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鲁能:从失球最少队到3场丢11球,是策略错误还是战略转移

联赛间歇期后的鲁能联赛遭遇连败,从失球最少队到3场丢11球,鲁能与李霄鹏遭受巨大的质疑并不为过。足协杯半决赛首回合客场取胜一方的比赛就在不久前,但是鲁能却在上半场比赛中忽视了对一方超级外援的限制力度。一方较大的消耗让比赛在下半场处于更加开放的状态,只是,这种状态对于目前的山东鲁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复盘整场比赛看看鲁能到底输在哪里?

复盘鲁能:从失球最少队到3场丢11球,是策略错误还是战略转移

从冲击身后到打击腰位,一方瞄准攻防空间

在很多人眼里,一方就像我们小时候偏科严重的同桌一样,对于较为基础的作业经常犯错,但是却能对附加题拿出深刻的钻研劲头。于是,在主场,他们将恒大、上港、富力先后斩于马下。而这支球队最大的依仗,就是他们的超级外援们。

为了取胜鲁能,一方在上半场打的更加积极主动。一方面是抓住攻防时间差,寻求限制鲁能进攻后快速冲击鲁能的防线身后;另一方面就是抓住鲁能锋线很难反哺防守的固有问题,去打击腰位上的空档。

复盘鲁能:从失球最少队到3场丢11球,是策略错误还是战略转移

鲁能断球之后找塔尔德利进行反击,这是鲁能常规思路的体现。所以大连一方对于塔尔德利的合围回追十分到位,断球之后,直接瞄准鲁能身后进行直塞。这种进攻方式,是鲁能最为惧怕的。

除了这种限制与冲击的思路,一方能在上半场比赛中取得领先。最大的优势就是盖坦与卡拉斯科获得了更大的空间。鲁能在防守中,锋线只有骚扰作用而无法形成实质性的限制,这就让中场很容易被对手打击身后。

复盘鲁能:从失球最少队到3场丢11球,是策略错误还是战略转移

这种防守态势显然不足以保证防线上的安排,尤其是刘军帅在移动速率较慢的情况下,没有戴琳的上抢,更加容易让中场身后的区域被对手针对性的利用。因此,看似有些意外的第一个丢球以及让周挺刷新纪录,都是后卫线与中场之间的空档被对手针对性打击。

增加限制与空间具备下的传跑,这是鲁能较为喜爱的方式

在上半场比赛中,一方对于鲁能提速进攻的限制十分到位,鲁能的进攻一度只能依靠塔尔德利的回撤串联与利用一方进行高位逼抢后长传进行空间转移。为了扭转颓势,鲁能在下半场比赛中加强了对一方超级外援的限制。这种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一方的反击速度。

复盘鲁能:从失球最少队到3场丢11球,是策略错误还是战略转移

这种策略也是鲁能增加进攻投入下的无奈之举,不过,从场面上来看,还是让鲁能的反扑阶段获得了攻入进球的任意球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跑动更多的一方已经出现体能上的下降,这种较为开放的方式,鲁能也可以获得更多的空位传跑的机会。张弛登场,让鲁能在中场的跑动更多,也收获了效果。

复盘鲁能:从失球最少队到3场丢11球,是策略错误还是战略转移

激进调整下,开放对于鲁能是双刃剑

比赛中用崔鹏换下U23球员,是李霄鹏的一个常规策略。只是,在半场0-2落后的局面下,崔鹏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毕竟,在张弛登场之后,鲁能的策略就成了增加中场传跑下蒿俊闵在进攻端前提。鲁能这种策略,一方面增加了进攻端的跑动与创造力,蒿俊闵几次前场突破与分球都关键且必须;另一方面,鲁能在应对对手反击时,拦截限制兵力太小,容易出问题。

复盘鲁能:从失球最少队到3场丢11球,是策略错误还是战略转移

塔尔德利回撤增加的是高位的串联与机动性,蒿俊闵的前提增加的进攻端的接应与传递,金敬道、张弛等人开始不断大范围穿插,而崔鹏,则是单后腰拖后保护。

结合来看,鲁能的激进性增加了进攻的威胁,也因为回防时的积极性增加一度较好地限制了一方超级外援的推进。不过,这种力度很难覆盖下半场整场比赛,一旦让一方的超级外援获得持球、传跑空间,这对于鲁能防线就是灾难性的。

鲁能单一的拖后后腰在一方具备空间下,很难限制对手的传跑,除了这个点球之外,鲁能最后时刻被绝杀的丢球,也是这种思路上的展现。

复盘鲁能:从失球最少队到3场丢11球,是策略错误还是战略转移

连败之下,媒体与球迷的苛责不管有没有道理,鲁能与李霄鹏都要站定且不能反驳。而最终回击质疑与迎回信任的方式,只有下一场比赛的胜利或是赛季结束后让人满意的成绩。

联赛进入尾声冲刺阶段,鲁能渐渐有了上赛季最后时刻的疲软态势。如何“自救”改变,不仅要有自己的方式,还要考虑到历史进程。鲁能依然在为此前的不投入埋单,而球队现有人员在虽然让阵容不至于单薄,但是就我看来,还是缺乏足够多能带来战术变化的球员。鲁能要想复兴,依然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与观点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互动,您的关注是我前进的动力,希望于一切喜欢足球的球们交流、沟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