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的“末位零奖金制”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恒大的“末位零奖金制”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序.

“人累了,可以睡一觉。那心累了呢……”一个男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用这样一行文字来表达心情。要么,就是当事人极具文艺气息,要么,就是这个铁血汉子遇到了莫大的心结。显然,平日里只会在“逗比”和“拼搏”间切换的郜林不属于文艺青年。

恒大的“末位零奖金制”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是的,令恒大29号心力交瘁的,正是俱乐部所实施的“末位零奖金制”。据悉,在5-0大胜天津权健后,队内技术评定小组判定替补登场的郜林排名末位,换言之,700万的赢球奖金与他毫无关系。试问:在奔跑了半场之后,得知球队赢球跟自己的付出没啥多大关系,此时此刻的心怎能不累?

恒大的“末位零奖金制”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1.

什么是“末位零奖金制度”?一个多月前,一向以从严治军著称的许家印下发了《关于全面理顺球队管理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即日起,将由俱乐部负责人牵头成立技术评定小组,对每场比赛进行技术统计和数据分析,进行综合评定,而得分末位的一线队球员将被实行“零奖金制”。

恒大的“末位零奖金制”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众所周知,本赛季第一阶段,“中超七冠王”的表现并不如人意,甚至给人一种躺在荣誉薄的懒散印象,许主席的铁腕政策可以说是反躬自省的重要一环。事实上,间歇期后的广州恒大确实展现了脱胎换骨的战斗力。如此变化自然跟两名巴西天王的高光表现有关,但“末尾零奖金制”的震慑作用也不可抹杀。

恒大的“末位零奖金制”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按照许家印的思路,胜利固然值得庆祝,但真金白银的巨额奖金也并不是躺着就能拿的。确切地说,那是凝结了将帅兵三军用命的甜蜜果实。人们本以为,5球大胜所换来的“大蛋糕”,卡纳瓦罗团队先分一大块,主力和替补球员再拿走一些,即使未能登场的“饮水机管理员”们也会多少象征性地分得一杯羹。

恒大的“末位零奖金制”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八年老臣子的郜林成了700万的看客。有人说,是不是因为零进球和零助攻,郜林才不幸成了“零奖金”的牺牲者?答案是否定的!据悉,技术评定小组是按照上场球员的总跑动距离、高强度奔跑距离、传球失误次数、身体对抗次数及成功率、抢断次数及成功率等5项核心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因此,郜林是基于这些条件,才被“自己人”点名批评的。

恒大的“末位零奖金制”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2.

平心而论,广州恒大在这一轮打出的攻势足球着实给了所有质疑者一记响亮的耳光。作为一个整体,每一个球员都是采摘胜利果实的功臣,但此时此刻,“末位领奖金”的出现反而滋生了一种不和谐的味道。作为和球队南征北战的老将,32岁的郜林可以接受替补,可以接受位置的后撤,但对于俱乐部将自己划分在“最差”的行列却耿耿于怀,是以,才会在微博上隐晦地表达自己的不满。

恒大的“末位零奖金制”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要知道,上一轮球队虽然被对手击败,但替补登场的郜林却展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有效衔接外援和本土球员之间最好的中枢站,这一轮同样替补出战的郜林在45分钟时间内虽没有建树,但他积极奔跑和主动防守的态度还是让人眼前一亮,这大概就是郜林发泄负面情绪的主要原因了。

恒大的“末位零奖金制”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whoscore的评分系统中,郜林却并非最低,同样替补登场的廖力生和张成林也没有进球和助攻,露骨地说,即便郜林的闪光点很少,但这两位的表现显然更差!从这个方面来说,当事人的小情绪可以理解。从另一角度来揣摩此事之时,不免让人怀疑起俱乐部技术评定小组的专业成色和评判权威了。

恒大的“末位零奖金制”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更耐人寻味的是,主帅卡纳瓦罗居然拒绝回答有关这个话题的问题。他说:“这种问题我不感兴趣,我更喜欢点评球场上的事情,场外的事情我不想点评。我有我自己的标准,我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事到如今,郜林已经删掉了自己的相关微博,或许对于还处于低潮的他而言,卡帅的话是一针强心剂吧。

恒大的“末位零奖金制”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当然,郜林也要及时收拾一下情绪的包袱,毕竟如果下一场比赛仍然入不了技术评定小组的法眼,即使是球队功勋人物,一样会遭遇更为严苛的停赛和下放预备队的惩罚......

恒大的“末位零奖金制”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3.

其实,许家印一手打造的带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格制度适用于每一支中超球队。要知道,制度的目的无疑是为了刺激球员全力以赴,特别是对于生意人身份的幕后金主而言,球队管理和企业管理是一脉相承的。

恒大的“末位零奖金制”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与此同时,近年来,不断缔造辉煌的恒大将帅早就认同了这种模式,更何况,《关于全面理顺球队管理的通知》是在大失所望的第一阶段后应运而生的。在许家印挥动的大棒之下,独霸中超联赛7年之久的广州恒大不但成功地完成了重生,更恰到好处地找到了差点消失在九霄云外的饥饿感。

恒大的“末位零奖金制”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不过,郜林的遭遇在网上已经掀起了一股讨论风,并不是因为心疼当事人不翼而飞的5万、10万,而是质疑制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仔细研读这份通知时,不难发现原文中还有这么一句需要划重点的话——“个别场次中,如技术评定小组一致认为球队整体表现非常优异,则免除本场末位处罚。

恒大的“末位零奖金制”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显而易见,大胜天津权健显然属于“集体高光”这一范畴,但郜林仍被技术小组列为“最差”,成了末位零奖金制的牺牲品。露骨地说,这项极其重要的补充条列,到最后却被光明正大地过滤掉了!?回头再看,这套看上去很美的“外行教内行做人”的制度,时值操作阶段,却还是显示出了其“业余到笑掉大牙”的实质。

恒大的“末位零奖金制”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虽说,“末位零奖金制度”意在保持队内竞争,理论上而言,利自然大于弊,但如果不能切合实际地去执行,就真的会沦落成网友们所说的“梅西、C罗来了也得去预备队”之局面了。

恒大的“末位零奖金制”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结语.

中国足球自1994年职业化以来,历经20多年的摸爬滚打,其成长固然值得肯定,但与成熟、完善的目标机制还有着极为漫长的道路,教练不职业、球员不职业、俱乐部不职业的例子比比皆是。

恒大的“末位零奖金制”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归根到底,教条主义式的洗脑,拿来主义的盲目造就了诸多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现象。是以,广州恒大推行的“末位零奖金制度”是基于特殊性,从而有了推行的可行性,甚至一度成了一些人口中“领先于五大联赛传统奖金制度”的存在。然而,事到如今,却造就了主帅不愿触及、球员闷闷不乐的局面,这样的剧情多少有些令人失望。

恒大的“末位零奖金制”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但是,如果我们逆向思维地想一下,“末位零奖金”制度的本质其实还是金本位思想的衍生,广州恒大的做法只不过是金钱至上的逆行版而已。大白话地说,既然给钱都没法刺激到你们,那就不如从本该给你们的钱里抽去一部分,如此这般,看似对球员不够努力施以惩罚,实则还是在用金钱对其诱惑罢了。

恒大的“末位零奖金制”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只不过,这一回,许主席的属下们杀错了“鸡”,也儆错了“猴”,他们动掉的不是郜林的奶酪,而是评判球员的标准,更是对奋力奔跑了半场的球员最基本的尊重。总之,别的不说,就想问问恒大集团,介不介意将评分的演算公式公布一下,好让所有球迷都来认认真真地重新学习一番?

恒大的“末位零奖金制”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