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白露将至,早晚温差增大,天越来越凉了。

在这个节气,让我们跟随北京赫德双语学校校长常丽华老师,一起来读一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和李白的《玉阶怨》。

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以下文章节选自常丽华老师的专著《24节气诵读古诗词》,该书已被教育部纳入全国中小学图书馆藏书书目,而源起正是常丽华老师开发的“在农历的天空下”诗词学习课程。

露从今夜白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五言律诗,押庚韵)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一生历经坎坷,饱尝生活磨难,忧国忧民思想是其诗的感情基调,“沉郁顿挫”是其诗的主要风格。因此,其诗被称为“诗史”,其人被尊为“诗圣”。

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作于759年,安史之乱时期的第四年。当时,诗人因关中大旱,饥荒严重,弃官离职前往泰州,在兵荒马乱中与兄弟四处离散,诗人怀着强烈的忧愤和思乡之情,写下了这首诗篇。

在这个白露节的夜晚,杜甫看到的是“路断行人”,听到的是“戍鼓雁声”,耳目所及是一片凄凉景象。露水从今夜开始,即将凝结成霜;普天之下的月亮,故乡的最为明亮。可是,弟兄们都离散了,大家天各一方,生死难卜。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信尚且常常到不了,更何况战事不断,生死茫茫当更难预料。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人民普遍饱经忧患丧乱,诗中有孤独和凄清,更有悲痛和无奈,然而,一介书生能做什么呢?

玉阶生白露

玉阶怨(唐·李白,押月韵)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不同于杜甫诗中对国破家亡的伤痛,李白的《玉阶怨》讲述的是美丽女子的等待。

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天马行空,洒脱不羁,李白追求的是自由,高高地在天空中飞翔,这与他的生命、他的诗歌结为一个整体。尽管李白大部分的诗歌都汪洋恣肆,但这首《玉阶怨》却写得相当节制,玲珑剔透,它的意境是由一系列意象连缀而成的。

“玉阶”和“罗袜”两个意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女子,而“水晶帘”和“玲珑月”两个意象,于不动声色中,显出了那个女子晶莹剔透的心。在凉夜里,一个“生”字,一个“侵”字,她为何、为谁等了这么久?

妙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二句,想象全出。试想,她久等如何不怨?怨至极处,她索性不等了,返身回房,但回房后又思念不止,隔帘而望,怨更深了。人类复杂的感情,在诗句里一览无余。

不过,《玉阶怨》这首诗并不能排到李白诗中的上品。因为,诗中无我,仅逞才气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