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之神秀:还原真实历史,案例证明神秀地位远高于六祖

神秀大师

缘起

在宋代之后这段时间里面,神秀大师很少被后人提及,即便提及,都完全做了六祖惠能的背景板。

其实在神秀大师活着的时候,那是真正的风光无限,绝对的头号佛系大咖,影响力根本不是六祖惠能能够相提并论的。

请看下面的一组数据:

神秀是两京法主, 三帝国师。

世寿高达101岁。

五祖弘忍曾说“ 东山法门, 尽在秀也。”

被五祖邀请,引之并坐

一度被僧俗两界尊称为“禅宗六祖”

武则天为首的王公贵族都亲自跪拜

在神秀圆寂的时候,中宗皇帝亲自送殡

奠定了禅宗在佛系的主导地位

确认了惠能的正统六祖地位

所以,今天大觉师兄还原一下历史的真相,为做了千年背景板,但是却宽厚仁慈智慧的神秀大师做一个公正的评述。


(一)真实的地位

神秀大师 世寿101岁,圆寂于公元706年

惠能祖师 世寿76岁,圆寂于公元713年

神秀大师比惠能祖师整整大了32岁,惠能祖师刚到黄梅的时候,24岁,而神秀已经56岁了,相当于六祖的父辈。

神秀(606-706)是 禅宗五祖弘忍的上座弟子。据说弘忍对于神秀十分器重, 曾说“ 东山法门, 尽在秀也。”

还曾亲口对神秀说“ 吾度人多也, 至于悬解圆照,无先者。”

神秀生于隋大业二年(公元606 年) , 俗姓李, 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 人, 年十三即遇善人而离家游学参访。赞宁《宋高僧传》本传云: “释神秀俗姓李氏, 今东京尉氏人也。少览经史, 博宗多闻”。《传法宝记》中谓神秀: “学究精博, 采《易》道,黄老及诸经传, 自三古微微赜, 靡不洞习”。《景德传灯录》卷四述北宗神秀禅师“少亲儒业, 博宗多闻”。史籍文献的记载共同说明了一个问题———神秀从小就对中国传统的文化, 包括儒道释诸家均有研习, 且面广力深, 这为他日后成为一代宗师奠下了坚厚的基础。

惟张说的《唐玉泉寺大通禅师碑》记神秀于唐武德八年(625) 在洛阳天宫寺受具足戒。《传法宝记》也说他“二十受具戒, 而锐志律仪, 渐修定惠”。故论者一般认为神秀约于19~20 岁出家受戒, 正式成为佛教徒。

神秀礼五祖后, 深得五祖的器重, 在黄梅东山寺, 神秀的地位仅次五祖。

据载, 神秀“至年四十六, 往东山归忍禅师”。正式成为五祖的入室弟子。当神秀见五祖以坐禅为务而慨叹: “此真吾师也”。而五祖对神秀同样“忍默识之, 深加器重”。显示出师徒间相见相知之缘。因神秀有深厚传统文化素养, 故其与五祖除了师徒间的教与学而外, 还常与五祖共同研讨佛理。五祖弘忍曾说: “

我与神秀, 论《楞伽经》, 玄理通快, 必多利益”。所以, 神秀在黄梅东山侍五祖六年, 坐上了教授师和上座的位置, 其地位仅次于五祖。

然神秀极为谦和, 并没有窥视祖师之位。当五祖召集弟子们以题佛偈的方式选接班人时, 众弟子均以上座教授师神秀之功力而认定其嗣位无疑。但神秀于此却心理矛盾, 一方面他确实需要检验自己对佛学理解而题写佛偈; 而另一方面又恐他人有对自己贪恋祖位的误解。宗宝本《六祖坛经》对此有较为详尽的描述:诸人不呈偈者, 为我与他为教授师, 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 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我呈偈意, 求法即善, 觅祖即恶, 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 若不呈偈,终不得法, 大难大难。

从记述看, 神秀实以求法为重, 绝无窥祖位之心。随后五祖与其对话时, 也强调这一点:

祖三更唤秀入堂, 问曰: 偈是汝作否?

秀言: 实是秀作, 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 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正是神秀的文化底蕴、对佛法的理解和谦和的为人, 赢得了五祖弘忍的赞赏和信任。五祖对神秀说: “吾度人多矣, 至于悟解无及汝者”。“东山之法, 尽在秀矣”,

命之洗足, 引之并坐

这样高的评价未见于五祖对其他的弟子。继而五祖委神秀以重任, “及忍禅师临迁化, 又曰先有付嘱”和“密受法印”。

《六祖坛经》之神秀:还原真实历史,案例证明神秀地位远高于六祖

弘忍去世时(674),他最有名的五大弟子———神秀(605-706)、道安(584-709)、智诜(639-718)、慧能(638-713)和法如(638-689),只有法如还在他的身边。据689 年立《唐中岳沙门释法如行状》所载,法如658 年投弘忍为师,专心学习“一行三昧”。可见,法如应该与弘忍的关系比较特殊,否则不会一直留在身边十六年之久。从后来看,法如北上佛教重镇,即传说初祖达摩面壁修禅十年的嵩山,并做了少林寺的主持,也说明弘忍对法如是寄予厚望的。法如虽开法仅三年,于689 年早逝,又自称没有接法的弟子,但名振一时,被称为“定门之首”。如果真有一代一人的咐嘱制度的话,六祖之位传给法如的可能性最大。《唐中岳沙门释法如行状》提出了中国禅宗史上第一个传承系列表,即禅宗在印度的传承为:如来-阿难-末田地-舍那婆斯……

在中国的传承是:菩提达摩-惠可-僧粲-道信-弘忍-法如。当时,弘忍的弟子,包括神秀和慧能都还在世,没有表示反对的。法如弟子杜朏《传法宝记》也沿用此说,并说法如传法给神秀,这样六代就有法如跟神秀两位,或者说兄终弟及,也可以说神秀是七祖了。

《六祖坛经》之神秀:还原真实历史,案例证明神秀地位远高于六祖


(二)两京法主, 三帝国师

据张说《唐玉泉寺大通禅师碑》载, 神秀在五祖示寂后离开了黄梅,“退藏于密”, 隐居于荆州当阳山而未弘法, 这样寂居约十余载, “或在荆州天居寺, 十所年, 时人不能测”至仪凤间, 由于僧俗的崇拥以及法如临寂前命门人“而今已后, 当往荆州玉泉寺秀禅师下谘禀”而在玉泉寺正式弘法。

《传法宝记》于此有记云:仪凤中, 荆楚大德数十人, 共举度住当阳玉泉寺。及忍禅师临迁化, 又曰先有付嘱。然十余年间, 尚未传法。自如禅师灭后, 学徒不远万里, 归我法坛。遂开善诱, 随机弘济。天下志学, 莫不望会。

神秀开法后的声望与日俱增, 荆楚大地的高僧大德、善信儒者咸趋, 影响日隆。于是信佛的当朝女王武则天也迎他入京供养, 向其问法。“久视中, 则天发中使, 奉迎洛阳”“唐武后闻之,召至都下, 于内道场供养, 特加钦礼, ⋯⋯时王公士庶, 皆望尘拜伏”。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武则天竞置君臣之身份于不顾, 向神秀行跪拜之礼, “则天太后闻之, 召赴都, 户舆上殿, 亲加跪礼

”至中宗时即位“尤加礼重”。难怪在张说的笔下, 神秀成了“两京法主, 三帝国师”了。神秀于神龙二年示寂后,“羽仪法物送殡于龙门, 帝送至桥, 王公士庶皆至葬所”赐谥大通禅师。

在唐初的时候道家一直是排在佛家之前的,而禅宗更是排在天台宗,华严宗之后的小众群体,一度还被批判为邪教。

但是到了神秀大师这个时代,佛教在武则天及中宗的支持下已经成为了第一宗教,而神秀更是靠着个人的影响力把禅宗推上了佛系第一的位置。而神秀大师本人也成为了两京法主, 三帝国师。

所以从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来说,神秀大师都达到了禅宗空前绝后的高度。

久视元年(700)武后派使者迎请神秀入东都洛阳,神秀被尊为“帝师”。神秀后,其师兄弟道安、玄赜又先后被召去补充“两京法主”的地位,后来又有神秀的弟子。由于受到朝廷的崇信,当时神秀还是自称东山法门,本门都称楞伽师。


(三)甘当背景板

神秀向武则天和唐中宗荐举慧能, 对慧能的地位和名望的提升有莫大的帮助。

六祖慧能在羊城法性寺剃度出家次年, 即移锡曹溪宝林寺弘法三十余载, 一直偏于一隅不过五岭, 诚如宗密笔下所言: “曹溪顿旨, 沉废于荆吴; 嵩岳渐门, 炽盛于秦洛”。无法与北宗相比。在这种局面下, 神秀要打压、排挤南禅是很容易的事, 然他非但没有这样做, 反却向皇帝、朝廷力荐、褒扬慧能。于是则天女皇和唐中宗圣诏迎请慧能入京供养, 敕额赐物, 并遣特使赴曹溪询问佛法, 可谓恩宠至极。尽管六祖慧能婉拒圣意, 但在那个年代, 皇帝、朝廷的谕嘉褒奖,对慧能的地位和名望的提升则是不言而谕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 慧能与神秀之间没有直接的矛盾和冲突, 神秀不但不是追杀慧能的主谋, 而且对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帮助。

所以我们从这里完全可以看出神秀大师的谦逊,宽厚,忘我的品质。可以说如果没有神秀大师的举荐,六祖惠能不会有这么高的地位。

所谓的南能北秀只是后来人的牵强而已,神秀大师在的时候,惠能在南方的影响力是非常微弱的,以至于被形容为几近沉废。神秀大师是心甘情愿的当了一个背景板。这个品质真心的值得我们学习。

自慧能南下到神会北上, 历时60年之久, 在一般的和尚中, 只知有神秀, 不知有慧能。在此年间,南方慧能一系, 可谓沉寂无闻。

神秀与慧能同为五祖之法嗣, 其对慧能怀有深厚的同门之情, 前引《宋高僧传》云“ (神)秀同学(慧) 能禅师与之德行相埒, 互得发扬无私于道也”便是例证。当然关于两人间的互学互问及交往史无明载, 然神秀对慧能的敬重则是有籍可稽的。根据文献的相关记载, 神秀对慧能的仰慕、钦佩可简要地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神秀深知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契悟比不上慧能, 认为慧能才是五祖弘忍的密授者, 因而向女王武则天力荐慧能。《六祖坛经》载: “神龙元年上元日, 则天、中宗诏云: 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 万机之暇, 每究一乘。二师推让云: 南方有能禅师, 密授忍大师, 传佛心印, 可请彼问。”于是则天和中宗“遣内侍薛简, 弛诏迎请, 愿师慈念, 速赴上京”。然慧能以有疾而婉辞。

神秀复修书致慧能, 劝其顺帝意赴京。“尝奏天后请追能赴都, 能恳而固辞。秀又自作尺牍, 序帝意征之, 终不能起”虽然慧能最终未能成行, 但透过此事, 我们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神秀的谦和人品, 而且还反映出神秀对慧能的诚挚之情。

二是神秀很想亲自赴曹溪向慧能问法, 只是年老体弱、路途遥远而未能如愿, 但他还是想通过派弟子到曹溪的办法来了解慧能的禅法。而当弟子们讥讽慧能时, 神秀极力为其辩护, 并力劝自己的弟子改投曹溪礼拜慧能。神秀说:他(指慧能) 得无师之智, 深悟上乘, 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 亲传衣法, 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 虚受国恩, 汝等诸人毋滞于此, 可往曹溪参决。

于是他派心复弟子志诚往曹溪听法, 并嘱志诚“若有所闻, 尽心记取, 还为吾说”。当然志诚深为慧能禅法所吸引而有往无还, 成了慧能的得意门徒。此外, 在神秀劝说下而改投慧能的也为数不少, 其中后来挑起法统之争、猛烈抨击北宗的神会就是一个典型。因为宗密认为神会曾经到过玉泉寺的神秀门下, 事奉三年, 直至神秀被敕召入京, 才由神秀推荐至曹溪门下。

开元八年, 神会北上南阳兴隆寺。在那里大行禅法, 大兴慧能宗风。14年后, 神会于滑台大云寺设无遮大会, 公开打着明辨是非的大旗,发表《南宗定是非论》, 攻击北宗“ 师承是傍, 法门是渐” 。才导致了北派禅宗的日渐消亡,但不久之后的会昌法难,同样让神会创立的菏泽宗走向灭亡。

大觉师兄认为,佛门中不要有太多的派系争论,更不要公开攻击,会昌法难,不是偶然,如果没有南北之争,没有神会召开无遮大会公开矛盾,佛门就不会落人口实。

所以,在末法时代,团结才是硬道理。从这个角度看,神秀大师的心胸,博学其实更值得我们学习。

而神秀大师传承与弘扬的《大乘入楞伽经》《大乘起信论》其实更适合高知参学。

AK47

Ok既然神秀大师当了这么多年的大背景,我们就从坛经出发,在秀出一把飞刀来帮助我们破除色阴:

原文:

顿渐第八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

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大觉师兄注:

如果人有利钝,而有顿渐之分,那么禅法从度化与实操角度反而变成了循序渐进之法。这就是我们在密法中所强调的次第。从这个角度,神秀大师的渐法其实更为实用。

而如果说六祖惠能的禅法直接最上乘人的话,那么不要忘了其实神秀大师度化的反倒是王公贵族士大夫,而六祖其实大部分是在度化百姓。那么知识机构与素养,福报显而易见了。

原文: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

一日,命门人志诚曰:“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志诚禀命至曹溪,随众参请,不言来处。时祖师告众曰:“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志诚即出礼拜,具陈其事。师曰:“汝从玉泉来,应是细作。”对曰:“不是。”师曰:“何得不是?”对曰:“未说即是,说了不是。”师曰:“汝师若为示众?”对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静,长坐不卧。”师曰:“

住心观静,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听吾偈曰:

“生来坐不卧, 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头, 何为立功课?”

大觉师兄注:

很多人修禅,以为就是修坐,六祖惠能祖师在这里就是直接否定,直接把禅坐斥为长坐拘身,是病非禅;但是事实上,所有的禅师包括六祖都一样打坐的。这里六祖说的重点是让志诚直入自性,其实打坐是奢摩陀定的必要之路,佛也曾经带领大比丘们一起打坐,而且在奢摩陀的入定中一定能获得超凡的觉知,并且对于肉身的脉络有很大帮助,从数据上看,也是如此,擅长打坐的虚云法师,神秀大师都活到了100+。而六祖惠能作为单修禅那的祖师当然就是非常专一的直入自性的style,不整那些耽误时间的。大觉师兄在此处支持六祖,直接契入无上道,再修禅定,或者三摩波提比较合理。直接修禅定,那么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虚云法师事实上也是放弃了专修奢摩陀的定法。

原文:

志诚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师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今闻和尚一说,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为教示。”师云:“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未审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何?与吾说看。”诚曰:“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彼说如此,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师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如汝师所说戒定慧,实不可思议。吾所见戒定慧又别。”志诚曰:“戒定慧只合一种,如何更别?”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见有迟疾。汝听吾说,与彼同否?

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听吾偈曰:

“心地无非自性戒, 心地无痴自性慧,

 心地无乱自性定, 不增不减自金刚,

 身去身来本三昧。

大觉师兄注:

惠能祖师的一招鲜,打遍天下的style你还真的不得不服,就是招招不离自性,招招直指汝心,最后更加彻底,也别扯什么戒定慧了,好轻松,好透彻。就是一把飞刀破你的一切相。一个字,爽!

没有文化,真好!

看到六祖的开示style,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开示不一定那么严谨,要不然就没有重点,六祖的开示就是破相法,先让你找到清静自性再说。

之后戒定慧当然有,打坐入定当然也有,但是那都是以后,当下就是别整没用的,就是逼到你见性为止。

原文:

诚闻偈,悔谢,乃呈一偈曰:

“五蕴幻身,

幻何究竟?

回趣真如,

法还不净。”

师然之,复语诚曰:“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

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大觉师兄注:

一句话,见性即是涅槃,见性即是佛,见性即是解脱。见性即是极乐!见性空无一物,当然无一物一法可得。

最重要的来了

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

看到没有,难道六祖惠能祖师提前知道了密法了吗?NO,这个时候,善无畏尊者还没有来呢!因为在惠能祖师圆寂后三年,即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善无畏祖师才来到长安。

大觉师兄认为,六祖惠能的见性法,就是为了后来的唐密打好的地基。

普见化身

众生皆是自性所化之身,诸佛亦是自性所化之身!所以诸佛与众生都在自性当中。

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见性必有神通,怎么可能没有,给你100亿遗产,你能不去潇洒一下吗,不可能,神通游戏一下有何不可!因为自性尽虚空遍法界,妙用一下,耍一下,也是为了利益众生的方便法。

正是由于六祖把自性解剖的这么透彻,才使得三年后的唐密大兴于天下。这个剧本,如果仔细研究一下,感觉就是有编剧是不是,哈哈!

如果说昨天当头一棒还没有让阁下明了,那么今天的AK47一顿狂扫,你感觉味道如何?

《六祖坛经》之神秀:还原真实历史,案例证明神秀地位远高于六祖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音菩萨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