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主要糧食市場後市分析(大豆)

1、全球大豆供需關係分析

美國、中國分別是全球第一大生產國和第一大消費國。從生產和消費方面看,2017/18年度全球大豆產量為3.36億噸,其中美國大豆產量1.19億噸,佔比34%;2017/18年度全球大豆消費量為3.38億噸,其中中國消費量1.07億噸,佔比32%。

美國、中國分別是全球第二大出口國和第一大進口國。從進出口方面看,2017/18年度全球大豆進口量為1.53億噸,中國進口9553萬噸,佔比61%;2017/18年度全球大豆出口量為1.54億噸,其中美國出口量為5620萬噸,佔比36%,僅次於巴西48%的佔比。

中美雙方為重要的大豆客戶和供應商,在全球大豆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2017年美國大豆出口量超過60%進入中國,而中國大豆進口量約35%來自於美國。中美雙方在全球大豆貿易市場上是重要的大豆客戶和供應商,在全球市場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我國主要糧食市場後市分析(大豆)

2、大豆貿易戰對中國的影響

我國大豆消費大量依靠進口,對外依存度非常高。2017年我國大豆消費量超過11000萬噸,而產量僅為1500萬噸左右,進口量高達9600萬噸(進口量佔消費量比例達85%左右),和其他種植品類相比,我國大豆對外依存度非常高,考慮到國內消費量持續較快增長,但產量近年來基本持平,預計未來大豆進口量仍將保持高位並持續增長,大豆大量進口的趨勢未來難以發生明顯改變。

大豆在我國農產品進口中處於重要地位。2017年我國大豆進口金額397億美元,農產品進口總額為1253億美元,大豆進口占農產品總額比例近年來穩定在30%以上,進口金額位於我國進口農產品品種首位,在我國農產品進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從進口金額和進口數量來看,美國和巴西是前兩大主要進口國。世界大豆主產國巴西、美國、阿根廷為我國主要進口國,其中巴西、美國為前兩大最重要進口國,2017年我國從巴西、美國進口大豆量為5093萬噸、3286萬噸,佔總進口量比例為53%、34%;從巴西、美國進口大豆金額為209億美元、139億美元,佔總進口金額比例為53%、35%。

從美豆進口量佔我國國內消費量比例來看,儘管隨著南美大豆產量不斷升高,中國對美豆依賴程度有所下降,但近幾年仍處於30%左右的高比例,在中美貿易戰格局下,中國積極拓寬大豆進口來源。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1-7月份 我國進口大豆5288萬噸,同比減少3.7%,在貿易戰的影響下,我國加大南美等國家的大豆採購,以緩解美豆進口量減少對國內的供應影響。

根據美國農業部和中國農業農村部8月份供需報告分析,我國遠期進口大豆供應是否存在缺口。2018/19年度我國進口需求量9400-9500萬噸,按往年巴西豆80%和阿根廷豆90%銷往中國測算,我國至少可以從南美進口大豆6720萬噸,此外我國每年還從烏拉圭、加拿大、俄羅斯等其他地區進口大豆,2017年的進口量為516萬噸左右。中美貿易戰後,我國大豆進口逐漸向多元化發展,將會加大從俄羅斯、加拿大、烏克蘭和印度等國的大豆進口量,據悉近四年從這些其他地區進口大豆數量的平均增速為15%,所以保守估計2018年我國從這些地區進口大豆數量會增至600萬噸。其次,《經濟日報》此前報道稱,通過推廣新型的低蛋白飼料技術以及增加其他雜粕替代,可能將今年的大豆進口量減少1100萬噸左右,測算後2018/19年度我國進口大豆存在缺口至多1070萬噸。

短期來看,2018/19年度我國進口大豆缺口集中在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因為即將到來的2018/19年度始於美豆出口旺季,從美豆周度出口至中國的銷售量可以看出,每年3月份至9月份是中國進口美豆的淡季,新作美豆收穫後,10月份至次年2月份是我國進口美豆的旺季,故第四季度南美大豆供應進入尾聲,新作美豆上市後此缺口仍需美豆市場彌補,從目前已有3船美豆入港且均繳納鉅額關稅,可以看出短期內我國並不能完全擺脫美豆市場。

長期來看,我國有望和巴西、阿根廷企業合作進口更多豆粕,阿根廷方面表示明年5月開始要向中國出口大量豆粕,豆粕的進口一定程度彌補我國進口大豆缺口,同時我國積極構建大豆進口多元化格局,中俄“糧食走廊”的成立,中糧集團購買俄羅斯南部糧食碼頭等均可以減少我國進口大豆缺口,所以在中美貿易戰長期持續的情況下,全球大豆貿易格局會重新佈局,毫無凝問美國大豆將失去中國市場。

綜合分析,中美貿易戰走勢仍是豆類市場需要關注的重要因素,若下半年貿易戰仍持續下去,今年第四季度巴西大豆供應進入尾聲,遠期大豆和豆粕將存在供給缺口,國內大豆和豆粕期價重心有望震盪上升至高位,且中美貿易戰長期持續情況下,全球大豆貿易格局將發生改變,美國大豆將會失去中國市場,而若下半年中美貿易戰形勢好轉或者結束,國內大豆和豆粕市場將回落之前的升水,因此重點應關注中美貿易戰的最新動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