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20倍細析楊凝式《韭花帖》的用筆

五代楊凝式是傑出的書家,他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與作用後人基本形成共識。

少師好題壁書,洛下諸佛宮,書跡甚多,精妙可傳,是一大景觀。由於出身顯貴,兼以歷仕五代為高官,因而其一言一行備受關注。不過,最令時人聚焦而津津樂道的,卻是行為的放縱荒誕,所以就有了“楊風(瘋)子”的稱號。

誠如前述,凝式本當有美好的前程,卻不幸生於唐末五代軍閥混戰,“城頭變幻大王旗”的亂世。其“心疾”“陽狂”“風子”的傳聞肇始於朱全忠篡唐之際。凝式父楊涉時為唐故相,朱對唐室舊臣採用“大棒加胡蘿蔔”政策,附逆者許以高官厚祿,對於以清流自居的拂逆者則堅決鎮壓,毫不手軟,乃至投諸黃河之中使之永為濁流。朱命楊涉率百官獻傳國寶,凝式諫父曰:“尊為宰相,而國至此,不為無過。乃更持天子印綬與人,雖保富貴,如千載史筆何!”涉聞言大駭。曰:“汝赤吾族矣!”於是神色沮喪者數日。凝式恐事洩,因託言“心疾”佯狂,巧為掩飾,居然躲過了這場災難。這就是“楊風子”的由來。

此帖的字體介於行書和楷書之間,布白舒朗,清秀灑脫,深得王羲之《蘭亭集敘》的筆意。

  • 《韭花帖》的用筆與《蘭亭序》相似,“筆筆斂鋒入紙”,也就是說,在落筆時,筆鋒保持圓錐形,這樣寫出來的字線條凝練遵勁,富有立體感,初看字的結體非常緊密,給人一種端穩嚴謹的感覺,但仔細一看,原來每個字都姿態不同。
放大20倍細析楊凝式《韭花帖》的用筆

羅振玉藏本

楊凝式《韭花帖》,它是五代楊凝式最著名的行楷書代表作,也是古代著名法帖之一。此帖傳世墨跡本有三種,近代著名學者、書法家羅振玉先生(上圖)曾經收藏的本子是真跡,江蘇省無錫市文化館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各藏有一摹本。明人董其昌曾為此帖題跋,稱此帖”略帶行體,蕭散有致“。

下面我們單子細看:

放大20倍細析楊凝式《韭花帖》的用筆

很多字都強化上面部分空間,比較寬鬆如“寢”、“蒙”、“翰”、“實”(還沒有見過之前有人能這樣大膽的處理,我們要向楊少師深深地鞠上一躬)、“銘”、“謹”、“察”等。這些是比較明瞭的。

放大20倍細析楊凝式《韭花帖》的用筆

結構上有的上松下緊,如“寢”、“實”等字;有的上密下疏如“花”、“鑑”等字;有的左右傾斜,如“晝”、“飢”等字,沒有一個字是完全橫平豎直的。

放大20倍細析楊凝式《韭花帖》的用筆

放大20倍細析楊凝式《韭花帖》的用筆

局部空間的處理,如“甚”的下面兩點有意緊湊,留出中間的空間;“忽”也是同樣的處理方法;“簡”的“門”左部分有意使上部分空間較大;“猥”有意留出右部分下面的空間;

放大20倍細析楊凝式《韭花帖》的用筆

放大20倍細析楊凝式《韭花帖》的用筆

尤其在字的結構變形上,作者取得了最大的成功,那就是在攲側傾斜中,依靠各個部分的協調,筆畫之間的呼應,使整個字的重心仍然保持穩定,而且行氣貫通。

放大20倍細析楊凝式《韭花帖》的用筆

放大20倍細析楊凝式《韭花帖》的用筆

“味”有意使中間的空間增大;

放大20倍細析楊凝式《韭花帖》的用筆

第三行的兩個“之”,有意使下面的空間增大,這樣的處理很有大師的風采,常人難為;

“始”有意使右面的中間空間增大、在章法佈局上,字距與行距都很大,字與字間分得很開,疏朗而明快

放大20倍細析楊凝式《韭花帖》的用筆

放大20倍細析楊凝式《韭花帖》的用筆

放大20倍細析楊凝式《韭花帖》的用筆

“腹”有意使左面的“月”空間增大

放大20倍細析楊凝式《韭花帖》的用筆

放大20倍細析楊凝式《韭花帖》的用筆

“載”的第一橫與第二橫離得較遠,顯得空間很大;“惟”的右部點與橫離得較遠;“月”點畫有意集中在上面,留出下面的空間;“乃”有意使下面的空間增大;

放大20倍細析楊凝式《韭花帖》的用筆

放大20倍細析楊凝式《韭花帖》的用筆

放大20倍細析楊凝式《韭花帖》的用筆

章法上,字距、行距應該是書法史上最大膽的處理,這與對單字空間的處理相一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