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鏞爲何推崇何紹基書法,卻貶低王羲之書法寫不出大氣象的東西?

驚龍軒


對於王鏞貶低王羲之的書法,這個不知真假,網上也沒有找到確切的證據,但是作為當代書法名家,我覺得他是不會對書聖王羲之不敬的,畢竟王羲之不僅在書法愛好者裡即使在大眾眼中也是一位神一樣的存在,我們需要一個偶像,書法愛好者也需要一個得意雙馨的大師作為標杆。



王鏞行書書法作品

王羲之的影響力自不用說了,他以一人之力推動了中國書法行書、小楷、草書的成熟,是中國書法史上開天闢地的任務,是文人書法的開創者,王羲之以後的書法史,尤其是唐代以後,就是王羲之書法風格的演變史,就連唐代獨闢蹊徑的顏真卿,他的書法也是學習王羲之,沒有王羲之,整個書法史就要被改寫。


王鏞的行草書

王羲之的書法屬於秀美一路,把妍美的書法風格發揮到了極致,王鏞批評他寫不出大氣象的東西是沒有道理的,妍美之美和大氣象之美都是美,這個有高低之分嗎?就比如辛棄疾的詞屬於豪放派,你批評他沒有李清照的婉約這是不合理的,同樣也不能批評婉約派的李清照沒有辛棄疾豪放。他們不屬於一個風格。

王鏞流行書風

王鏞推崇何紹基的書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何紹基的書法被譽為清代書法第一,雖然大部分人覺得何紹基寫的很醜,我以前也這麼認為,我從2015年開始,學習了兩年何紹基,也慢慢的體會到了他的用筆之美。



何紹基書法局部放大

何紹基的書法,看照片一般都會覺得醜,但是看了真跡,就會發現他的用筆和線條之美。


不二齋


儘管王鏞是“流行書風”(後來被稱為醜書)的主要倡導者,我覺得把他冠以“醜書盟主”的頭銜還是值得商榷的。我看過很多王鏞先生的書法作品,有一種古拙之美,還是頗有些藝術底蘊的。王鏞先生的所謂醜書,與一般意義上的“亂書”、“吼書”等作品的確有著本質的區別。當然,王鏞先生既然極力倡導“流行書風”,其審美思維無疑會傾向於醜書的審美特點,與傳統書法的審美習慣產生碰撞也就勢在必然了。



何紹基書法作品

何紹基是清朝頗有代表性的書法大家,書風古樸大氣,奇趣橫生,與傅山一樣,被很多人視為“醜書”鼻祖。其實,王鏞的不少書法作品也與何紹基的書風有著頗多相似之處。何紹基的楷書明顯承襲顏體神韻,而顏真卿恰巧也是王鏞難得推崇的一位傳統書家。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王鏞要推崇何紹基的書法,而貶低王羲之的書法了。


王鏞書法作品

王鏞認為,王羲之的書法有著時代侷限性,那時候的書法家基本寫不了或者基本不寫大字,所以王羲之的書法也根本不能放大欣賞;何紹基則具備良好的大字功力,所以寫出來的小楷放大之後依然有著大氣象。

王羲之小楷局部

其實王鏞對王羲之書法的評價還算比較含蓄的,他評價歐陽詢的楷書呆板至極,行書更不可觀。王鏞鍾情於古代磚文瓦當,對許多民間書法推崇備至。相比之下,他對二王一路的書家評價都不高。他在談到最後一位帖學代表書家沈尹默先生時,直言他最多隻能寫到拳頭大小的字,再大便把控不了了。

應該說王鏞先生的說法不無道理,二王的書法的確很少見到大字,也的確有著時代侷限性。但是,王羲之的書法並非像王鏞先生所說,放大便不可觀。我們學習書法時,經常將二王的書法放大幾十倍賞析,纖毫畢現,仍然感嘆其筆畫與結構之精妙。不過,何紹基楷書取法顏體,小楷放大後更有氣勢也在情理之中。

何紹基小楷

我個人認為,王鏞先生欣賞何紹基書法本來也無可厚非。但是作為一位書壇名家,引領中央美院書法教學的博導,不應該對二王書風帶有明顯的偏見。在藝術領域,爭議是很正常的,不過最好能理性而全面地分析問題,以免對書法愛好者產生不必要的誤導。


驚龍軒




何紹基和王羲之有可比性嗎?

何紹基自己願意和王羲之比嗎?何紹基敢和王羲之比嗎?

大氣象就是外向張揚而不內斂含蓄甚至大標語大口號嗎?

何紹基學顏真卿,顏真卿學褚遂良,褚遂良學王羲之。

王羲之是源,褚遂良、顏真卿、何紹基是流。

《蘭亭序》無論內容和形式都非常大氣非常有文化,不是榜書大字才大氣。

實踐證明,小字,尤其蠅頭小楷比榜書大字更難寫出大氣。

文化界很多人習慣了打倒推翻反傳統的思維慣性、惰性。

打倒、推翻容易,自己有所建設才算本事!

運動思維不好,自己又不比老祖宗強,天天罵老祖宗,一切不行都推給老祖宗。


大悔憶智冰


你好,我是京東千里行。

王鏞竟然對書聖王羲之大放厥詞。為了搞明白王鏞為什麼有如此狂傲的言論,我搞到了一塊放大幾千倍的照妖鏡,在這塊照妖鏡下一切牛鬼蛇神都現出原形。

王鏞的原話是這麼說的:“要寫大氣象的東西,王羲之就不夠用,何紹基的小楷放大幾十倍看都一點問題沒有”。

那麼王鏞為什麼貶低王羲之而故意抬高何紹基的書法地位呢?

原因很簡單。他說煤球是白的,他必須找出煤球所以“白的”各種證據來。

這個問題就得要從根上說起,根源就在何紹基身上。何紹基,清朝末期的書法家,有人說他是清朝300年來書法第一人。這個我們姑且不論。我們先看看何紹基的書法作品。

何紹基早年臨習了顏真卿的書法,歐陽詢,歐陽通父子的書法,他也下了一些功夫。到他中年的時候,特別痴迷於篆書,還有是他對於漢碑極為專精。他臨寫的《張遷碑》,《禮器碑》達到百遍之多,在他臨寫的過程中,不求形似,全是出於自己的心意。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他的臨寫古碑帖的時候,自己怎麼高興就怎麼寫,不求形似,是否能夠達到神似,我們不得而知。

何紹基的獨創性,在於它創造出了“迴腕”書寫法。他的這種書寫法,被啟功老先生形象的稱為“豬手法”。



何紹基的隸書的書法還是有一定的功力的。


何紹基書法的最大成就就是將篆行草融為一體,神龍變化,不可測也。

我們再看看書法怪傑王鏞的書法作品。


我發現王鏞先生特別會“斷章取義”,他忘記了何紹基曾經臨寫《張遷碑》和《禮器碑》,一百多遍的歷史事實。記住了何紹基的不求“不求形似,全出己意”的金科玉律。看看他的書法作品是不是和何紹基的很相似。

把他和何紹基放在一起,真是抬舉他了。

現在照妖鏡起了作用。他不想繼承傳統,而是想肆意枉為。你寫不出來是你沒本事,何必要故意貶低別人呢。

其實貶低別人以抬高自己的身價也是一種本事啊。


京東千里行書法


說句可能得罪不少唯美主義的藝術愛好者,大約十五年前左右,一次偶然的機會,在一本雜誌的扉頁上看到了一組王鏞的篆刻作品,感覺太美了。雖然並不知作者是幹什麼的。後來才知道了王鏞的身份,從此開始關注他的作品,就i是在中國的大地出現流行書風 ,還有書法“中原書風”,大寫意篆刻等一些觀念主義的書法新思潮。還專門購買了一張王鏞的《篆刻技法》光盤。感覺非常不錯。

不知幾何時,平地一聲雷,出現了醜書的風朝。但從內心來說還是蠻喜歡王鏞的書法和繪畫的,包括哪位程瘋子的繪畫。雖然明明知道他們這一路書風是不適合初學者入門學習的,但作為一種意識流或觀念主義書法,不能不說在近現代書法史上站一席地位。至於為何王鏞為何推崇何紹基,而貶低王羲之寫不出大氣象的問題,沒有看到言論的出處,不好妄下斷語。自己囈語一番吧,有道理,我欣慰,沒道理,就當做沒看見。首先我認為王鏞不大可能說出王羲之書法沒有大氣象的說法,王羲之的書法

不但有大氣象,而且小楷書法也是具有以小見大的特點,我曾經嘗試在電腦上將王羲之的高清作品放大看,特別是小楷書法,可以說和大楷書法無二區別。我想,以王鏞的身份地位學識不可能說出這種惹眾怒的危言聳聽的諺語,想不明白為何如此說。

至於王鏞推崇何紹基的書法,這也沒有什麼啊!何紹基的書法本身就在中國的書法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恐怕歷史到至今不知他一人推崇何紹基吧,這是載入書法史的人物,點個贊,沒什麼稀奇的,在看到這個提問後,我專門有查看了一些何紹基的書法作品資料和王鏞的書法作品,發現一個問題,王鏞的一些作品的整體風格和作品的面目非常近似,雖然放大後再看王鏞的作品和何紹基的書法一定都不想,但那種氣息卻似乎如出一撤。可能王鏞對何紹基的書法臨摹的過一個時期,對何紹基的書法的理解超乎了我們一般的書法愛好者。

一個學者或者教授大力鼓吹何紹基而去貶低數千來歷史早有定論的“書聖”,有必要這樣做嗎?在公開的場合說出如此惹眾怒和非議的話,有多大可能呢?在說,當前的一片醜書的非議中,頂風興浪,作為王鏞有必要這麼做嗎?或許是出門喝酒和的酩酊大醉,是醉言醉語。我都有些懷疑。


翰墨書道


王鏞先生這句話,是對兩種不同風格書法的主觀取向判斷。

書法風格受個人審美取向和時代風格的影響,不同時代、不同審美取向會形成截然不同的書法風格。

我們先來說說書聖王羲之。東晉時期,人們崇尚恬淡優雅的生活,文人墨客們的書跡、詩詞都充滿散淡優雅的意趣,王羲之的書法就能說明這一點。王羲之的書跡,我們現在看到的大多是手札尺牘,就是當時的書寫往來,以墨跡小字為主,在紙面上用毛筆來表現的小字就很難寫出雄渾大氣的風格。

王羲之被尊為帖學的領軍人物,帖學與碑學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其風格,帖學追求中和優雅之美,而碑學則重雄渾大氣之象。

再來看看何紹基,其書法自秦漢篆籀,至南北碑,皆心摹手追,遂自成一家。清代是碑學興起的時代,清代的書法大家們都非常推崇北魏碑刻及漢隸,這些碑刻都表現出雄渾大氣的風格。何紹基的書法作品大多漢隸及魏碑的雄渾大氣風格來書寫對聯,以及大幅書法作品,所以更見大氣磅礴之勢。

所以通過以上對比,我們不難發現。王羲之和何紹基處在兩個不同的時代。時代書風不同,取法不同,書法表現形式不同,自然風格迥異。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前賢的書法都值得我們去借鑑。

所謂春有百花冬有雪,適逢春天就用心賞花,節至冬日就好好看雪。對事物要抱一種欣賞的態度。而不能抱怨春天無雪冬天少花。

以上回答純屬主觀妄言,不知妥否?







水墨蘭亭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王羲之作為帖學的祖師爺,更重傳統文人氣、書卷氣,更重文化內涵。何紹基是碑派的一代宗師、重要代表人物。碑派書法重氣勢、金石氣。所以,王羲之書法在表面上來看,氣象上定然是輸給碑派書家的。
何紹基書法


需要說明一點,王羲之書法輸在氣象上從只是表面看,實質上我們把王羲之書法放大看,氣象同樣很寬博,全無小家子氣的感覺。這正是小字寫出大氣象,體現了王羲之書法技藝的高超。王羲之《頻有哀禍帖》

王鏞先生是我很尊敬的書法家,我認為王鏞先生絕非有意貶低王羲之書法,或許是被他人所誤解。當然,王鏞先生書法的取法只要來自古代民間書法,對二王書法的興趣可能不是那麼濃厚。但作為資深書法家也絕不會無緣無故詆譭我們的書聖的。


被譽為“醜書”的王鏞先生書法


古風書法


我是 田惠銘——————“不可以把王羲之的字放大幾十倍來學。王羲之與何紹基 我不是比他們的高低。 一一一一 二王的字非常細膩 準確 精到 這種東西在小字裡面有很大的優勢。如果寫大字 這些東西當然就不夠用了……”

—————說的很對,還有後人對二王推崇過高、過度、過剩,導致後人盲目跟風,不論對錯見王就頂,沒了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就算有,也不敢說不會說不能說,二王風格單一筆法單一結構單一佈局單一,推崇過於了!

初學者,瞎練了大半年,沒臨過貼,枯筆、爛筆、禿筆、粗筆、細筆、雞毛筆隨便什麼筆寫的,上傳幾張,供大家隨便一看,別噴就好,還有各種不同風格的十幾種字體,大家可以關注 謝謝🙏!











隱子書法


先不說何紹基的書法在歷史上地位如何如何,在他的前面有多少座數不勝數的高峰……單從他的取法符下的眼光,境界,他能有大格局大氣象?當然了,自我標榜當代“王羲之”、當代某某某、當代誰誰誰……其實別人不認可,恰如小蝌蚪在水裡吐個氣泡,想秀一下,不可能掀起浪花,在書法的汪洋大海里瞬間復歸平靜,格局大不大,不是你一個人說了算……






翰墨因緣


大家別激感 這位王大先生是看了頭條發現就簡單一個 博士霸座就能一夜名揚全國成罔紅 真是太划算又不費力 但又不能再來一次以免被打 絞盡腦汁終於想出拿大書法家 王羲之出來貶貶 成為千古第一哥 坐在家中就一夜成名又不會被揍 這比 座霸高明得多 一切不重要 出名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