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未來不是一個虛的概念,取決於組織年輕化的程度

陳春花:未來不是一個虛的概念,取決於組織年輕化的程度

導讀:在一切都被重新定義的時代,如何成為卓越的領導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陳春花老師在新華都商學院MBA公開課上,做了《成為未來的領導者》主旨演講,系統講述了成為未來領導者的挑戰和道路。以下根據演講實錄整理。

我想和大家探討《成為未來的領導者》這個主題,是源於無論從社會、商業還是企業的角度來講,今天我們都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不確定性。在今天,我們會遇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一切都是不確定的。當一切都不確定時,有一個東西是確定的,就是你自己。所以我一直堅持一個觀點:「不確定的是環境,確定的是自己。」

就像最近中美貿易戰,有很多企業家問我:「中美貿易戰走向到底會怎樣?中國會怎樣?我會怎樣?」我的回答很簡單:當一個環境對你有利時,一定要利用環境,一定要關心環境給你的機會是什麼。當你發現環境不太能確定,也不太能駕馭時,那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把自己做好。這是今天我們每個人,每個組織都要學會的一種最基本的思維方法:在環境中,無論它怎麼變,你自己是擁有一定的定力。

1

時間軸變短,我們正在瘋狂地老去

我們怎麼成為一個面向未來的領導者?這個話題,其實是從一件事開始的。最近五年我給自己的要求,就是要面向創業企業,以前我都面向大企業,他們基本上都是超過幾百億、上千億的規模。五年前,互聯網技術帶來了非常多的創業機會,你會發現很多企業很小,就可以長得很快,很大。比如說近期小米上市,一個創業八年的企業市值可以達到500多億美元,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在今天,我們會遇到一個挑戰,哪怕你是85後、90後,哪怕你的企業歷史有50年、100年,都會遇到同一件事,就是時間軸變短。因為現在的信息量太大,當信息量變得非常大時,就會應接不暇,我們沒有時間去沉澱,沒有時間去理解,我們就感覺所有東西都在飛逝,過得非常快。

大家一定要理解,不確定性只是一個表象,我們最大的挑戰是時間軸變短。以前我們創立一個企業品牌,需要50年到100年。但今天創設一個品牌可能只需要兩三年。

兩年前,我常常講的一個話題是「數字化生存」。最近六年我們對環境的描述用了三個詞迭代。六年前講的是「變化」,現在「變化」已不能涵蓋這個環境,「不確定性」比「變化」多了三個東西:複雜性、不確定(不可預測性)、多維度。

三年前,當用「不確定性」描述時代時,有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就是維度變多了,大家開始談升維或降維。但今天再談升維、降維就不行了,因為所有人都在多維度裡。在兩年前我們用了一個詞來描述這個時代,那就是「數字化生存」。

陳春花:未來不是一個虛的概念,取決於組織年輕化的程度

六年來,在市場中的時代描述詞就變了三個:從變化到不確定性再到數字化。在數字化的概念裡,又比不確定性多了兩個東西:一個是技術創新的速度非常快;另一個是技術創新的普及程度非常快。我用一組數字來說明:電話的普及率從10%到40%用了39年;移動電話普及率從10%到40%用了6年;智能手機普及率從10%到40%,只用了3年半。這就是時間的速度,未來到現在的時間差在縮短。

2

經驗的作用在弱化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你自己的企業、自己做的產品和服務,和時間有什麼關係?如果我們做的產品、服務與時間這件事沒有關係,這樣將要被淘汰!因為今天的大環境就是用時間做標記的。我們的挑戰就在這個地方:以前我們不用討論時間,但今天,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要討論時間。也恰恰因為技術變化的速度快、技術變化的普及速度快,出現了今天最時髦的詞——一切被重新定義。

原因就是影響因素變了。比如今天講零售,叫新零售;講支付,叫電子支付;講自行車,叫共享單車;講出租車,叫滴滴或神州專車,所有的行業幾乎都在被重新定義。 今天做教育的人也在被重新定義。搶去教師市場的人可能不是老師,就是因為教育在被重新定義。

同樣大家也可以思考,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你的行業、你所在的領域,它被重新定義的可能性在哪裡?它將怎麼被定義?這也是我鼓勵大家回到學校重新來學習的原因。我們一定要重新學習,因為一切都被重新定義時,有三件事要警惕:

1.經驗的作用在弱化。就像我們今天和年輕人溝通,我們的經驗幾乎都是沒用的。因為當行業被重新定義的時候,行業運行的規則和影響要素也在改變,企業原有的經驗無法理解這些改變。

2.市場變化規律難以把握。如果我們知道時間軸概念,知道一切都可以被重新定義時,我們創造的未來就是自己的未來。所以創造未來比預測未來重要。

3.代際變短,價值觀多元化。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一年是10年的時間,但是到了1980年代,10年出現了2代,80後、85後,有人認為1990年代是三代,也許到了後面10年會出現10代,這是因為價值觀的多元越來越明顯和普遍。

一個企業,是不是面向未來,是不是擁有未來,就看兩件事:

第一,企業裡的年輕員工多不多?整個企業的平均年齡低不低?

第二,企業的顧客群年齡低不低?

假設你的企業這兩個因素都不行,那你的企業就很危險了。

陳春花:未來不是一個虛的概念,取決於組織年輕化的程度

未來不是一個虛的概念,你是否可以觸摸到未來取決於你年輕化的程度。如果大家願意去理解這三件事,就有機會、有能力去面向未來。如果我們沒有關注這三件事,依然覺得經驗很重要,依然覺得對市場很瞭解,依然希望下一代人要聽我們的,那就真需要反思了。

我們討論變化,原因就在於卓越的領導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當我們在一個變化的環境中,對於組織來說,領導人的優秀程度非常關鍵。

卓越的領導者對組織的重要性體現在三點:

1.讓整個組織高效運營;

2.指明方向,鼓舞人心,重振希望;

3.應對不確定性帶來的危機。

但首先要知道,我們面對這樣一個時間差變短的數字化生存時代,技術創新的速度以及技術創新之後的普及速度,這兩個疊加速度非常快時,我們一定要朝著一個卓越的領導者這個方向去做。一方面,他對組織很重要,另一方面,你自己也應有能力去面對。

3

領導者的第一個要求

對自己和對他人發展的承諾和責任

成為面向未來、卓有成效的領導者,第一個要求就是對自己和他人的發展承擔一個責任和承諾。既要自己成長,也要他人成長。在過去我所做的一個長達30年的研究:跟蹤中國本土企業,研究他們持續成長的模式。這個研究到現在是第26年。

我研究的五家企業分別是華為、海爾、TCL、聯想、寶鋼。我選了不同性質的五家公司,研究它們為什麼能領先。在第一個10年中(1992-2002),他們把企業帶到領先位置,都是因為他們有一個最重要的領導人。而領導人最重要的特質就是:對自己承諾成長,對他人承諾成長。當他們能把自己和組織、企業及整個合作伙伴都帶到成長的位置上時,他們就成為了領先的企業。這是領導人的第一個要求。

卓越的領導者一直專注於人的成長,他一定能做到兩件事:

·發展自己

·發展他人

在1992年和2002年時,他們不是最強大的公司,那時比他們強大的公司有很多。但我還能把它們篩選出來,原因就是看領導人是不是在持續推動行業進步,努力挖掘人的成長潛力。如果它都能專注去做,這家企業就可以持續成長。

陳春花:未來不是一個虛的概念,取決於組織年輕化的程度

在第二個10年,做好這兩件事使這五家企業在遇到互聯網轉型、 2008年金融危機直到今天依然是行業領先的企業。所以大家需要關注他人的成長、領導人自己的成長和推動行業進步。我們在整個環境中,市場、資金、技術等其他東西都是變的。今天很多人都說資本很重要,但資本可以流動。然後大家認為創新和技術很重要,我同意,但創新和技術也可以流動。然後我們認為市場很重要,但市場也是持續變化的。就像我開始說的:不確定的是環境,確定的是自己。

領導人推動自己、推動他人的發展是企業持續成長的核心,我們稱之為組織和文化。

一家企業發展到最後,驅動它的最重要的內在力量就是企業的組織和文化,即領導者所形成的組織的價值觀。所以我看企業時,最關心的並不是商業模型如何創新。其實,企業背後的驅動力量是不是一直都在更重要。當企業有可持續力量時,就不太擔心了。

1.在華為只有成長沒有成功

看華為的例子:我們稱之為「人才金字塔」。

陳春花:未來不是一個虛的概念,取決於組織年輕化的程度

如果看一個人的成長,我們會發現,他是沿著一個金字塔的方向往上走的。任何一個普通人,不斷的往上推,推到最後都可能會成為領袖。但華為認為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有人都必須成長。所以華為炸開了人才金字塔,它把頂層炸掉。大家都知道從去年開始,華為開始輪值董事長,在更早之前輪值CEO,在這之前,他們的將軍可以做班長。在全世界,華為的這種組織運作模式都是很特殊的。這種組織運作模式把金字塔頂層拿掉,讓所有人都有成長的機會,在華為只有成長沒有成功。

2.海爾:人人都可以成為CEO

海爾在組織管理中對人的培養的創新,在今天已經被世界關注。我接觸的很多全球組織研究專家,包括最牛的全球組織領域的學者,他們講的一句話都讓我很驚訝:「我們並不知道未來的組織長什麼樣子,但是我們可以想象得出來,它基本上長了一張海爾的臉。」這是一個極高的評價。

最近海爾收購了通用電器的白電部分。當時的收購價格很高,很多人都擔心這是一個錯的選擇。但一年後,海爾把它的管理模式移植到通用電氣的白電部分,讓負增長的企業,當年扭虧增長。在海爾的概念裡已經沒有普通的組織模型了。換個角度而言,在海爾已經沒有員工,人人都是CEO。

在今天,我們面向不確定性,面向所有環境變化挑戰時,有一個很重要的要求,就是個體的創造力能不能被釋放出來。這決定組織能否駕馭不確定性。如果我們要讓人的創造力被釋放出來,就不能把他固化在某一個角色上,就不能讓他成為一個組織的成員。我們需要給他平臺與機會,給他更大的可能性。

所以我在2015年、2017年分別寫了《激活個體》和《激活組織》。今年馬上也會出另外一本書《共生:未來組織進化路徑》,都是在回答這個問題。

4

領導者的第二個要求

要有指向未來的能力

要成為自我領導、面向未來的人,就要有指向未來的能力。因為未來已來已是今天的環境。以前我們可以將未來、現在和過去區隔開,但今天未來就是現在,現在就是未來。

今天發生的一切都必須指向未來,我們才能活向未來。我們判斷自己是不是一個指向未來的人,或是不是一個指向未來的公司,就必須找到這十個問題的答案。

陳春花:未來不是一個虛的概念,取決於組織年輕化的程度

如果我們要面向未來,就要認真對待這五件事:

1.過去的觀念一定會被終結;

2.發展模式在不斷更新;

3.經驗作用的式微;

4.代際價值觀差異拉大;

5.穩態的終結。

因為這五件事,導致了管理要回答另外一些問題。

第一,我們看不到邊界。我們現在組織都是被打開的,人都是自由流動的,他們在組織邊界中的調整非常快。

第二,真正驅動的力量到底是什麼? 2013年我問大學應屆畢業生夢想是什麼?他還說盡快融入企業,成為一個好的職業經理人或者專業人士。到14年我再問時,他說我想吃遍全世界。這就是變化,這些變化說明真正驅動的力量在改變。

第三,生活方式的改變。為什麼很多管理、組織問題我們不能解決,就是因為我們對生活方式的改變不敏感。

接下來就是技術、新人這一系列的東西。核心在於:我們懂不懂學習?

在未來已來的時候,這十個問題你自己的答案,就是你和世界的關係。

當未來已來,你在哪裡?

我是在2016年給自己提了這十個問題,然後再進行回答。我現在把問題轉述給大家,希望大家也來回答。我希望我們有機會在共同的學習的過程中一起來回答。因為我們真正的挑戰是面向未來,我們學了什麼?為未來做了什麼?

今天很多做零售的人之前都沒有相關經驗。阿里、騰訊都沒做過零售,但他們在零售業掀起了一個洗牌過程,因為他們把零售的核心價值改變了。

柯達宣佈破產時,德國媒體曾有這樣的驚呼:「在科技面前沒有誰可以高高在上,時代會淘汰落伍者。」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被淘汰,但在被淘汰之前,要儘量面向未來。我們真正要做的,就是要作為一個學習者去掌握未來。

5

面向未來的管理者要用知識武裝自己

我們為什麼要成為學習者?因為在數字化生存時代,在不確定性時代,可以幫助我們的是「知識」。接下來的時代是知識驅動的時代,知識會成為時代的基本屬性。我們要不斷地讓自己和知識在一起,不斷地擁有知識,創造知識。

知識革命帶來了深度智能與深度學習。它會把那些可量化的、可程序化的、可固定化的人取代掉,這可以帶來更高的效率。當我們發明了蒸汽機,就開始把馬車淘汰掉;當我們發明了汽車,就開始與火車並行;當我們發明了計算機,人就可以在沒有距離的情況下做任何事情。所以你會發現之前都在淘汰工具,但是這一輪知識革命在淘汰人。

我不擔心機器像人一樣思考,我比較擔心人像機器一樣思考。人最厲害的是創造力,這是機器不能替代的。創造力的來源就是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想象,不斷的去識別。

懂得智慧形成的路徑,用知識武裝自己。

從數據到信息、到知識、到智慧,如果你能把大量的數據加工變成信息,又能做判斷取捨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然後把這些知識運用在工作和成活中,並取得成效,這個過程就是智慧生成的過程,如果你可以持續做到這個過程,那你就是時代的領先者。

陳春花:未來不是一個虛的概念,取決於組織年輕化的程度

面向未來的管理者,要對知識充滿自信,要有能力把握。如果有能力用知識武裝自己,又可以運用它,就有機會擁有智慧,我們就不會對你有任何擔心。

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講到人的智力是怎麼發展出來、怎麼完善出來的。人的智力發展經歷三個階段:

1.浪漫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浪漫階段,就是數據的部分,你只需要去觀察、去感受,最大範圍客觀的去接觸。

2.精確階段

必須發展出精確的能力,要能做取捨、做判斷、做辨別,當你發展到這一階段時,你就有能力去分析了。

3.綜合運用

當你能把這些精確的、浪漫的東西綜合運用好之後,你的智力就完成了。你就有能力去看更大範圍的浪漫,然後在更大範圍之上再去做精確,之後又可以在更大範圍內開始運用,你的智力就這樣不斷地螺旋上升。

智慧的轉化的過程可以幫你面向未來。因為你有能力不斷地觀察、接觸更大範圍的東西。你有能力再一次去做精確,更重要的是你有能力綜合的運用。這就是學習的重要性。

未來是不可預知的,很多東西我們無法判斷,但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來提升認知,我們可以用知識來武裝自己。依靠不斷的思考,不斷的運用,來尋找內在的動力。所以如果真的想面向未來擁有一個能力,最重要的就是擁有智慧,它是把知識綜合運用,並取得結果的過程。

希望大家能回到學習的過程中,祝願我們一切美好!(本文完)

注:本文根據陳春花老師在新華都商學院MBA公開課上,《成為未來的領導者》主題演講整理而成,現場速錄由中國MBA教育網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