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傳銷式「感恩教育」進校園,小學生痛哭,這種教育方式你怎麼看?

奇葩史說


反對不支持,

還有那種集體給父母洗腳的活動,看著那些報道視頻,整個人感覺都不好了,刻意感動給別人看嗎?誰知道有人真哭有誰假哭?如果一個學生沒哭沒給他父母洗腳,就說他冷血?不感恩不孝順嗎?

請一群人演了一場荒誕的戲,說不準下面還有正吵架的家庭坐著看戲呢,就跟洗腦一樣,目的不純!

想通過一些所謂的感恩教育,搞一些煽情的演講,就讓孩子學會感恩父母,這不是說笑嗎?!要這麼容易就不會有這麼頭疼的家長了,今天大家抱頭痛哭一場洗一次腳,明兒轉眼該做什麼做什麼,父母忙活自己的,孩子玩自己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問題依然在。

而且感恩教育,只是愛的教育中的一種,人要經歷家庭、學校、社會等不同的環境,一步一步的理解體會,才能學會感恩,感恩父母的養育、感恩陌生人的幫助、感恩那些默默無聞的兵人守衛著邊疆、感恩大自然的饋贈等等。當然,不提這種立意較高的感恩,有些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大半輩子,都學不會感謝父母!

所以,這麼做作這麼秀的感恩教育,我拒絕接受!


甜甜圈伐木累


第一次聽說這種“感恩式的教育”還是在初三的時候,那個時候快要中考了,大家學習比較緊張,老師為了讓我們放鬆就讓我們看了一個視頻。

一個大概四五十左右的一個男子在臺上演講,臺下坐著很多學生,他的演講真的很動人,講了很多關於感恩的故事,視頻裡的學生哭了,看視頻的我們也哭了,當時真的覺得受益匪淺,覺得父母真的不容易,以後一定要好好感謝父母。

沒想到當時的“感恩教育”至今快十年了還存在於各個學校。只是當時單純的教育早已變質,很多“感恩教育”卻和營銷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很多演講者在演講完之後就開始宣傳自己的書,然後鼓動大家購買。

如此神聖的教育行為現在卻充滿著銅臭味。雖說是自願購買,但是我覺得這樣的行為已經改變了這種感恩教育的初衷了。

而且這樣的書還不便宜,我們家現在還有一本,是弟弟上初中時在聽完這樣的演講後買的,書名叫《感恩我們要行動》,單價52元。

這些所謂的教育家,確實很能抓住學生的心理,許多學生在聽完他聲情並茂的演講後都抱頭痛哭,一個勁給父母道歉:對不起媽媽我錯了,對不起爸爸,以後我再也不這樣做了。

父母看到孩子真誠的淚水,覺得孩子懂事了。但是,演講完畢後,這些所謂的教育家就開始推銷書籍,家長為了孩子,希望孩子以後能懂得感恩,都紛紛搶著購買。

但事實上這只是打著感恩教育的幌子在賣書而已。不過就是哭了一場而已。一次演講能改變一個孩子的性格我覺得這幾乎不可能。演講過後,孩子過幾天就會忘了,該是什麼樣子還是什麼樣子。

所以教育孩子感恩,絕不是一次演講就能做到的,需要老師和父母從小的教導,並身體力行,做好示範作用。

孩子是單純的,善良的,既然他們會對這樣的演講如此感動,就說明孩子內心其實是懂得父母的辛苦和付出的,但是為什麼要讓孩子的單純被這些人利用呢?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該被商業化,金錢化。老師和家長都應該認清這一點,並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懂得感恩。


——END——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從2015年以來,“感恩教育”就開始進入校園。根據互聯網上的數據,至今為止“感恩教育”的演講會已經在全國20餘省各中小學中巡迴舉辦。在一段感恩教育的視頻報道中,看到的“感恩教育”是這樣的: 一個人在臺上,對臺下幾百名學生聲嘶力竭、慷慨激昂的說:


在全世界,只有一個國家的媽媽是最偉大的,那就是中國孩子的母親!她們一年到頭在家做牛做馬,她們一年到頭為我們付出,我們從來不理解她,我們從來沒有想想她的不容易!最後我們的媽媽有了情緒,她們只能發洩在她們最有安全感的人身上,那就是你們!如果不發洩出來,我們的媽媽就不能繼續正常的更好的愛我們!

首先從感受上來說,這樣的感恩教育沒有給孩子帶來被愛,被支持的幸福感,而是一種“媽媽為你做了那麼多,而你從來都不理解,你對得起你媽嗎?”的羞愧感。心理學家大衛 霍金斯分析了各類情感的能量等級,他意外的發現“羞愧”竟是最負面的情緒。我不禁懷疑,這種激發孩子羞愧心的教育是不是已經偏離了教育的正常軌道。

同時讓我非常不安的是內容上的謬誤。感恩,是一種美好的情感。應該是體會到父母的不易和付出與之後,一種內心升湧起暖意,一種自然的希望回報的願望。而不是像“感恩教育”老師所說的,“媽媽的嘮叨你就應該忍受”的壓抑和委屈;也完全不是“你不讓媽媽發洩出來,媽媽就會得精神病,就不能更好的愛你”的恐懼;也不應該是喊著“別讓愛你的人失望”這樣的口號,讓孩子們不敢質疑,只能實現父母期望的沉重綁架……這些,對孩子的自我評價、安全感、獨立思考能力都傷害太大了。

我相信,對“感恩”的宣講中有很過激的,也有比較理性的。畢竟我們通過媒體聽到的只有一個視頻和幾張照片。但是問題是,這樣主張以絕對化語言、情緒化氣氛去做的教育,它的質量的可控度如何呢?

媒體上對“感恩教育”的態度其實很一邊倒,基本都是質疑的聲音。然而為什麼有這麼多學校會歡迎這樣的教育進入校園呢?有的不僅是學生聽,還召集所有家長來聽,來接受孩子的集體磕頭。我想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很多學校發現,孩子到了某個年齡,會出現違背父母學校的要求,甚至和他們發生衝突、不好好學習的狀態。學校可能在認為,這是孩子太不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師的結果吧。

要評價一種教育理念是不是好,我認為最基礎的標準是要看這種教育的目的是在於讓被教育者追求真相、成為自己,還是要控制一個人,成為我們滿意的樣子。


超級育兒師蘭海


從2015年以來,“感恩教育”就開始進入校園。根據互聯網上的數據,至今為止“感恩教育”的演講會已經在全國20餘省各中小學中巡迴舉辦。在一段感恩教育的視頻報道中,看到的“感恩教育”是這樣的: 一個人在臺上,對臺下幾百名學生聲嘶力竭、慷慨激昂的說:

在全世界,只有一個國家的媽媽是最偉大的,那就是中國孩子的母親!她們一年到頭在家做牛做馬,她們一年到頭為我們付出,我們從來不理解她,我們從來沒有想想她的不容易!最後我們的媽媽有了情緒,她們只能發洩在她們最有安全感的人身上,那就是你們!如果不發洩出來,我們的媽媽就不能繼續正常的更好的愛我們!

首先從感受上來說,這樣的感恩教育沒有給孩子帶來被愛,被支持的幸福感,而是一種“媽媽為你做了那麼多,而你從來都不理解,你對得起你媽嗎?”的羞愧感。心理學家大衛 霍金斯分析了各類情感的能量等級,他意外的發現“羞愧”竟是最負面的情緒。我不禁懷疑,這種激發孩子羞愧心的教育是不是已經偏離了教育的正常軌道。

同時讓我非常不安的是內容上的謬誤。感恩,是一種美好的情感。應該是體會到父母的不易和付出與之後,一種內心升湧起暖意,一種自然的希望回報的願望。而不是像“感恩教育”老師所說的,“媽媽的嘮叨你就應該忍受”的壓抑和委屈;也完全不是“你不讓媽媽發洩出來,媽媽就會得精神病,就不能更好的愛你”的恐懼;也不應該是喊著“別讓愛你的人失望”這樣的口號,讓孩子們不敢質疑,只能實現父母期望的沉重綁架……這些,對孩子的自我評價、安全感、獨立思考能力都傷害太大了。


我相信,對“感恩”的宣講中有很過激的,也有比較理性的。畢竟我們通過媒體聽到的只有一個視頻和幾張照片。但是問題是,這樣主張以絕對化語言、情緒化氣氛去做的教育,它的質量的可控度如何呢?

媒體上對“感恩教育”的態度其實很一邊倒,基本都是質疑的聲音。然而為什麼有這麼多學校會歡迎這樣的教育進入校園呢?有的不僅是學生聽,還召集所有家長來聽,來接受孩子的集體磕頭。我想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很多學校發現,孩子到了某個年齡,會出現違背父母學校的要求,甚至和他們發生衝突、不好好學習的狀態。學校可能在認為,這是孩子太不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師的結果吧。


要評價一種教育理念是不是好,我認為最基礎的標準是要看這種教育的目的是在於讓被教育者追求真相、成為自己,還是要控制一個人,成為我們滿意的樣子。


遠元歐巴


前段時間剛參加過一次這樣的感恩教育,本來覺得孩子、家長和老師之間有了一次情感交流的機會,可是最後的感覺卻真的讓人覺得是參加了一次賣書的宣傳活動。

下午2點鐘,所有的家長和孩子們端坐在操場裡,老師站在後排,所謂的教育專家在上面滿含深情的講著自己的案例。後來選了兩個同學上去講自己的感覺,兩個孩子不知道說什麼,主講老師只好引導他們喊出了“爸爸媽媽,我愛你們!”,現場陪著比較抒情的音樂,兩個孩子喊出來的時候,就聲音哽咽了。

後來老師安排了擁抱、跪拜、俯視等環節,好多孩子和家長哭成一團。老師和孩子們擁抱後也是淚眼婆娑,似乎真的在那一刻,大家的心都是相通的,彼此之間充滿了理解和關愛。但是最後的環節卻令人大跌眼鏡,成了賣書的推銷活動,不僅用了類似傳銷的促銷伎倆,還直言換了一種情緒激昂的音樂,刺激家長趕快去買書。

回頭細想,這個主講老師真的並沒有講出特別具有教育意義的東西來,只是煽動的氛圍比較好,最蹩腳的地方是中間兩次強調換音樂,讓人不免覺得所有的情感都是被人渲染出來的,而不是發自內心的。

其實孩子們的感恩教育從來是不需要形式的東西,感恩的心不是被一時的動作和表白來決定的,它需要家長和孩子之間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需要互相付出之後的理解和感受。

我認為這種形式上的感恩教育,並不會對學生有太多好的影響,它完全不如你平時給孩子們的一個擁抱、一個微笑、一個親吻、一個關切的撫摸或者一個愛的表達來的更真實有效。


家庭教育輔導中心


用一種假哭的形式,來說感恩。痛哭的意義,在於真的心痛才叫痛哭,感恩教育帶來的那是假哭。

我看見很多學校都有這樣的演講,然後操場上哭成一片,然後呢?這些孩子真的都懂得父母的辛苦嗎?他們都懂得感恩了嗎?這肯定是不現實的。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那麼真的窮人家的孩子就能理解父母感恩這個道理嗎?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自己是在什麼時候,才開始認識到父母的辛苦,才懂得對父母感恩。我相信絕大數人,都是因為自己有了小孩。這個時候的人才會成熟,才會懂得責任與感恩。

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一直認為父母本來就該工作養我們,因為我們是他們的孩子,不管別人說什麼你父母那麼辛苦,你就該聽話一點這樣的話?我們真的都聽進去了嗎?顯然我們都聽不進去。

當我們自己有了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身上開始扛起家庭的重擔,這個時候我們才能理解,什麼叫辛苦,你才能明白父母毫無保留的愛來自哪裡。

與其來一場假哭,不如來一次有意義的活動。不是假裝看望老奶奶,不是假裝去大街打掃,而是真正去做一件事情,比如組織一場地攤活動,組織一場幹活的勞工,只有做過才能明白其中的艱辛。

感恩教育就像一陣風,刮完了,孩子也該下課了。倒不如在生活中跟孩子做個朋友,我並不需要孩子懂得我的辛苦,但我要明白他的真實感受。

以上是我的一些個人看法,如果你有不同的感受,可以在下方評論區一起探討。歡迎關注我們的主頁。


啟畫教育


這東西我沒經歷過。

但我的一位和我玩遊戲的朋友連麥時跟我提過。

大概是這個意思:

就那個***給我們做的演講,可激動了,當時很多人都哭了啊,那個驚天地泣鬼神呦!就可惜了,第二天就有個人因為在校打架跟老師打了一架。咋說呢,對吧……咳……

這就說明問題了:

1.這個東西的言辭肯定是很感人的,無可厚非。一套一套的詞,說的慷慨激昂。但我總感覺他們在哪說的都是一套詞……😂

2.這個東西真的沒有什麼用,我不排除真的收到影響的。但就如上面的,真的對大部分人起不到實質效果。



1987問答


我也看過幾場這種‘‘感恩教育’’:在哀傷的樂曲伴奏下,主持人用緩慢的語言訴說父母的辛苦,說到情深處,還用手抹著眼淚。


沒用十分鐘,來參加的家長和學生已經是垂淚欲滴了,更有眼窩淺的,已是淚如雨下。這時,主持人煽情地要學生舉手,向爸爸媽媽說聲:‘‘我錯了,您辛苦了。’’學生紛紛舉手,上臺大聲向父母道歉,整個會場幾乎哭聲一片。儘管知道這是‘‘假感恩’’,但每次觀看,我也是淚水滿眶。

我很佩服主持人的表演,但這樣的感恩只是一時的、表面的,並沒有真正進入到孩子的內心,形成發自內心的感恩。



能通過這種‘‘感恩教育’’而真正改變的,幾乎沒有,儘管前一晚痛哭流涕,撕心裂肺地說‘‘我錯了,我一定好好學習’’,但第二天,不讀書的還是不讀書,違反紀律的還是違反紀律,並不因此而有改變,並沒什麼作用。

真正的感恩,是發自內心的認識,不是一聲道歉、一場痛哭就能表達的。


幽幽南山客


我是做教育培訓的,之前在大的教育集團工作,如今自己創業做培訓。

之前在集團做的時候,確實有做過這種感恩教育,說真心話,剛開始做一期兩期的時候,確實覺得在幫助別人,感覺現在家長和孩子很缺乏這種互動,我們是在挖掘埋在家長心中的情感,讓孩子和家長髮現和共鳴。

做的場次多了,就有些變了,比如,我們為了達到效果,會在以前組織的基礎上,加以練習,揣摩家長孩子每個環節的心理,沒有達到感動的哭的效果的環節會扯掉或重新編排,同時在會場家長感動和心裡最柔軟的時候,最產品的促銷。

這種教育方式孩子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反應,畢竟天真爛漫,家長參加的多了,會有一種上當的感覺,而後會反感這種教育方式。

也是基於此,這種教育方式只能興起一段時期,等消費者反映過來,明白了,就不會買賬了。

真正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不應該這麼高調和形式主義,這也是我為啥會離開工作了19年的教育集團,因為教育理念不同了,很難違背自己的真心去再做這種表面化的,可視化的教育。

大家有沒有碰到過這種傳銷式感恩教育,一起分享一下您的感受.


詩羽涵陽


同意,我們學校組織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家長哭的稀里嘩啦,第二天學生還是該犯錯誤的還犯。沒有達到目的!這不但起不教育的作用,反而給孩子帶來心靈的創傷,這是騙子一貫的手段。建議學校不安排這種活動,在孩子的心裡教育應開展一些積極向上的活動,留下美好的回憶。

所有以賺錢為目的的感恩教育都是騙子教育!就像我們鄉鎮中心小學舉行的感恩教育,開始感動的學生涕淚四就!後來說需要書送給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家長到指定的地方去買!而且數量有限!需要的家長抓緊!這不是賣書的書販子嗎?我們學校有人來過,還讓家長跟著來,結果人家上面講我在下面睡。最後不知道怎麼回事讓我們跪在家長面前,莫名其妙現在整個教育都有點怪怪的,這些表面熱鬧的東西太多了,又有多少實際意義?



每個話動,計劃、照片、總結。紙質文檔、電子文檔。學校苦不堪言,話動、檢查又多,真正做教育的事情又有多少?這樣的感恩教育在錦屏上串下跳的搞過三四次了,來演講的磚家、叫獸一般都手握蓋有州縣教局公章的介紹信,先是一通巧舌如簧、聲斯力竭的洗腦,然後就開始“王婆賣瓜”了。功利性立竿見影!
教育過早透支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等到學生不能再被欺騙時,便又搞出這種雞血式的教育手段來煽惑學生。這是教育的無能,更是對學生心靈的摧殘。雞血雞血,銷售靠雞血,傳銷靠雞血,現在也終於輪到教育了。小心雞湯有毒!很勵志的故事都是包裝潤色的。沒有人會把真實的自己暴露在大眾廣庭之下,所以法律規定公民隱私受保護,但凡自暴隱私的都有目的性。別聽馬雲王建林之類的扯蛋,是人都有陰暗的一面,活著無愧於良心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