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於水裡739年的建築,飽經風霜完整無缺,每天露出水面一次


“萬里長江第一閣”說的就是位於湖北鄂州市長江流域的觀音閣。據記載,觀音閣建於宋朝,在公元1345年又重建了一次,也就是說這座建築物矗立在長江流域正中心最起碼也有739年。近千百年來,觀音閣雄踞磯頭,宛如中流砥柱,讓人欽佩。

觀音閣不算大,以紅石青磚砌就,高14米,長24米。因坐落在江面中心的石頭上,所以每到汛期,觀音閣基本上都會被江水吞沒,僅僅露出最頂部的屋簷。

等汛期一過,觀音閣再次水落石出,成為長江流域最霸氣的存在。按照汛期的規律,觀音閣每天都會浸泡在水裡一次。然而經過739年的江水洗禮,觀音閣沒有受到一絲一毫的損害,完好無損。

現在去觀音閣遊玩,能親身體會到這座古剎的濃厚歷史感、滄桑感,但依然保持著蓬勃的“生機”。就像是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除了威嚴外,還渾身散發著青春活力。

其實,觀音閣能如此完整無缺,還得多虧了歷朝歷代的保護,分別在明朝和清朝又進行了重修,到如今也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觀音閣內分別有觀瀾亭、東方朔殿、觀音殿、老君殿和純陽樓。走在觀瀾亭上,抬頭就能看見一片江水,各種美景盡收眼底。

若是江面上泛起薄霧,來到觀音閣的遊人一定會腳步輕盈,屏住呼吸,不忍心打破眼前的意境,然後會心一笑:如此蓬萊仙境,獨此公得其所哉?

觀音閣的下半部分就像船一樣的形狀,既能起到減緩水勢的作用,又能順勢洩流。任憑急流的江水如何拍打,觀音閣總是穩如泰山。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高超的建築水平和風格獨特的造型藝術。如今石牆上的幾棵古樹,原已枯萎縮多年,近年竟死而復生,正舒展著嫩牙初吐的新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