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月嫂—就是這樣累計經驗的,媽媽們也可以學一下

金牌月嫂 —就是這樣累計經驗的,媽媽們也可以學一下

要想成為一名“金牌月嫂”是需要時間積累經驗,更重要的是靠客戶反饋。成為一名“金牌月嫂”,靠的不是吹噓,而是憑藉自己過硬的技術來取得客戶的信任。今天討論一下如何成為一名金牌月嫂。

一、如何呵護護理早產兒

1、注意保暖

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0~25℃,被窩的溫度應保持在30~32℃,房間要經常開窗通空氣。換尿布時動作要快,不要涼著孩子。體重低於2.5千克時,不要洗澡,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嬰兒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皺褶處。若體重3千克以上,每次吃奶達100毫升時,可與健康新生兒一樣洗澡。

2、精心餵養

早產兒體重增長快,營養供給要及時,最好是母乳餵養。住院時,媽媽擠出奶來由護士喂,回家後就可以直接餵奶了。吃奶量可根據孩子的體重來確定,一般說來,每千克體重每天需要150~180毫升,2.5千克重的嬰兒每天喂350~450毫升就可以了。餵奶的次數每天7~9次或按需哺乳。

金牌月嫂—就是這樣累計經驗的,媽媽們也可以學一下

3、防止感染

除月嫂和媽媽外,最好不要讓其他人走進早產兒的房間,更不要把孩子抱給外來的親戚鄰居看。專門照看孩子的人,在給孩子餵奶或做其他事情時,要換上乾淨清潔的衣服,洗淨雙手。

4、餵食有度

剛出院回到家的寶寶,頭兩三天內,其每餐的餵食量先維持在醫院時的原量不必增加,到適應家裡的環境後再逐漸加量。

5、餐多量少

餐多量少及間斷式的餵食方式,可減少吐奶發生及呼吸上的壓迫。可餵食早產兒奶粉,以促進消化及增加營養吸收。

6、注意體溫

注意體溫的保持及溫度的衡定性以免致病,定期回醫院檢查及治療:如視聽力、黃疸、心肺、胃腸消化及接受預防注射等。

7、緊急急救

熟練幼兒急救術,如吐奶、抽搐、膚色發紺時的處理、以備不時之需。

8、讀懂需求

留意早產兒的反應,如他頭部向時,就表示他已“夠”了,應停止與他玩耍。

9、適應環境

晚上又黑又靜,早產兒可能不習慣,可亮夜燈以助早產兒適應環境。

10、護理有度

早產兒喜歡被襁褓裹起來,注意襁褓一定要柔軟無刺激性,頭部絕不能包起來。嬰兒床上用品及嬰兒室內傢俱的顏色都不宜過鮮明亮,以免對早產兒過分刺激。如果早產兒能吮吸,就讓他吸奶嘴,這樣可以協助他發展口腔活動技能。

金牌月嫂—就是這樣累計經驗的,媽媽們也可以學一下

【調整睡姿4步驟】

為了不把睡覺的寶寶吵醒,使用2條毛巾幫助美夢中的寶寶調整睡姿。

步驟1:將一條毛巾捲成筒狀。

步驟2:另一條毛巾以相反的方向各捲成筒狀,但是毛巾的中間要留一點空間,不要全部捲起來。

步驟3:讓寶寶躺在步驟2裡卷好的毛巾卷裡,兩邊捲起的部分可以幫助寶寶的身體保持側躺、不歪斜。

步驟4:將步驟1裡卷好的毛巾卷放在寶寶的背部,如此一來,就可以完全支撐住寶寶的小身軀。

二、新生兒保暖

例:6月份在某醫院,是個女孩,出生第二天我去的。一進門,奶奶穿著旗袍躺在床上,再看寶寶,穿著小偏衫,包著毛巾被,蓋著一床醫院發的被子。孩子的臉上全是紅點帶白頭,小臉通紅。我打開毛巾被,眼前的景象讓我震驚,女孩全身密密麻麻的全和臉上一樣,一點縫隙沒有。特別是屁股前後非常嚴重,尤其是她拉尿後哭得特別厲害,真讓人心痛。看的我渾身起雞皮疙瘩,我和奶奶說不能蓋的太多,奶奶說她總是哭,怕孩子冷。我告訴奶奶,她是熱得難受才哭啊!

我把女孩的被子全部拿掉,只蓋了一床人造棉的小薄床單。我下班時告訴奶奶一定照我說的做,奶奶不情願的照做了。兩天後,女孩身上的痱子好多了,這時的奶奶也非常認可我的護理方法了,還到別的房間傳授經驗。

新生兒散熱能力差,寶寶體溫正常後,要根據天氣來護理,千萬別蓋得太多。

剛出生的寶寶不適應新的環境,父母不懂得寶寶的需求,又小,又軟,不敢抱。不知道什麼時候餵奶,喂水,什麼時候餓,為什麼哭?

冬季寶寶保暖的重點部位

孩子是個小火爐,但也有自己的弱點——腳。只要家長注意孩子腳的保暖,他們感冒的幾率就會減小許多。因為腳與上呼吸道黏膜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繫,一旦腳部受涼,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的毛細血管收縮,纖毛擺動減慢。尤其是兒童的黏膜柔嫩,纖毛和鼻毛尚未長成,對外來細菌的抵抗力相對較弱,更易引起感冒或其他呼吸道疾病。

金牌月嫂—就是這樣累計經驗的,媽媽們也可以學一下

無論天氣天氣多麼寒冷,好動的寶寶也喜歡外出玩耍。這時,媽媽別忘記了給寶寶的頸部保暖。在外出時,頸前部受寒風一吹,不只是頸肩部,包括全身皮膚的小血管都會收縮。如果受寒持續較長一段時間,交感——腎上腺等神經內分泌系統就會迅速作出相應的反應,全身的應變調節系統可能進行一些調整,人體的抵抗能力會有一定下調。所以,冬天一定要給寶寶穿高領或半高領的毛衣,另外還要圍上圍巾。也可將外套上的拉鍊拉起,並在外面用圍巾包好。

主要是指上腹部,這個部位一旦受寒,極容易發生胃痛、消化不良、腹瀉等疾病。如果這個部位受寒時間稍久,還會引發其他各種疾病。所以,平時給孩子穿衣服,要注意一定要用褲子扎住衣服。晚上睡覺時更要將腹部蓋好,可以用熱而不燙的熱水袋並用毛巾包好,讓寶寶隔著衣物放在臍腹部,這種方法還能緩解腹脹、腹痛等不良症狀。

三、寶寶哭聲

例:記得有一位僱主,媽媽剖腹產,奶奶、姥姥、姨姥姥都在,寶寶剛出生不久就開始哭,爸爸急忙衝上奶粉遞給奶奶,餵了幾口就不吃了,過了一會又開始哭了,奶奶又喂,寶寶突然開始吐奶,一會小臉憋得發紫,嚇得全家都慌了,我到時媽媽還嚇得在哭。

我接過寶寶,打開被子看到寶寶屁股都讓胎便糊死了,趕快擦洗,換上了乾淨的尿布,寶寶立刻不哭了,這時全家人都愣了。

寶寶哭不一定是餓,他不會說話,只能用哭來表達他的需求,如果認為哭就是餓,就喂是不對的。當看到寶寶哭時,不要慌張,首先看看是不是拉了或尿了,再看看寶寶熱還是冷,然後再考慮是不是餓。有時寶寶正吃著奶突然不吃,哭起來了,這時要摸摸寶寶頭和脖子後面是不是出汗了,熱了。

很多案例都告訴我們,無論是身為月嫂還是身為父母的,都要讀懂寶寶的哭聲代表著什麼,這樣才能及時理解寶寶的需求。

金牌月嫂—就是這樣累計經驗的,媽媽們也可以學一下

月嫂、父母如何讀懂寶寶的哭聲?

寶寶哭泣所代表的信息是多層面的,大約可分為生理需求、心理反應、病理狀況三種。當寶寶哭時一定要弄清寶寶的哭是屬於何種原因,屬於生理或心理需求的哭泣是正常的,要用關愛的態度去安撫和滿足他們。如果是疾病引起的哭泣,就必須請醫師診治。

生理需求的哭往往是以下原因造成的——尿布髒了或溼了,喝奶時間到了,渴了,太熱或太冷,太吵,光線太亮或太暗。寶寶這些基本生理需求的哭泣是比較好解決的,只要滿足寶寶的要求就可以了。

心理需求的哭聲比較小,有時會盯著大人或伸出雙手,這表示寶寶只是想要抱抱,想要有人陪他(她)玩。這時你只要逗著、哄著他(她)玩就會停止哭鬧了。當大人擁抱時,能讓寶寶感到滿足與愉悅,所以父母應該在寶寶兩歲前多抱抱他(她),讓寶寶感受到關愛。

病理狀況的哭。假如寶寶哭聲比平常尖銳而淒厲,或握拳、蹬腿、煩躁不安,不論怎麼抱也無法搞定,就可能是生病了。當身體不適引起疼痛的感覺時,不會說話的嬰兒一定會用肢體語言和哭聲來表達,而且哭聲特別尖銳或淒厲。

四、寶寶餵養、產婦飲食

例:僱主小王提前剖腹生了一個男孩,6斤8兩,見到寶寶我先給他喝了點水,過了半個小時寶寶開始哭,我就給他衝了奶粉喝,像以往一樣護理著寶寶。我下班了,晚上寶寶的姥姥照顧。第二天我一進房間,姥姥就說寶寶哭了一晚上,抱了一晚上。我接過寶寶,習慣的檢查著寶寶臉部,脖子和小屁股,看到寶寶開始起溼疹了。姥姥回家睡覺了,我就告訴媽媽,不要總是抱著寶寶,寶寶哭是和你交流,告訴他的需求,你要了解他,讀懂他的每一次哭聲,不要一哭就抱。由於姥姥多年沒帶孩子,沒規律的喂寶寶,喂完了也不豎起來拍拍,總是讓寶寶平躺正頭型,有時寶寶吐奶也沒注意,導致奶水流到耳朵裡。第五天我看到寶寶耳朵開始往外流黃水,還不時的發出一股臭味。到兒童醫院檢查是中耳炎。

寶寶的耳朵總算好了。但總是哭鬧,媽媽心急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奶水很少,寶寶只有以奶粉為主。我發現寶寶每次喝完奶粉就哭得很厲害。因為新生兒腸胃發育不完善,每次拉屎,尿尿有的反應很厲害,根據我的經驗,寶寶可能喝的這種奶粉甜頭過大,導致寶寶肚子痛得厲害,所以我就建議給寶寶換奶粉,起初媽媽不太願意,一直說這個牌子的奶粉都說不錯。在我的強烈要求和開導下,總算不情願的換了,喝了一天寶寶哭鬧輕了,第二天就好多了。

通過這個例子,告訴大家,不是誰說哪個牌子的奶粉好和最貴的奶粉就是最好的,要看看寶寶喝了,適合才是最好的。

金牌月嫂—就是這樣累計經驗的,媽媽們也可以學一下

新媽媽分娩後,十分疲勞,全身無力。產後休息是第一重要調養,老公和家人應該多體貼關心新媽媽,要使新媽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靜心休息,多喝水早排尿。如果不及時排尿,會造成排尿困難,對子宮恢復有很大影響。

為了恢復體力和早日下奶,產後頭幾天的飲食安排很重要。由於產後胃消化能力差,食慾尚未恢復,產後頭幾天以喝稀飯,湯麵,青菜為主,不要吃得太油膩,要少吃多餐,已助於腸胃消化,及時排便,預防產後便秘和肛裂。

新媽媽要根據身體情況按時下床活動,同時,在每次寶寶餓時先吸媽媽乳頭,可以促進子宮復原和惡露排除,促進腸道蠕動,增進食慾,使身體早日恢復,有利於下奶快。剛生完寶寶不要急著喝濃湯。濃湯喝得太多,反而出現乳腺管堵塞,引起發炎,影響母乳餵養。會引起腹部飽脹,沒胃口吃東西。

產後兩三天乳汁不會分泌很多,乳腺管也不是很通暢。產婦產後馬上就過多飲用高脂肪濃湯,反而可能因催奶導致乳腺管堵塞,大量脂肪還可能引起腸胃道脹氣等不適,影響食慾,甚至體態發胖、變形等。相反,在產後第一、二天,喝些清淡的湯或特配製的食物,多吃青菜,能量充足、迅速恢復體力才是保證泌乳的關鍵。

金牌月嫂—就是這樣累計經驗的,媽媽們也可以學一下

五、產後運動

例:僱主小李在婦幼剖腹產生了一對雙胞胎(一男一女),由於早產大的男孩體重5斤4兩,女孩4斤8兩,第一天餵奶需要非常小心,每次只給寶寶喝20毫升奶粉。兩個寶寶由於精心護理各方面體徵都非常好。

媽媽38歲,手術後讓她多活動,她說肚子痛的厲害不敢動彈。由於活動少,一直兩天都沒排氣,肚子脹得像個大皮球,一直髮燒。用了所有的辦法都不見效果。醫生護士不停的檢查都說是脹氣,活動少了,產婦就認為肚子裡面有東西,沒辦法只好給她做了B超,還是顯示氣太多,在醫生的嚴厲說服下,她不情願的開始下地活動,第三天才排氣。由於活動的少,加上產婦在術前最後一頓飯吃的肉餃子不消化,導致腸蠕動紊亂,肚積水,發燒不退。

這個例子提醒剖腹產的媽媽,術前一定吃好消化的東西。術後多活動,早排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剖腹產後多久可以下床活動?

原則上,新媽媽都應該儘早活動,但剖腹產媽媽由於手術的影響,產後頭一週一般不可進行健身鍛鍊,做些簡單舒緩的恢復活動即可。

剖腹產後1周內

剖腹產後最初的1-2天,新媽媽不論用餐、如廁都必須在床上進行,若身體狀況良好,剖腹產手術後24小時,媽媽可下床活動,幫助腸蠕動,減輕腹脹,以及預防血管栓塞。

以後每天都可下床適當活動,不過由於傷口尚未癒合,前2-3天會比較不舒服,活動時可以使用腹帶支託傷口,以減輕傷口疼痛。

剖腹產後10天左右

剖腹產術後10天左右,如果身體恢復良好,媽媽可以開始進行健身鍛鍊,可以在網上查找產後恢復操教學視頻,切記動作幅度不宜過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