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捐款被老师晒照片,网友:捐了是情分,不捐是本份!

从小,我们就被父母教育要做一个善良的人,现在我们做了父母,也是用同样的理念来教育我们的孩子,我们教他们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教他们歌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可是,在现在通讯日益发达的今天,却有些成年人利用“人性本善”的旗号给孩子做了反面教材……

近日,在广东茂名市一所叫朝阳学校的民办小学,有一名学生家长不幸患了重病,师生们纷纷捐款。

有10名学生没捐款,结果被叫上讲台罚站拍照,老师还把照片发到了家长群......

孩子不捐款被老师晒照片,网友:捐了是情分,不捐是本份!

这10名学生站在讲台,两手背在后面,其中还有几名是女生。

有家长看到照片后,对老师的做法提出异议,却反倒被老师批评了一顿:

孩子不捐款被老师晒照片,网友:捐了是情分,不捐是本份!

然后就有家长当即在群里发了捐款红包,同时也担心,老师的这个做法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不捐款被老师晒照片,网友:捐了是情分,不捐是本份!

事情被曝光后,有记者找到了朝阳学校所在的教育集团负责人,他表示,当事老师在事发第二天就向校长作了检讨,校长也对她进行了批评教育。

校方表示,这位老师已在微信群里向家长们赔礼道歉,并得到了家长的原谅。

据校方介绍,患者是该校一年级学生的家长,这份医院的病情介绍显示,患者不幸得了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肾性贫血。

学校发起捐款后,全校师生纷纷伸出援手。三年级的捐款单,每位学生名字后十块二十块的善款都凝聚着大家的爱心。那位老师说,当时自己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赶紧帮学生家长筹多点救命的钱。

孩子不捐款被老师晒照片,网友:捐了是情分,不捐是本份!

无独有偶,前几天我刚刚才遇到过一件发生在身边的小学生捐款事件,只是结局有点不一样而已。

朋友家孩子上小学三年级,同年级一个孩子得了白血病,家庭贫困,为了给孩子治病已经家徒四壁,学校得知之后,组织老师和班级孩子们给得病的孩子捐款。

朋友家孩子回来跟妈妈说了之后,妈妈给了他五块钱让他拿去捐。

五块钱并不多,但因为朋友家境也不是太好,再一个朋友私下也认为这种病学校的捐款也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只是聊胜于无罢了。

晚上放学之后,孩子回来告诉妈妈,今天他捐了十块钱,把给他第二天吃早餐的五块钱也一起捐了。

妈妈问他想捐十块钱为什么不跟妈妈说呢,妈妈可以多给他五块钱呀。

孩子苦着脸说:不是的,一开始我想着捐五块钱就行了,可是班上其他同学最低都是捐十块,我捐五块他们都笑话我,老师也觉得我太小气,所以我就捐了十块。

孩子不捐款被老师晒照片,网友:捐了是情分,不捐是本份!

前段时间带孩子出去玩,看到路边上跪着个孕妇乞讨,前面放着一张纸和一个放钱的盒子,纸上大致意思是写着,她跟丈夫来自外地,从小父母双亡,丈夫也不幸得了绝症,而她本人因怀孕没有出去工作的能力,现在因为要给丈夫住院,连住的地方成了问题,所以请过往之人帮帮忙筹措一部分资金。

其实作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大抵这是个骗子。但孩子却不这样认为,她看着那个孕妇扛着这么大肚子跪在地上,而且天气这么冷,很可怜,执意要给她钱。

女儿说让我给她十块钱,她去给那个孕妇。

作为母亲,我不想我的孩子没有慈悲之心,但也不想因为她有慈悲之心而被骗子利用。十块钱并不多,但我更想让孩子认清楚事情的真相。于是我跟孩子说:她家里的情况需要的钱多,十块钱并不能解决她的问题,正所谓救急不救穷,真正想解决问题,我们来找一个能帮她解决问题的部门吧。

女儿听说能帮助她,也高兴的说好啊好啊!

于是我跟孕妇说:我帮你打救助站的电话。

说完,我就开始查询救助站电话多少。

刚把救助站电话打通,正在跟对方说这个孕妇的情况,可是却见她已经站起身来,开始收拾面前的盒子和纸,快速的走开了。

在孩子漫长的教育生涯当中,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给孩子起着非常重要的模范作用,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有义务教导孩子善良,但也有义务让孩子竖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固然是要善良,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孩子不捐款被老师晒照片,网友:捐了是情分,不捐是本份!

就像开头的新闻一样,老师的心意是好的,可是本是发自内心的公益活动,硬生生的被道德绑架,偏离了慈善的本质,变成了同学之间的相互攀比,这也违背的教育的初衷和教育的意义。一个只有慈悲之心而偏离教育本质的教育方式,只会给更多的孩子带来伤害。

作为家长,在自身能力承受得了的情况下,当然要尽可能的去帮助别人,这本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一是确实给困难的家庭带来了帮助,二是给孩子做了一个正面的好榜样,让孩子拥有一颗慈悲之心。

可是,大家都知道,私下来说,小学生都没经济能力,从法律上说,也还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学校组织让小学生捐款,说白了就是让他们家长捐款。对不捐款的小学生拉到讲台上拍照示众,并发到家长群里,表面看,是让这些没捐款的小学生“丢丢脸”,实质上,是在公然打这些学生家长的脸。

一来,这会令这些无辜小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受伤”;二来,也是对未捐款小学生家长的公然审判。为人师表者这么做,更不应该:如果作为老师不懂得尊重学生,又如何教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要让人捐款,也要看人家有无此意愿,尤其是有无捐款的能力。患病家长固然值得同情,需要帮扶,可开头新闻里的学校生源大多是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普遍比较困难。让少数并不宽裕的家长,也加入捐款行善行列中,这不是在强人所难地逼捐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