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亲儿子”?这所学院蝉联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冠军

‍一.建校20周年之际,再夺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冠军‍

浙大“亲儿子”?这所学院蝉联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冠军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院训:“求是创新”

2018年,蝉联“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榜单冠军、全国独立学院中首个实现全面公费招生、连续三年本科毕业生海外深造率超过9%,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于建校20周年之际在成绩单上又写上了漂亮的几笔。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是由浙江大学、杭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办学,并与浙江省邮电管理局共同发起创办的一所新型普通本科高校。事实上,民办高校在我国只有20余年的历史,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作为较早成立的一批民办高校之一,在办学思路、学科建设方面都有更多的探索时间与空间。

而从国内外顶尖高校来看,不管是国内的北大清华、还是国外的哈佛牛津,高等教育这个领域就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个命题一样,一个大学从籍籍无名到世界前列往往要经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淀。以国际化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为办学特色,以

综合办学实力跻身全国高校前100位的一流应用型大学为目标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显然有着清晰的规划

不难发现,“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榜单中很大一部分民办高校都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类似,是由公办高校与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发起创办的,榜单排名第二的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排名第七的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都是如此。

虽然这些公办高校是独立学院的发起创办者,但就国内独立学院发展情况来说,许多公办高校除了在建校时将自己的“金字招牌”借给独立学院,对独立学院正式开办后的教学和科研的支持实在寥寥。因此,在校名上与公立大学“与有荣焉”的独立学院们,在发展道路上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独立学院与初始创办独立学院的公办高校的关系究竟如何。是亲密的合作关系,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从公办高校获得各种资源支持;还是其联系仅限于创办期,公办高校在独立学院的发展期并不能够或者愿意提供相应的支持。

二. 进入浙江大学发展蓝图,浙大深度支持城院发展

浙大“亲儿子”?这所学院蝉联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冠军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内景

正如前文所说,大学的发展往往需要时间的沉淀,这类沉淀通常无关资金或资本,而是对于独立大学来说更为稀缺也更为关键的“软实力”:教学资源与学术资源。因此,对于与其初创的公办大学的关系的问题的回答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独立学院的未来道路。从这个角度来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毫无疑问地是国内诸多独立学院中与其初创高校关系最为密切、融洽的独立学院之一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以“依托浙大、立足杭州、服务浙江”为发展方针,而浙江大学在官方文件中也提到,要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建设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从教学资源来看,二者地理位置的接近为共享师资创造了可能,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每个院系几乎都有来自浙大本部的教其校领导也由浙大直接委派。从学生交流来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与浙大共同支持的“立交桥”项目,每年在一年级学生中选拔1%的优秀学生于二年级进入浙大试读,试读期限一年,按浙大相关条例管理,试读期内达到浙大修读课程要求的学生获得浙大正式学籍,名副其实地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本科生提供了进入浙江大学的一座“立交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独立学院与其上属高等院校的关系中,上属高等院校占据了绝对的主动地位。与其他拥有下属独立学院的公办高校不同,浙江大学在设立包括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内的独立学院之初便将之纳入了自身发展的规划体系之内,通过培养打造优质的独立学院品牌来进一步扩大浙江大学的社会影响力,用这样的方式替代客观政策与物质约束之下无法进行的横向扩张。

浙江大学这样的发展路径与同处国内大学第一梯队的清华北大并不完全相同,差异化的发展思路事实上为浙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正因如此,浙大乐于为其下属学院的发展提供帮助,使得二者的联系并不只是简单的浙大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冠名”,而是更为深刻的“合作伙伴”的关系,浙江大学将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助推者和最大的受益者。从更大的愿景上看,如果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长时间的发展中成长为国内顶尖的独立学院,浙江大学将成为国内唯一一个同时拥有高水平理论型大学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教育资源的教育集团。

‍三.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特色,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国际化建设成果初步崭露‍

浙大“亲儿子”?这所学院蝉联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冠军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一级指标详细排名

从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的一级指标详细排名来看,再次获得冠军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四项一级指标中的排名皆十分靠前

,取得三个单项第一,仅有国际化合作指标排名第十。从具体得分来看,由于民办大学起步较晚,学科建设与学术水平相对较低,国内所有民办大学在国际化科研和国际化奖项上都没有实现0的突破,因此国际化科研排名、国际化奖项排名的都为第一,参考价值不大。

2018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国际化竞争力原始总分20.45分,其中国际化教育部分得分16.88分,国际化合作部分得分3.57分。由此可见,在现阶段的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化教育的开展情况,这与国内大部分主推国际交流项目、以“国际化”为主要办学特色的民办大学的发展现状是相耦合的。事实上,在国际化教育单项中,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拥有全国民办高校中唯一一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使得其成为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唯一一个有得分,并获得满分9分的民办高校。因此,与其他民办大学相比,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国际化竞争力上的优势并不“江山稳固”,如果其他独立学院(如排名第二的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上有了突破,那么榜单冠军易主也尚未可知。

根据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官网相关信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与新西兰怀卡托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aikato)合作举办的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从2003年开始招生,2017年新西兰UW学院正式成立。不难看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与怀卡托大学有着长时间的深入合作,合作项目运营模式也较为成熟,因此在进行了数十年合作项目后,二者决定签订中外合作办学协议,将二者的合作深度再次推上新的高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与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合作举办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017年度报告》提到,2017年UW项目应届毕业生为107人,获得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位人数为101人,获得怀卡托大学学位人数为64人,出国深造人数达39人,中外合作办学的窗口作用十分显著。尽管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UW项目的建设上有着较为清晰的规划和质量把关,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基础:国际教学资源的引进上仍然有所欠缺,其2017年UW项目中双语特色课堂仅有5门,项目学生很大程度上并非在“国际化”的背景和环境中成长,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也就无从谈起。

除了本科合作办学项目的优势之外,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在支持本科生出国深造的方面比其他民办高校走得更远,城市学院积极与境外院校合作,展开推荐研究生项目,为学生本科毕业后赴境外攻读学位搭建平台。近十年赴境外深造的毕业生逐年增加,2017年出国深造比例为9.54%(作为指标之一纳入榜单数据计算),这样的数据不仅在民办高校中位居前列,甚至高于此前发布的“中国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500强”榜单中的所有公办大学(比例最高的是外交学院,为7.92%)。

四.依托浙大优秀资源,浙江大学科技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浙大“亲儿子”?这所学院蝉联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冠军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校园内景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相对其他民办高校而言,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与浙江大学紧密的合作关系。相反地,使得其获得国际竞争力排行榜冠军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方面的优势难以持久,因此利用浙江大学的师资、学术实力、成熟的办学经验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才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长久的竞争中的立身之本。更具体化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应当以在“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奖项”上取得零的突破为下一步发展目标,在这个意义上,不管是公办大学还是民办大学,教学质量与学术实力都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在今年实现公费招生之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更突破了独立学院的固有的经费限制,能够在更大的财务弹性之下规划发展道路,将以往受到短期财务平衡限制而无法真正发展起来的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纳入发展蓝图之中。除此之外,如何在毫无国内经验参考的前提下,以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定位,实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建校以来的目标,是其面临的核心问题。

事实上,相对公办高校的国际竞争力排名榜单而言,民办高校的国际化竞争力榜单整体来说有着更大的随机性,许多学校在诸多单项指标中得分为零,而依靠出国深造比例、国外高校访问次数等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指标来获得分数。因此我们在总榜的排名变化中往往能看到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排名变化,这是民办高校整体国际化水平较低的表现。现阶段而言,各个大学尚处在国际化竞争力的探索期中,在几乎所有民办高校都打着“国际化办学”的旗号的背后,是各个民办大学在该领域风起云涌的开疆扩土、相互竞争的现状,而在国内民办高校综合实力区分度不大的背景之下,竞争的结果往往是动态变化的,这是也持续推出“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榜单”的目的之一:记录历史和见证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