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中甲球隊或主動或被動地不想沖超

其實不只是中國聯賽,在外國聯賽中人們也能看到一些已經具備了升級實力的俱樂部,卻自甘常年混跡於低級別聯賽。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大體可以分被動放棄和主動放棄兩種。

有些中甲球隊或主動或被動地不想衝超

先說被動放棄,若俱樂部在硬件上存在先天性缺陷,即使球隊在成績上能夠達標,也無法達到更高一級別聯賽的准入標準。其實就中國聯賽而言,這種情況在中甲賽場上極為普遍,例如:某些俱樂部不具備獨立法人資格;某些俱樂部在基地所有權上存在問題;某些俱樂部財務賬目模糊不清;某些俱樂部梯隊建設存在缺陷等。如果不能及時改善這些缺陷的話,不論成績多好,這些中甲球隊都不能晉級中超。

有些中甲球隊或主動或被動地不想衝超

再說主動放棄,一些球隊雖然在中甲聯賽中具備了衝超實力,但升入中超後為了能夠站穩腳跟,俱樂部的賽季投入要呈幾何倍數增長,而且即使這樣也同樣存在“中超一年遊”的可能性。作為俱樂部投資人,自然都很明白搞職業足球就是賠本賺吆喝的道理,如果沒有豐厚的積澱和十足的決心,倒不如腳踏實地,安心在低級聯賽過活,這樣既保住了足球這塊招牌,也不會付出太多成本。

有些中甲球隊或主動或被動地不想衝超

有時候是老闆不想衝,有時候球員不想衝,要想實現衝超,必須在賽季初球隊上下目標就要統一,贏球獎給足,否則就算最後階段保留著衝超的機會,球隊也會因為各種原因放棄。最典型的就是2013賽季的廣東日之泉。

2013賽季中甲聯賽最後一輪,廣東日之泉在主場以0比1負於要保級的重慶FC,直接競爭對手哈爾濱毅騰以5比2戰勝北京理工,廣東日之泉最終衝超又告失敗。分析這次放棄衝超的原因,2013賽季日之泉主觀上沒有衝超的計劃,但客觀的條件卻把他們一步一步推到了衝超的軌道上。直到最後一輪仍保持衝超的希望時,林勤與俱樂部的整個管理層、包括教練組都對沖超是有信心和渴求的,但在這個節骨眼中,林勤並沒有在諸如經濟激勵等一些細節上做得更到位,加上部分年輕球員確實承受不了衝超的壓力,甚至最後一戰產生了懼戰的情緒,最終沒有形成最大的戰鬥合力,從而導致衝超再次失敗的結果。總之,就是老闆想衝,而球員沒有最好準備或者不願意衝。站在球員的角度,衝上中超後,自己在隊內的位置可能不保,打不上比賽就意味著沒有獎金,就算能勉強打上,但球隊實力不補強,在中超很難贏球,無法贏球就沒有獎金拿,收入必將減少。

有些中甲球隊或主動或被動地不想衝超

此外,有時候是俱樂部高層並沒有做好衝超的計劃,在最後階段不得不放棄。

衝上中超後,贊助費用未必多,門票收入增加的收入微不足道,當時湖南湘濤中甲的主場中南大學費用極低,衝上中超後,主場必須換到賀龍體育中心,光場租費用就是一大筆開支。此外,一線隊和預備隊的差旅費用也會大幅度增加。更重要的是,衝超中超後,想要站穩腳跟,就必須進行引援,這又是一大筆支出。這些增加的支出,對於財力有限的中甲球隊而言,無力承擔,只好放棄衝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