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多少歲才能退休養老?都有什麼保障?

補貼調查


由於職業的不同才有了農民一說。是農民,就應該看到了農民的生活現狀。在農村60多歲的還在建築工地打工,70多歲的老人還在承包地裡折騰。不打工就沒零花錢,趁身體還能撐住,掙錢也攢點錢,既的養老做準備,也為子女們減輕負擔;土地可是命根子,本來年輕人不願種地,種地也基本不賺錢,但是土地荒荒了,農民就是罪人。種點地起碼滿足自己吃用,農民如果買面吃,豈不被人嗤笑。所以

農民沒有退休,也不可能有退休金。說農民退休,是不負責任的;說農民有退休金,那是忽悠人的。

對農民說保障,是有點過了。充其量就是政策優惠。因為農村的一些保障制度,有很明顯的地域性,更重要的是有不同群體的劃分,像五保戶、低保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獨生或雙女戶其保障制度比較多,也比較完善,而對於除以上情形之外者,也就不外乎以下幾項“保障”:

養老金。農民都由村上挨門逐戶辦理了“新農保”,以前是最低檔次,每人每年繳費100元,今年增加到200元。如果一直參保,年滿60週歲每月可享受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共計88元+x元(2018年發放標準);如果一直不繳納“新農保”費用,60週歲以後只能領取政府發放的基礎養老金。


高齡補助。這個是從2016年全國26個省開始實施的政策。年齡的界定及補貼的標準不一樣。除深圳市、陝西、青海省以70週歲及以上確定為高齡老人外,其他省份都是將高齡老人的年齡定在80週歲及以上。一般70——79週歲每月補助25——50元,80——89週歲每月補助50——100元。


失地養老金。這是指農民的土地被國家徵用。雖然徵用上地有賠償款,但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所有問題,所以國家又出臺了失地補償金制度。農民只要到了60週歲及以後,就可以按月領取。失地補償金根據地區的不同以及失地的多少,最高的每月可領到129元。

農民幾乎苦了大半輩子,還是到了“老人難”的時候了。國家經濟發展越來越好,對農村老人老有所養,出臺並實施了這些福利政策。初衷是好的,也深得民心。不過還是希望放寬相關的年齡限制,提高其標準,讓不能實現拿到退休金的農民得到極大的養老保障。


為生活而提神


說實話。農民從來就沒有被公平對待過。九十年代之前就是國家的免費工作人員。即能是工作都是義務那又談什麼退休呢!有人說近幾年國家每月給六十以上的農民幾十元就是退休金

。但這可能嗎?這是按什麼比例?這明顯就是激歷廣大農民湧躍夠買保險的措施嘛。要說國家讓農民啥時退休,還真沒有時間表明確告訴大學,所以你到農村能常看到七老八十的老人在田間地頭勞作,他們不是在鍛鍊身體也不是在好玩。他們在為了生活而努力在勞動。用他們佝僂的身傴在告訴大家,他們把一生獻給了國家


杏雲16


農民的一生是辛勞的,當辛辛苦苦面朝黃土背朝天耕種到年老時,早已失去了勞動能力,但他們並不像城鎮工人一樣可以在年邁時拿到退休金,養老不僅是自身,也是子女最關注的難題。那麼農民到多少歲才能夠退休養老?問題看起來或許有些好笑,我們一起來看看農民怎麼退休?退休後在如今都能享受到什麼保障?

其實農民是不存在退休的,他們也沒有退休金。只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對農村養老制度的日益完善,這才有了退休一說,你在60週歲之後,均可以領到養老金,但前提是加入了社會養老保險。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政府針對農民養老難的問題做出了相應的一項社會保障,農民均可以自願參加養老保險,小編在前面的回答中已經非常詳細的,對農村養老保險的一些細則作出瞭解答,這裡就不再過多闡述,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滿15年或15年以上的,都可以在60週歲以後領取養老金,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農民在60週歲以後“退休”。

自從去年,國家對農村養老的問題高度關注,讓農民老有所養一度成為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並適時推出農民“退休”政策,對於那些為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的人們,可以一次性補交養老保險,參加農村養老保險後,農民就可以在退休年齡後每月領取一定的養老金,這也是如今農民退休後最大的保障之一。除此之外,自2010年之後,國家還推出了一項新農保政策,這是以個人交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的方式,年滿60週歲的農民每月發放不低於55元的基礎養老金。

西方國家的養老制度已相當完善,比如在新西蘭實行的平等制養老金制度,不管退休前是做什麼工作,在新西蘭住滿十年,只要打到65週歲,每個人都有資格誰領養老金。


生活巷


能說句實話不?農民想啥時養老都可以,因為不是正式的工作,地裡務農,談什麼退休不退休,只有幹不幹得動那天,能幹的動,就多幹點,攢點錢養老,防個病啦災啦,幹不動的時候,就安生歇著,不敢生病,不敢去醫院,不敢多吃藥。

講個最實際簡單的例子:小編外公外婆70多歲,現在身體尚可,但是也是常年心腦血管毛病。外公高血壓,前兩年發現小腦萎縮,比同齡人嚴重些,怕是將來幾年要老年痴呆,前段時間腔梗住院,目前一直身旁侍奉,醫藥費新農合報銷了一部分,剩下的是兩個兒子和我母親分攤,我們後輩給錢,母親說這是他們這一輩應該做的,現在還沒有很嚴重的問題,所以養老的負擔就不添加給我們小輩了。外公76歲,現在出院恢復良好,但是要一直吃藥,都是吃的正常的治療心腦血管的藥物;再說外婆,外婆常年頸椎毛病,壓迫血管,頭暈頭痛是家常便飯,嚴重的時候就去醫院做檢查看嚴重程度,然後開藥,自己也去熟人認識的理療店做牽引、按摩等,會有減輕,但是不會除根,外婆平時也要吃藥。倆老人每天加起來的藥物得20多塊錢,一個月要六七百。外婆屬於很節約比較摳的老人,有時候倆人藥吃完了也不願意去買,外婆是典型的摳門子,把錢省下來,就是想著以後有的大病啥的,應急用,我們怎麼勸都勸不住,敢情覺得自己現在是年輕,還沒老呢。所以母親總是操心著他們,啥時候藥吃完了,趕緊買來送去。再說說倆人的經濟情況,外公外婆是一輩子的老農民,早些年應該是有些積蓄的,估計不會超過5萬,現在倆人還是在農村住,順帶幫忙照顧小舅家的9歲的女兒,上學和生活照顧。

倆人閒不住,就打理那一畝二分地,種點蔬菜啥的,自己吃,吃不完就帶去縣城集市上賣掉,換點零花錢。外公是老黨員,據說一個月有幾十塊錢的黨員補助,還有就是倆人超過一定年齡了,每月每人有60塊錢的養老補貼,這些福利補貼加起來不超過200塊,而醫藥費卻要一個月至少六百多。這還不包括他們的吃住。我們作為子孫,也會時不時的買一些衣物、營養品、保健品給他們,一般塞錢給他們,他們是不願意接受的,覺得我們年輕一輩壓力大,支出多,在他們自己能爬動的時候儘量不要我們一分錢。

我的外公外婆應該屬於比較典型的農村老人了吧,對於他們,談養老、談退休、談樂活,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只能是慢慢老去,不願打擾子孫。


銀髮無憂樂活天地


農村人,兒女有錢,兒,女願給,隨時可退休!兒,女沒有錢,而有錢不給老人。那就進了火葬爐,就開始退休,我是農村人,事實就是這樣!


韋秋新


60歲就可以退休,國家有規定60歲才能領取養老金,這不是說明農民60歲退休,退休後每月發80元養老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