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3日消息(記者任夢巖)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今年8月,一位湖南滴滴代駕司機在接單路上發生交通意外去世後,司機家屬發現,此前在滴滴公司培訓時,承諾的120萬元保險,變成了120萬元“保障”,補償也從全額變成了“在肇事者賠償後再進行賠償”。家屬想找滴滴公司要保單,卻只有一張模糊的集體保險保單,金額也從原本宣稱的120萬元變成了1萬元。
對此滴滴湖南分公司表示,他們只是居間的信息服務商,當年代駕司機的合同並不是和他們簽署的,而滴滴總公司則回覆稱,120萬元肯定會給,只要死者家屬把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給滴滴就能領取,但是家屬並不配合。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
8月12日凌晨兩點二十四分,滴滴代駕司機王燦倒在了長沙市雨花區車站南路上,在王燦司機端的APP上可以看到,當時距離他零點四十分接的最後一單,不超過2小時。當天,王燦搶救無效死亡,年僅29歲,死時身穿滴滴代駕工作服。長沙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認定肇事方承擔全部責任。
王燦是在提供勞務的過程中死亡,根據法律規定,僱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王燦的妻子王婷認為,王燦生前作為滴滴公司網絡平臺上的代駕司機,在工作中出了意外,滴滴公司應該負有一定的賠償責任。當王婷去找滴滴公司時,負責人先告訴她滴滴平臺最多出於人道主義賠償3萬元,之後升到10萬元,最後變成30萬元。負責人還聲稱,王燦這件事情與平臺沒有任何關係。
而滴滴湖南分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認為,代駕司機和滴滴平臺之間只是居間服務關係,承擔的是墊付責任。
此外,一些代駕司機表示滴滴在他們做的每一單中,都抽取了2.35元的保障金,按照APP上的意外傷害保障計劃賠付,意外身故最高賠付120萬元。王燦一共在滴滴平臺接了1573單,每筆訂單都抽取了2.35元的保障金,一共抽取了將近3696元的保障費用。
不少代駕司機表示,此前入職時通過滴滴APP查看,滴滴向司機承諾的是“意外傷害賠付流程”,之後再看,就變成了“人身傷害保障計劃”,王婷質疑,保險怎麼變成了保障?
然而事故發生後,王婷找到滴滴公司和保險公司,保險卻從120萬元變成了1萬元。“他說他們是找平安公司承保的,如果意外死亡,保費就是1萬元錢。我問他要那個保單,過了三四天之後,他給了我一張很模糊不清的複印件,滴滴公司給每一位代駕員工買的確實就是一個集體險,如果意外身故,真的只有1萬元錢。要我們自己去找保險公司。”
滴滴代駕司機們在王燦出事之後才發現,每單中抽取的2.35元保障金不是全部用來買保險的,而是保障計劃的一部分,至於買的是什麼保險,買了多少錢,保障金用來保障什麼,他們完全不清楚,代駕司機羅師傅告訴記者,當他們向滴滴公司問起,自己被扣的錢究竟去哪裡時,被告知,這是商業機密。
根據2016年的多家媒體報道,滴滴代駕與平安保險,推出代駕司機意外傷害險,滴滴代駕司機上線登陸司機端,就能享受保險保障。在滴滴代駕紅包分享中,也寫的是:“百萬保險護航,專業司機接駕,滴滴一下,代駕回家!”
王婷和羅師傅們不明白,當年說的是百萬保險,怎麼如今變成保障了呢?滴滴公司到底給代駕司機繳納保險了嗎?在與王婷的交涉中,滴滴公司一位工作人員表示,2.35元不是保險,是120萬元的限額賠付保障計劃,而醉駕的肇事方一旦賠付超過120萬元,滴滴的保障計劃並不進行賠付,只有人道關懷。
對於賠償問題,滴滴總部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保險流程一直在走,但是需要家屬配合提供事故責任認定書,120萬元的賠償也是要走流程的,只要家屬提供責任認定書,就可以賠付。但目前家屬並不配合。
對於司機對此前介紹的理解不同,這位負責人解釋稱,“保險”和“保障計劃”可能在不同的工作人員跟代駕司機溝通的時候表達有區別,保障的本質是一致的,代駕司機在服務過程中出了問題,按照規定準備材料走流程就行,都會有保障。
對於滴滴的解釋,王婷表示不認同,她說自己從來沒收到過要看責任書的要求,一開始滴滴公司的態度是沒有賠償,在一步步的要求下,才變成了“人道主義賠償”。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副院長陳越峰表示,滴滴平臺收取了代駕司機的費用,不僅僅是簡單地提供信息。代駕司機發生意外,滴滴平臺要承擔一定的責任,而保障計劃的具體內容也應該提前讓代駕司機瞭解清楚。滴滴把代駕司機接入它的平臺,按照它的價格以及服務協議進行服務、考核和獎勵。這已經不止是一個居間信息服務合同了,滴滴提供的也不只是撮合信息的工作了。它一定有相對應的責任,只不過這個責任是直接的賠償責任、連帶責任還是補充責任,它會根據具體的法律關係進行處理。
對於事發後,代駕司機家屬找到滴滴公司要求查看保險合同、理清司機與滴滴公司之間關係的問題,陳越峰認為,對於糾紛,家屬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滴滴收了保障金就不是人道補償了。代駕司機及其家屬有權利要求查看購買的保險單,而且不應該等出了事情之後再看。家屬可以直接起訴,讓法院來判斷滴滴應當承擔什麼責任。
...
閱讀更多 央廣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