上半場比賽中忽視了對一方超級外援的限制力度。一方較大的消耗讓比賽在下半場處於更加開放的狀態,只是,這種狀態對於目前的山東魯能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我們覆盤整場比賽看看魯能到底輸在哪裡?

覆盤魯能:從失球最少隊到3場丟11球,是策略錯誤還是戰略轉移

從衝擊身後到打擊腰位,一方瞄準攻防空間

在很多人眼裡,一方就像我們小時候偏科嚴重的同桌一樣,對於較為基礎的作業經常犯錯,但是卻能對附加題拿出深刻的鑽研勁頭。於是,在主場,他們將恆大、上港、富力先後斬於馬下。而這支球隊最大的依仗,就是他們的超級外援們。

為了取勝魯能,一方在上半場打的更加積極主動。一方面是抓住攻防時間差,尋求限制魯能進攻後快速衝擊魯能的防線身後;另一方面就是抓住魯能鋒線很難反哺防守的固有問題,去打擊腰位上的空檔。

覆盤魯能:從失球最少隊到3場丟11球,是策略錯誤還是戰略轉移

魯能斷球之後找塔爾德利進行反擊,這是魯能常規思路的體現。所以大連一方對於塔爾德利的合圍回追十分到位,斷球之後,直接瞄準魯能身後進行直塞。這種進攻方式,是魯能最為懼怕的。

除了這種限制與衝擊的思路,一方能在上半場比賽中取得領先。最大的優勢就是蓋坦與卡拉斯科獲得了更大的空間。魯能在防守中,鋒線只有騷擾作用而無法形成實質性的限制,這就讓中場很容易被對手打擊身後。

覆盤魯能:從失球最少隊到3場丟11球,是策略錯誤還是戰略轉移

這種防守態勢顯然不足以保證防線上的安排,尤其是劉軍帥在移動速率較慢的情況下,沒有戴琳的上搶,更加容易讓中場身後的區域被對手針對性的利用。因此,看似有些意外的第一個丟球以及讓周挺刷新紀錄,都是後衛線與中場之間的空檔被對手針對性打擊。

增加限制與空間具備下的傳跑,這是魯能較為喜愛的方式

在上半場比賽中,一方對於魯能提速進攻的限制十分到位,魯能的進攻一度只能依靠塔爾德利的回撤串聯與利用一方進行高位逼搶後長傳進行空間轉移。為了扭轉頹勢,魯能在下半場比賽中加強了對一方超級外援的限制。這種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一方的反擊速度。

覆盤魯能:從失球最少隊到3場丟11球,是策略錯誤還是戰略轉移

這種策略也是魯能增加進攻投入下的無奈之舉,不過,從場面上來看,還是讓魯能的反撲階段獲得了攻入進球的任意球機會。

隨著時間的推移,跑動更多的一方已經出現體能上的下降,這種較為開放的方式,魯能也可以獲得更多的空位傳跑的機會。張弛登場,讓魯能在中場的跑動更多,也收穫了效果。

覆盤魯能:從失球最少隊到3場丟11球,是策略錯誤還是戰略轉移

激進調整下,開放對於魯能是雙刃劍

比賽中用崔鵬換下U23球員,是李霄鵬的一個常規策略。只是,在半場0-2落後的局面下,崔鵬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畢竟,在張弛登場之後,魯能的策略就成了增加中場傳跑下蒿俊閔在進攻端前提。魯能這種策略,一方面增加了進攻端的跑動與創造力,蒿俊閔幾次前場突破與分球都關鍵且必須;另一方面,魯能在應對對手反擊時,攔截限制兵力太小,容易出問題。

覆盤魯能:從失球最少隊到3場丟11球,是策略錯誤還是戰略轉移

塔爾德利回撤增加的是高位的串聯與機動性,蒿俊閔的前提增加的進攻端的接應與傳遞,金敬道、張弛等人開始不斷大範圍穿插,而崔鵬,則是單後腰拖後保護。

結合來看,魯能的激進性增加了進攻的威脅,也因為回防時的積極性增加一度較好地限制了一方超級外援的推進。不過,這種力度很難覆蓋下半場整場比賽,一旦讓一方的超級外援獲得持球、傳跑空間,這對於魯能防線就是災難性的。

魯能單一的拖後後腰在一方具備空間下,很難限制對手的傳跑,除了這個點球之外,魯能最後時刻被絕殺的丟球,也是這種思路上的展現。

覆盤魯能:從失球最少隊到3場丟11球,是策略錯誤還是戰略轉移

連敗之下,媒體與球迷的苛責不管有沒有道理,魯能與李霄鵬都要站定且不能反駁。而最終回擊質疑與迎回信任的方式,只有下一場比賽的勝利或是賽季結束後讓人滿意的成績。

聯賽進入尾聲衝刺階段,魯能漸漸有了上賽季最後時刻的疲軟態勢。如何“自救”改變,不僅要有自己的方式,還要考慮到歷史進程。魯能依然在為此前的不投入埋單,而球隊現有人員在雖然讓陣容不至於單薄,但是就我看來,還是缺乏足夠多能帶來戰術變化的球員。魯能要想復興,依然是一個很長的過程。

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與觀點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互動,您的關注是我前進的動力,希望於一切喜歡足球的球們交流、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