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期 新朝舊政的更迭

有些人的逝去,代表著一個家族的興衰;而有些少數人,他們的逝去,則是意味著一箇舊時代的湮滅,以及一個新時代的崛起。

西漢時期 新朝舊政的更迭

公元前135年五月,竇太后壽終正寢,駕崩於長樂宮。這個伴隨了漢代三朝皇帝、影響了漢朝幾十年治國政策的女人,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而隨她逝去的,有曾經的輝煌,也有與新朝的牴牾(wǔ)。

無論這個女人的逝去究竟有著怎樣的意義,但對劉徹而言,內心壓抑許久的“躍躍欲試”終於得以釋放,這座江山的背後終於能夠不在竇氏的陰影之下了。

然而,想要構建雄踞一方的帝國,就要摒除塵埃和舊物。於是,換人已是迫在眉睫。

當年新政夭折後,竇太后罷免了劉徹任命的竇嬰和田蚡,在丞相和太尉之位上,分別安插了她滿意的人選:一個叫許昌,一個叫莊青翟。這兩人,既無功績,也無建樹,都是循規蹈矩遵循黃老之學的人,這大概就是他們會被竇太后選中的原因了。

竇太后去世後,劉徹特意將竇太后的喪事交予他們二人去辦,並再三囑咐一定要辦好。而沒過多久,他二人便因辦事不力而被罷免。

其實,每個人心裡都很清楚,這與辦理喪事的好壞並無關係,甚至說哪怕做得再完美,還會是一樣的結局,這應該就是所謂的“欲加之罪”了。

西漢時期 新朝舊政的更迭

解決了竇氏主要的餘黨,劉徹便開始啟用自己的人,例如新丞相田蚡、太尉韓安國(原梁王劉武的手下)。奇怪的是,新政時被劉徹委以重任、任命為丞相的竇嬰呢?為什麼田蚡被重新啟用,而他卻沒有?

沒有其他原因,僅僅是因為他姓竇,是竇太后的侄子而罷了。

竇太后這幾年對劉徹的壓制,是劉徹日夜想擺脫的枷鎖,以竇太后為首的竇氏家族,也是劉徹這幾年來最為忌憚的勢力。

如今竇太后已崩,劉徹對於竇氏族人自然都是敬而遠之,包括竇嬰。即使當年重用竇嬰為丞相,也不過是劉徹為了隱藏保全新政的迷魂陣而已。

可憐竇嬰幾十年宦海沉浮,竇太后在時,因喜好儒學與竇太后不和,竇太后死後,又因為自己的姓氏而被新帝排斥,可謂是進退維谷。

丟棄以竇嬰為首的竇氏家族,劉徹沒有絲毫的猶豫。但總有些別有用心的人,眼看著曾經的竇氏不復當年,便趁機要坐大自己的勢力,將竇氏取而代之,此人便是田蚡——王娡王太后的胞弟。

西漢時期 新朝舊政的更迭

田蚡做了丞相之後,倒也是不客氣,吃穿住行,無不奢華,廣收賄賂,別人贈予他的金玉、美女、寶駒等等不計其數。後來,田蚡甚至還向武帝討要考公官府的土地,以方便他擴建自己的宅院,被劉徹怒罵:“你怎麼不乾脆要武庫?”田蚡見劉徹是真的動了肝火,這才收斂了些,不敢再造次。

原本,位居三公九卿要些賞賜也無可厚非,但關鍵就在於田蚡在政事上是德不配位。為人昏庸無腦,為政用人唯親,只要有足夠的好處,就沒有他田蚡辦不到的事。

如果說當初竇太后和竇氏家族的人,不過是因為政見不同而限制了劉徹,如今的田蚡,卻是像吸血鬼般吸食著大漢王朝的骨血。然而這一切,就是因為王娡的存在,讓劉徹不得不對田蚡“手下留情”。

只是,這些舊人,無論再怎麼編排,始終都是舊人,都不免背後有著盤根錯節的勢力。況且,眼看田蚡的勢力日益壯大,不得不有所扼制。

由此,劉徹再一次頒佈了舉賢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