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疫苗女王高俊芳的長生生物私有化之路迷霧重重

追蹤:疫苗女王高俊芳的長生生物私有化之路迷霧重重

7月26日開市起,“長生生物”變更為“ST長生”, 公司股票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與此同時,長生生物董事長高某芳等15名涉案人員因涉嫌刑事犯罪,已被刑拘。據媒體報道,長生生物私有化往事調查,也再度啟動,原母公司長春高新被要求配合。

隨著“疫苗事件”持續發酵,疫苗女王高俊芳的長生私有化,一直是迷霧重重,此番能否“撥雲見日”,更是公眾關注的焦點。

追蹤:疫苗女王高俊芳的長生生物私有化之路迷霧重重

員工稱“被迫轉讓”,高俊芳兒子卻說。。。

追蹤:疫苗女王高俊芳的長生生物私有化之路迷霧重重

高俊芳的兒子、長生生物副董事長張洺豪

7月24日,《新京報》記者訪問在北京的長生生物副董事長張洺豪,張洺豪對記者稱:“自己雖然掛名副董事長,但在公司並不瞭解和負責實際事務,因此,幾名高管的脫崗使公司立刻陷入癱瘓狀態。與此同時,公司原本建設中的連雲港項目基地,也將大概率受到影響而停工。

而對於長生生物“私有化”往事,《新京報》報道,“據瞭解,早在2017年10月,長春高新區國資委就已經針對此事向長春高新提取過相關的股權轉讓歷史資料,此後一直沒有下文。”

被外界質疑為“侵吞國資”的股權交易,高俊芳之子張洺豪對記者說:僅從價格來質疑高俊芳“侵吞國資”是不公平的;他還表示,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國企改制中“管理層優先”是較為普遍和正常的做法,“況且,我母親作為企業的老員工,也更瞭解企業本身的實際情況”。

可這樣一筆交易,也是迷霧重重,按照高俊芳夫妻當年的工資,拿出4000多萬元來,是有困難的。假如是借的,那出借人到底是誰,出借人的錢又是從哪裡來呢?當時股權交易時,這方面問題卻沒有追溯,至少是公開的資訊查不到任何蛛絲馬跡。

追蹤:疫苗女王高俊芳的長生生物私有化之路迷霧重重

高俊芳夫妻之前工作的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

高俊芳是1994年起任職長春長生總經理,有長生所曾經的高層向新京報記者稱,高俊芳擅長與一些領導的夫人打交道

長生實業成立時,長生所的職工當時共同出資840萬元參與,獲得28%股權;而高俊芳擔任長生實業總經理後,員工持股在1995年、1996 年相繼回購完員工股份,員工全部退出。那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呢?據《新京報》7月24日採訪,幾位退休職工談起當年股份被收回時,認為當初是“被迫轉讓”股份而非情願。至於具體退出的原因,大多表示“很複雜”,不願多談。

而《中國新聞週刊》瞭解到的情況可能更說明問題,一位86歲的已經退休的老員工對記者透露:“我是1985年來這裡工作的,我在技術科室,她(高俊芳)在財務處,當時她是個小科級。我在工作上跟她打過交道,她工作很認真,我工作遇到問題,她支持我,給我感覺她人很正派。我是1993年退休的,那會兒她剛出去,當時是張嘉銘張所長把她(高俊芳)給提拔起來的,所裡當時情況本來挺好的。她出去後,把所裡的人和產品都弄到她那去了,把我們所搞垮了。。。。。。

追蹤:疫苗女王高俊芳的長生生物私有化之路迷霧重重

高俊芳

《中國新聞週刊》記者還了解到,一位曾在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工作十多年、負責生產的一線員工說:“這裡(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的流感疫苗是給老百姓免費打的,她(高俊芳)那個是賣錢的,以掙錢為目的的。她那屬於家族性企業,跟她家沾親帶故的員工工資都高,能拿到七八千到一萬,跟她家沒關係的,正兒八經幹活的員工也就能拿三四千。那個舉報她的人,原來也是我們這的,後來分到她那邊,變私企了,人家本來心裡就有落差,後來就是因為調崗,一個月原本是拿三四千,看你不爽,就給你調走了,工資也下調了,替代他的人掙雙倍的工資,而且還不幹活。他就去找領導理論,領導也沒理會,給他整得最後沒招兒了。它(長生生物)的疫苗不存在造假,就是流程出了問題。

一位在長生所家屬院長大的人、父親是研究所的老員工,他告訴記者,曾與高俊芳家住前後院:“她把生物研究所的固定資產都弄到她那去了,變成她的私人財產了。她哪有什麼背景啊,她是怎麼上去的,這個家屬院你去問問看,誰不知道啊!大家都非常氣憤。此事和當時的所長張嘉銘有關,張現在已經去世了。

追蹤:疫苗女王高俊芳的長生生物私有化之路迷霧重重

長生生物股權轉讓為何如此撲朔迷離?

追蹤:疫苗女王高俊芳的長生生物私有化之路迷霧重重

長生生物董事長、總經理兼財務總監高俊芳

2003年之後,通過多次股權轉讓,長生生物自此姓高。據長生生物最新公告,目前構成一致行動人關係的高俊芳、兒子張洺豪和丈夫張友奎合計持有長生生物近3.57億股,佔公司股本的36.66%。問題又出現了,長生生物的私有化,其股權轉讓卻為何如此撲朔迷離?

提及高俊芳被外界封為“疫苗女王”,還得從2004年說起,那是一段她與長春高新“勞燕分飛”的舊事。

2004年1月,長春高新董事會公告稱:擬將所持控股子公司長生生物股份2984萬股(佔總股本5000萬股的59.68%)全部轉讓,以2003年10月31日為評估基準日,以長生生物股權價進行資產評估值的每股2.4元為定價依據。其中,佔長生生物股權的25%轉讓給上市公司亞泰集團,餘下34.68%股權轉讓給自然人高俊芳。轉讓後,國企長春高新獲得股權轉讓總價7161.6萬元,從此與長生生物“勞燕分飛”,清倉式退出,高俊芳一躍竄升為長生生物第一大股東,長生生物高俊芳家族企業時代開啟。

追蹤:疫苗女王高俊芳的長生生物私有化之路迷霧重重

長生生物在長春市開發區的廠房

由自然人高俊芳來分享長生生物的私有化成果,那她到底是什麼背景呢?長春高新2003年決定賣掉長生生物時,高俊芳時任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長春長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而在更早之前,高俊芳的職務是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財務處處長、長春長生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

有必要提一下,高俊芳的丈夫張友奎,比她大一歲,長於1953年,當高俊芳在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任職時,他是研究所幹事;而當高俊芳任長生生物總經理時,他又是副總兼銷售總監,可以說是一路相伴、“婦唱夫隨”。

長春長生,成立於1992年8月,自1995年開始,生產狂犬疫苗。2000年,人用狂犬疫苗(Vero 細胞)上市後,一度是母公司長春高新的第一盈利大戶,也是公司核心資產。“長生生物”是2015年“借殼上市”,“殼”是來自江蘇連雲港的“黃海機械”,其前身是地質礦產部連雲港黃海機械廠,創辦於1995年10月。

追蹤:疫苗女王高俊芳的長生生物私有化之路迷霧重重

長生生物董事長高俊芳(中)

高俊芳為何要與長春高新勞燕分飛?十五年前,長春高新又為什麼要“壯士斷腕”,而且“甩包袱”的還是給自己撐“門面”的好孩子,那長春高新又為什麼要“扔掉”自己的績優子公司——長春長生呢?這一連串的疑問,邏輯上說不通的,也有悖於常理呀?(2014年1月《中國醫藥報》報道時,當時用了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等字眼)

長春高新,創辦於1993年,1996年登陸深交所掛牌上市,大股東、實際控制人是長春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總公司。2003年12月17日,當“長春高新”發佈轉讓“長春長生”股權暨關聯交易公告時,引來很大的爭議,也引起市場廣泛的不滿和質疑。

質疑一:為什麼要賣長生?難道“合久必分”?

當時的長生生物,業務強項是各類疫苗的研究、生產,也曾是長春高新多年的主要利潤來源;不過,長春高新卻不是“長春長生”的唯一創始人,其將“長春長生”納入子公司版圖是靠買,也就是收購而來。創辦於1992年的長生生物,最初是一家合資企業,主要股東系長生所(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長春高新等企業。從1995年開始,長春高新先後分四次以現金或房產折資形式,收購受讓長生生物股權,把它收編旗下,不過頭幾年,長生對控股母公司貢獻不多,當時長生製藥的業務表現尚不突出。

高俊芳是2002年5月升任長春高新總經理,此番獲任,也與她主政長生生物的不錯表現有關。因為此時的長春高新,業績與子公司“長春長生”相比,反差很大,甚至是相形見絀。而該年年底,長生宣佈,與美國Uital公司、以及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合作研究開發的亞洲型艾滋病疫苗,已向相關部門申請正式投入臨床試驗,這在當時國內屬於首家。

《中國醫藥報》2004年1月13日的報道,列舉了高俊芳與長春高新“分道揚鑣”的一大理由是高層不和。報道分析稱,有二件事讓高俊芳“心灰意冷”:一件事是長春高新讓高俊芳改任副董事長,也令其辭去總經理一職,差不多是“明升暗降”,與管治一把手的“總經理”相比,副董座畢竟是虛職;另一件事是2003年5月,長生生物赴港上市計劃告吹,讓高俊芳感到失望。

追蹤:疫苗女王高俊芳的長生生物私有化之路迷霧重重

質疑二:放棄疫苗業務,拆東牆補西牆?

也有人說,當時長春高新放棄疫苗業務,是“拆東牆補西牆”,重點放於地產和製藥二大板塊。靠著多年投資及資產運作,當時的長春高新的確有戰線過長之問題,不少投資或者資產重組的項目效益不佳,當然不應包括當時的“長生”。

當時,長春高新一邊投入房地產,另一邊連續收購或投資了長春晨光製藥廠、長春金賽藥業、吉林省中藥現代化基地、長春百克藥業等多家藥企,“買買買”的同時,也顯得資金緊絀、囊中羞澀,出現轄下製藥企業GMP改造“等米下鍋”的情況,另外地產項目也出現停工待料。(注:“晨光製藥”原為長春高新全資子公司,後因虧損轉讓給華康藥業,之後成立的百益製藥的多肽基地,就是利用晨光藥業的廠房、車間作為生產基地。而百克生物,是因成功研發出水痘疫苗並收購吉林豐並改組而成的。)

從某種角度而言,當年的長春高新,已擁有金賽藥業基因工程、百克生物疫苗、百益製藥多肽三個新藥基地,管理層梳理旗下板塊,把長生生物這塊“肥肉”棄掉,也是一種“丟車保帥”、“拆東牆補西牆”策略,本也無大錯,只能算是戰略上的“中性”評估。

追蹤:疫苗女王高俊芳的長生生物私有化之路迷霧重重

高俊芳

質疑三:股權轉讓為何如此撲朔迷離?

有媒體稱,就“長生生物”股權轉讓一事,吉林領導曾作過批示,可一切依舊,股權轉讓為何如此撲朔迷離呢?

一是高俊芳的錢從哪裡來?

2001年度,長春高新董事長楊佔民稅前年薪是5.99萬元,2002年他的年薪是8.58萬元,而高俊芳的年薪應該略低於掌門人,有媒體給出的數據是,她2001年的年薪是稅前5.98萬,2002年是8.4萬元,那麼,作為受讓股份最多的自然人,錢從哪裡來?

對於資金問題,媒體報道稱:高俊芳後來稱,其入股長生生物的4000多萬全部是自籌資金(注:當時上市公司的公告顯示,她的月薪只有6000元),高俊芳說自己掏了200萬,其餘的錢一會說是親友湊的,一會說是和銀行貸款。

二是轉讓價格上的質疑,為什麼是協議轉讓而非公開競標?當時,長春高新轉讓股權予高俊芳和亞泰集團,價格一樣,均是每股2.4元,其中,高俊芳的交易總金額是4161.6萬,吉林亞泰是3000萬元。可當時有一家生物製藥企業,給長春高新董事長髮了一封函,稱願意以每股3元受讓全部股權,也有企業也向當時吉林省政府一位領導打報告,其報價均高於其他方報價。

2004年4月,股權轉讓最終完成,因受媒體及市場質疑,轉讓價已由2.3元/股提升到2.7元/股,受讓方不變,依然是高俊芳。二年後的2006年8月,亞泰集團也將股權轉賣給高俊芳,並退出長生生物,自此,高俊芳牢牢地掌控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