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浙江高考選物理考生不到3成,且「棄物理」趨勢一直蔓延,你怎麼看?

心大壓爛肺


我在改革之前就作為理科生結束了高考,所以也只能做一個看客了。新高考的改革真的是很有意思呢,就是可惜英語還在必選裡面。我一直覺得物理的重要性遠高於英語,換個位置就好了。

現在的情況是在7選3之前,還要經過一番心理戰術,使得自己可以贏在起跑線上。喜歡物理的考生絕對不少,但是選擇物理的考生一定不會多。原因很簡單,高考是應試教育,是要用分數說話的。而考生的精力是有限的,想要在同等的精力上獲得更高的分數,就必須要選擇低難度的學科才是最優解。

為了應對這一情況,在7選3的基礎上,加上了賦分制的設定,以此來打消不同學科之間的難度係數差距。打個比方,同精力情況下,你物理考80,單科排名1%,化學考85,單科排名3%。那麼在之前,選考物理就是80分,選考化學就是85分。賦分制實行之後,選考物理,因為排名前1%,而被賦分100,選考化學,因為排名前3%,被賦分97。

這個賦分的等級制度粗一看上去是解決了問題。但又出現了新問題。即物理的難度使得選考的人大多數都是有點水平,期望在這一科目上獲得高分的人,這樣就導致了平均水平過高,打個比方,你考物理能考80,很厲害了,但是由於賦分制,來考物理的都是很厲害的人,結果,你只能排在末尾,最後賦分只能有40-50分。氣不氣?

當然辦法是人想出來的。為了保證報考物理的人數不會過低,又出現了一個最低保障人數的設定。打個比方,設定該地物理最低保障人數為10000人,如果說該地只有100人報考了物理的話,那麼恭喜你,不管你考多少分,只要是過了之間的合格考試,能來參加等級考試的,你就會直接被賦予100分。因為最低保障人數的存在,你已經在前1%了。刺不刺激?你會怎麼選,你猜別人會不會選?


簡族


新高考改革試點出現的問題,再次表明,高考改革的核心,不是科目改革,而必須聚焦錄取制度改革。離開錄取制度改革,推進科目改革、考試改革,意義不大,反而會造成新的折騰。

“棄物理”只是新高考改革選科問題之一。新的應試傾向,才是更嚴重的問題。在新的應試傾向下,學校的教育秩序被打亂,語數外之外的其他學科重要程度都下降,學生選科失衡。而導致新的應試傾向的根本原因,是繼續實行總分錄取模式。不突破這一錄取模式,不管怎麼進行高考改革,都難以扭轉基礎教育的唯分數論,而且會誘發其他問題。

新高考改革本來的目標是擴大學生的考試選擇權(外語科目考兩次)、科目選擇權(文理不分科,6選3或7選3)、課程選擇權(選課走班)、學校選擇權(取消高考錄取批次,實行自主招生和綜合素質評價錄取改革),專業選擇權(大學不再分文理錄取,各專業提出選科目要求,實行專業平行志願或專業組志願)。但是,這些選擇權,在現實中都存在被功利對待的問題。棄考物理是其中之一。具體原因有三。

一是高考錄取,還主要是按3+3總分錄取,因此,考生選考、選科的出發點,均是獲得更高的分數、等級。很難從自身興趣出發選擇(基礎教育也沒有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

二是選考等級賦分設計不合理,沒有考慮不同學科的難度和選考學生的實力差異,也一廂情願認為等級賦分可淡化每分必究(一個等級摺合的高考分數一樣)。由於高分段學生選物理的多,因此,中低分段學生擔心不能得到高等級優勢而不選物理,而由於中低分段學生不選物理,高分學生也擔心選物理的學生少難以獲得高等級而棄考物理(每門科目獲得某一等級的學生比例是一樣的)。另外,每一個等級相差三分,也令考生和家長更焦慮——原始分只低一分,等級就低一等,摺合為高考分數少三分。

三是大學沒有對專業選科要求進行科學論證,有的大學為擴大報考生源,對理工科專業也提出科目不限。雖然選物理科目在新高考中擁有報考大學專業的優勢,但是不選物理科目,也影響不大,因為只提必選一門物理的專業很少。

因此,高考改革要擴大學生的選擇權,就必須推進招考分離的改革,打破總分錄取模式。這是我國教育進入新時代,必須做出的選擇。

而目前,應該對3+3方案,進行優化。具體優化建議如下:

1、選考次數和時間要合理設計,所有選考科目只考一次,考試時間不能安排在高二之前,應安排在高三下學期。防止功利選考衝擊高中教學秩序。

2、3門選考的等級分分值,應該為100分,上海和浙江3門選考的分值,包含合格分(40分),令選考等級考的重要程度降低,更多學校和學生重視語數外三門科目。長此以往,對對我國基礎教育的質量會產生很大負面影響。

3、3門選考的等級賦分,不應再一個等級相差三分,要結合學生原始分所對應百分位連續賦分。山東頒佈的新高考選考科目賦分方案,已經將等級考分值設定為100分,而且按正態分佈,將考生分為8個區間,3%為A,對應分值為91到100分。

4、對經論證認為重要的選考科目,如物理、歷史提高A+,A等級賦分比例。比如其他科A+為5%,物理和歷史科目A+可為7%。在學生選擇前公佈方案,由學生選擇。

5、大學專業選科必須科學論證。最近,針對浙江和上海試點出現的問題,教育部公佈了高校專業選科要求指引,與之前的選科要求相比,增加了必須考一門物理的專業,以及高校可提出兩門必選、三門必選,而非目前的兩門滿足一門即可,或三門滿足一門即可。從具體投檔、錄取看,真正提出兩門必選或三門必選的將很少。按照教育部的指引,還難以徹底解決棄考物理問題,各地在推進新高考改革時,可能會採取浙江和上海“打補丁”方式,設置最低保障人數基數(浙江為6.5萬,上海為1.5萬)。

我的建議是,大學專業選科不必那麼複雜,教育部只需確定基本原則即可,可以要求高校的選科要求只有三類:一門歷史,一門物理,再就是科目不限。這樣,大部分學生會要麼選擇一門物理,要麼選擇一門歷史,再和其他科目搭配。


熊丙奇看教育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1.難

那當然是好多學生覺得自己物理學得不夠好唄。我周邊有太多人,回憶高中,什麼英語語文政治歷史地理生物化學,都不覺得難,唯獨物理,真是要了命了。

這個公式怎麼背的住?!

這個滑坡上的小車,還用滑輪吊著,小車下面輪子還緩慢下滑了,到底怎麼做受力分析嘛?!

這個光束到底從空氣射到水裡,到底是向下折還是向上折?!

哈哈,物理就像一個夢魘一樣,困擾著很多人,尤其是女孩子。不過呢,講真哦,物理你真的是聽進去了的話,是高中科目裡最簡單,最容易拿到高分,且和別人拉開差距的科目啊。

沒有數學對你的仔細和細心的要求,沒有化學複雜的化合價以及手性對稱?!(excuse me?!)

沒有語文那種同一個黑夜表達了作者自己都不知道什麼含義的內涵,也沒有了英語那麼多的詞彙和範文。

天了嚕,真的是最簡單的。

2.避開大軍

當然,很多人還有這樣的考量,那就是避開大軍。

大家都覺得,如果別人都選物理的話,我選化學或者歷史,是不是佔優一些呢?

只不過,這樣的策略,不是你一個人想得到。

大家都是這麼想的,於是,趕巧兒了,造成了物理考生銳減的現象。

所以,這是個趨勢,但多少也有巧合在其中。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希望您可以給我點個贊!花不了多少流量噠!相信我!嘿嘿嘿!


不哈韓的小韓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這主要是這個政策的問題!

雖然理論上,物理和其他科目一樣只是學生學習的一門課程!但是理工農醫類專業沒有一個不需要深厚的物理基礎!任由學生功利化的選取!其後果是中國在科技上剛開始有較大的起色也會馬上急轉直下!

高考作為一個全中國最重要的考試!其制度改革理應徵求各方面意見,甚至立法由人大來決定!現在由一些不懂大學教育的專家以減負的名義進行隨意改革!是很不負責任的!

可以說只要是開展高等教育的國家,想上好學校就得加倍努力,沒有既不需要努力,又能享受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好事兒!


地震博士


你以為“棄物理”只是物理本身難?那你太天真了。

想要知道為什麼會成為出現這樣的現象,不得不瞭解下當下的“3+3”高考制度。“大三門”語數外,每門150分滿分;“小三門”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生物、化學六門中選三門作為選考科目。其中“小三門”奧妙無窮多,先是需要合格考40分打底,然後是等級考從A+到E,11個等級,滿分30分。這就是個王者榮耀的排位賽啊,而且掉級悔終生!

瞭解了基礎之後,咱們來說說這次的“棄物理”事件。物理真的像謠言說的那麼容易捨棄嗎?你們是真不知道那些捨棄物理的人是鼓足了多大的勇氣。在上海高校的招生中,選物理可報考所有專業佔比達到99.92%,誰不想多些選擇。但是等級考!等級考!

在上海18600考試中5%的人獲得A+——也就是900人,600人華二和上中,剩下還三四所實力不差的學校也來瓜分了一些,剩下2.2%是其他學校。感覺能到30%的報考率已經很不錯了。不選肯定不用想清華北大,選了可能連1本都沒了。

“3+3”比以前的情況更加膠著,真心是七分靠打拼3分考運氣,能不能上個好大學,還得拼人品。

“物理”就不勞各位大人擔憂啦~想上好大學的,物理一定是不放手的。


樂樂課堂


我給你說個事兒,就知道為什麼大家放棄物理了。

以前上奧數,有一道題,估計大家都做過:一艘船從a到b,再返回a!順水去的速度30km/h,逆水回來的速度20km/h,平均速度多少?很多人當時是答案25

但正確答案是24

為什麼?

某老師畫線段,平均分。

呵呵,能這麼分麼?距離可以分割麼?

最簡單的邏輯就是,平均速度定義是總路程除以總時間,不是拿速度加和除以2。

你告訴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啊!

ps:其實,真正答案是0,因為在勻速直線運動中,平均速度是總位移除以總時間,沒有位移速度當然是0。a到b到a位移是0!

這麼教下去物理不難才怪!

額外說一下,我們不能苛責數學老師對物理認識更高,但基本的物理問題你最起碼該用物理的方法說明吧!請問你拿數學畫線段是什麼鬼?


用戶6333640168


我是高中教師,我來回答一下我的看法,首先為什麼棄考物理!!第一物理難學是第一原因,畢竟真正能堅持學的不多,能學好的更少,因為一門物理導致其他學科沒時間學,得不償失。有人說學物理可以報的專業多,問題是大部分普通學生說我回避一下總可以吧,其他的組合也是可以報99%的專業!有人說不選物理物理重點大學沒法上,這裡面涉及兩個問題,第一個是能考上重點的有多少,那些能考重點高校重點專業的不用說都是精英,他肯定願意學物理。大部分普通學生都上的普通高校,對於物理沒那麼大要求,所以選擇相對好學的是正確選擇!這個問題是機制和現實導致的,不是學生問題


哈哈大笑我愛你


但是我不準備選物理化學,因為作為一個普通人,好的大學真的讓那些有理科天賦的人搶光了,自己學起來很吃力,而文科不同,只要你努力就能考出好成績,人人平等,總之那些大學看的一樣是你的分數,選了物理化學也沒多大用,以後工作了,除了教師和一些專門從事這些的科研人員基本都用不上了,中國莘莘學子全部都能當那些人嗎?不信你們看看大部分理科生大學畢業十年後有多少人在能看懂高中物理化學書,教育局也不是不無道理的,那些說這樣就能讓國家走上衰敗的人完全都沒讀過大學


3野草之花3


教育部對於新高考改革的選課制度做了新的要求,下發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試行)》中給出高校專業選科更大的選擇權限,允許高校同時設置2門(甚至3門)科目為必選科目,高校部分專業允許通過情況說明突破《教育部指引》限定的選考科目範圍。


《教育部指引》是新高考改革實施過程中的又一次新的嘗試,一是為了穩固科技事業的基礎,提升物理的選課佔比,二是為了調整課程資源。所以學生在進行選課前務必要區分選考要求上的“均須選考方可報考”“選考其中1門即可報考”。

均須選考方可報考是指考生選報大學專業必須符合該高校列出的2門或3門科目,選考2門或3門科目均作為高考參考標準。

選考其中1門即可參考

比較好理解,就是報考考生只需要符合選報高校專業中列舉科目中的任意一科即可,其他選學科目不影響專業選擇,靈活性更大,考生可填報志願也會更多。

無論高考選課如何變革,只要選考學科都開設,表示都具有實用性和科學性,個人建議學生在選課時第一還是要從自身出發,挑選自身強勢學科,畢竟分數是最後的標尺。當然,針對參報自主招生項目的學生,可以根據興趣優勢選擇學科,自招條款中有提到:高中階段在相關領域……


鈺霖大帝


這是廣大考生盲目跟風的一種表現;也是為高考而高考的一種投機心理。殊不知,在新高考的招生錄取中,96%的專業都規定要求選考物理專業,更加加劇了非限定選考物理專業的難度,提高了非選考物理專業的錄取分數;也增加了招生錄取的風險;另一方面,還表現在,非選考物理專業的就業面狹窄,應用性較弱,學術性更低,所以,對考生以後的就業,發展,提升都造成更加嚴竣的潛在競爭壓

力。換句話說,如果絕大多數考生都棄考物理,高考招生錄取的天秤就會偏離重心,被人為因素傾覆。不僅增加了錄取難度,也給今後就業埋下隱患,造成巨大壓力。

諮詢更多高考問題,請關注有著40年豐富志願填報經驗的資深專家(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或關注陝西省目前唯一正規註冊,經國家有關行政機關審批的,專業權威機構一一西安市戶縣金牌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服務中心(百度可以查詢,辨明一切真偽)。

高考綜合改革,除了必考的“語,數,英”外,其它歷史,地理,政治,生物,化學,物理科目,考生可任選三科。這個初衷是值得肯定的,為了最大限度釋放學生天性,充分發揮考生特長,興趣,給考生更自由,更廣闊的選擇空間,以培養和造就更優秀的人才。如果我們違背了這個初衷和宗旨,而把高考改革變成投機鑽營的途徑,那就是極其嚴重錯誤的,更嚴重的是最終傷害的是考生利益。因此,在選考科目時,考生一定要克服投機心理,冷靜,理性,全面,客觀選擇,切勿抱著僥倖心理,或投機心態,最終傷害的還是考生自己的切身利益。

再結合當前新工科專業分析;智能化,無人裝備工程,新能源材料科學與工程,雲計算與大數據,無人機技術,3D打印技術,探測制導與控制等生命力蓬勃的專業,都要求選考物理。

過去的傳統專業,就業待遇優厚的絕大部分專業,也都要求選考物理。如道路橋樑與遂道工程;自動化;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鐵道工程;智能電網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印刷工程,航空類,航天類,航海類,武器彈藥工程,車輛工程,信息對抗,信息安全,電子信息工程,軟件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