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首富入资民办高校,号称五年赶超清华北大

提示: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本文,我们需要结合之前发布的文章,再次总结西湖大学的来龙去脉。

2015年3月11日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中的7位学术知名人士正式向国家提交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性大学的建议》。希望申办一所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机制的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2015年6月 与杭州市政府签订《筹建西湖大学(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筹建工作正式启动。

2015年7月 7专家组成筹办委员会、成立“西湖教育基金会”(举办方)。

2016年12月10日 成立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实际主体)。

2017年9月1日 浙江省政府向教育部行文商请设立西湖大学。

2018年4月1日 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设立西湖大学。

昔日首富入资民办高校,号称五年赶超清华北大

短短两年时间,西湖大学的开办成为现实,截至目前最新的一批120名博士研究生正式入学。作为一所本质上的民办大学,西湖大学的办校思路、形式有哪些可借鉴之处,今后如此模式是否能够复制?这是行业最为关注的问题。

​西湖大学生而逢时

一直以来,民办大学的发展都普遍面临着师资、办学条件、专业设置等等难题。加之在长期公有制的语境下,民办大学很难与公立大学在人才、资源方面开展竞争,公众对民办大学认同感不足,谈私色变,导致许多民办大学的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掣肘。

昔日首富入资民办高校,号称五年赶超清华北大

近年来,随着影响力迈上新台阶,国家对高精尖技术和人才需求缺口逐渐加大,优秀顶尖人才和技术的回归迫在眉睫,教育领域急需一所优秀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办大学出现,解燃眉之急。恰在此时西湖大学成立了。自从筹备伊始,杭州市政府便与“西湖教育基金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从筹备工作的效率来看,举办方和杭州市政府配合顺畅、行云流水,科研经费、教学用地陆续到位,支持力度不可谓不大。

昔日首富入资民办高校,号称五年赶超清华北大

在师资上,除了“千人计划”的优秀人才资源以外,西湖大学吸引了大量留在海外的优秀科研人员归国任教。于此同时,资本也排出豪华阵容对西湖大学进行支持,马化腾、王健林、邓锋、吴亚军这几个闪闪发亮的流量IP代表的不仅仅是几家足以影响全民GDP数值的万亿级公司,同时也代表着他们身后数以千万计的粉丝,可谓舆情风向标。地产、互联网、金融资本进入教育即符合发展方向又是民心所向,可见西湖大学不成功都难。

​发展依靠理念创新

与其他民办大学有着很大差异的是,西湖大学自从设立之初就确立了小而精的办学理念,学科设置求精求实,不“执着”特色学科的开发,而是瞄准基础学科。为自己设立发展步骤和时间表,对标国际一流大学,这些举动很符合创业创新的思维。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自古以来大学被认为是学术百花齐放之地,但这并不是单纯要求专业的丰富程度,同时也是对研究深度的要求,入得百花深处,自得百花齐放。西湖大学的发展过程,从学生数量和专业数量上来看从小到大得过程,自然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而从学术和院校发展上来看,

从大到小得转移,彰显的是智慧与思维得高度

昔日首富入资民办高校,号称五年赶超清华北大

还有一点不得不谈,我国的一些民办大学,虽说是私立性质,但由于存在所有权模糊的情况,导致行政化比公立大学更为严重。作为民办大学的代表,西湖大学看来也很难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高校去行政化”一直是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秉持的态度,学校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施校长的试验田,相应后续得发展,非常值得关注。

​成功依靠凝聚人心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说:“到2019年年底,西湖大学师资规模将超过拥有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学,教师科研水平很可能成为中国之最;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成为亚洲一流;15年后,在各项指标上和加州理工大学媲美,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

那么实现起来是否容易呢?在QS排名中洛克菲勒大学的生物学排名世界第27,北京大学排名第42,东京大学排名第12。乍一看难度不小,不过和他并肩站在一起的是饶毅、陈十一、潘建伟等科学大咖加上中国科学界顶级朋友圈“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你就会觉得施校长说的相对靠谱了。要知道当施校张在向他们说明西湖大学缺乏经费的时候,这些刚刚创业或者稍有成就的海归学者89人,在极短时间就凑出2000多万作为建校经费,在这一霎那,施校长的梦想已经升华为一个国家科学界的梦想。仅仅从这点来看,排名超越几所大学还不容易吗?

​模式可复制,期待后来人

不难发现,作为民办教育的一员,西湖大学这个案例是极有可能被复制的。首先作为可观条件的发展势头并没有转变,其次西湖大学的成功被用作优秀的试点被推广得概率极大。目前比较难以解决的师资、人才的短缺等问题,会随着院校国际化程度提高得到逐步缓解。

毕竟与美国英国等国家对比,我国的私立大学数量和质量还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作为后来人,只要梦想不变、教育情怀不变,相信未来任何城市都有可能出现一所甚至两所优质民办大学。

昔日首富入资民办高校,号称五年赶超清华北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