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的“嬋娟”指什麼?

慢談讀書


這兩句話可謂是蘇軾流傳下來的千古名句,“嬋娟”這個意象,更是通過蘇軾的這首詩而被髮揚光大,變得婦孺皆知。

嬋娟,也由此成為“月亮”的代名詞,象徵著男女之間純潔的戀愛關係。

我們其實誤解了蘇軾詞裡“嬋娟”本來的含義

可是,我想說,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嬋娟”含義,其實是誤解了蘇軾詩歌中“嬋娟”本來的含義。

為了向大家詳細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先把《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全文粘貼於此,對這首詞滾瓜爛熟者,可以跳過不看。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影視劇中的蘇軾

請注意這首詞的第一句話,也就是小序所說,這首詞是蘇東坡在中秋時分,寫作懷念他的弟弟蘇轍(子由)的。

丙辰,是公元1076年,當時的蘇軾剛剛從中央朝廷被王安石排擠出來(因為蘇軾不贊成王安石的某些改革措施),來到杭州做了一個通判(相當於副市長)。

後來,蘇軾想找一個離弟弟蘇轍近的地方做官,就申請到山東的密州作知州。那個時候,蘇轍正在河南在陳州(現在睢陽)做學官。

蘇軾的願望實現了,但是由於冬天航道被封,兩兄弟又沒有見成面。此後,雙方因為公務繁忙,一直有五年沒有見面。

於是,蘇軾就寫了這首著名的《水調歌頭》。

所以,我們要知道,蘇軾寫這首詞最主要的目的是敘述兄弟之情,這裡的“嬋娟”也根本不是表達什麼愛情,而是說希望兩個兄弟能夠有朝一日,再次相見,永遠不分離。

“嬋娟”一詞的流變:嬋最早是來自於蟬

其實,蘇軾這裡所使用的“嬋娟”意涵來自於晚唐時期對它的認識,而且,“但願人長久”這句話裡面還有這一個天大的秘密。

為了解釋這個問題,我們還要稍微介紹一下“嬋娟”這個詞在中國詩歌裡面的流變。

在早些時候,“嬋”與“蟬”可以互換使用,曾經有一個詞叫“嬋嫣”,就是彼此相連的意思,我們現在使用的“蟬聯”就是從這個詞演化過來的。

《說文解字》中,“蟬,以旁鳴者”,這個旁是指的膀,也就是說蟬是通過震動翅膀來發出聲音。

開始的時候,人們覺得蟬叫很聒噪,比較煩人,就用“蟬”來指荒淫腐化的生活。比如《詩·大雅·蕩》裡面描寫殷商貴族的腐敗墮落“如蜩如塘,如沸如羹”。這裡的蜩就是蟬的意思(當時楚國的方言)。

後來,到了《莊子·山木》裡面,蟬的意思又有了變化,變成了夏天能夠自得其樂的蟲子。“睹一蟬方得陰而忘其身”,意思就是,這麼炎熱的夏天,大家都很煩躁,但是蟬很聰明,它經常會跑到陰涼的地方,自顧自的叫著。

莊子其實是說,蟬能脫離現實的困境,自得其樂。

後來,人們還將蟬和蟾蜍通用。由於蟬經常躲到陰涼處,所以人們逐漸開始用蟬來指代女性。

從蟬到蟾:原來嫦娥最早是一隻青蛙,蜎最早指蚊子

在《初學記》引漢代《淮南子》中,最早記載了最早的嫦娥的故事:“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羿妻姮娥竊只奔月,託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

其實,最早嫦娥只是一隻青蛙,後來青蛙的意象逐漸變得負面,於是嫦娥就成為了美女,身邊的動物也成為了玉兔。

後來,又有了蜎這個字同樣指代女性。

蜎本來指蚊子的幼蟲,在《詩經·豳風·東山》裡面又“蜎蜎者蠋,蒸在桑野”。這裡的蜎蜎正是指蠋在樹上蠕動的形態。我們知道,蚊子喜歡在人們不注意的時候,叮咬人,因此蜎就被人們用來指代柔美、嬌嗔的女性。

逐漸的,“蟬蜎”兩個字就開始連用,後來又演化成了“嬋娟”

那麼,嬋娟又是什麼時候變成月亮的代名詞了呢?主要是中唐的孟郊。他在《嬋娟篇》裡面描寫了四種美好的事物,分別是“花嬋娟,泛春泉;竹嬋娟,籠曉煙;妓嬋娟,不長妍蚩;月嬋娟,真可憐”。

月亮,本來是陰柔的象徵,與日相對。晚上月亮的光非常柔和,給人一種柔美的感覺。

後來,李商隱也寫有《霜月》詩: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這裡,嬋娟就逐漸被指代為了美女。

“但願人長久”一句非蘇軾獨創,而是化用了前人的詩句

由此,可見,蘇軾對嬋娟意象的使用,應該上承晚唐。

那麼,我為什麼說蘇軾的這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裡面有一個秘密呢?原因就是,其實這兩句話也並不是蘇軾的原創,而是化用了前人的詩句。

晚唐時期有一位名叫薛瑩的詩人寫了一首詩叫《中秋月》:三十六旬盈復缺,百年堪喜又堪傷。勸君莫惜登樓望,雲放嬋娟不久長。

這首詩是不是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月缺”和最後一句話的影子?

在晚唐時期,由於戰亂頻仍,很多人的生命成了不定之數,說不定自己哪天就死了。於是,很多人開始感慨宇宙的永恆和人生的無常。

應該說,蘇軾後來受到佛教的影響,又接受了晚唐時期詩歌意象的影響,最後才成為了一代文豪。


兮兮說事兒



據本人所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個句子,出自宋代豪放派詞人蘇軾所寫的《水調歌頭》。蘇詞是一首中秋詠月兼懷親人的抒情之作,也是中秋詞中最為著名的一首,向來膾炙人口。全詞如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作此詞時年已41歲,正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很不得意,與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見,心情抑鬱不歡。但作者並未因此幻想超脫塵世,而是熱愛著人間的現實生活。他認為,一個人一生很難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過得很好,也就可以了。全詞的基調是樂觀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現實與理想、出世與入世的某些思想矛盾。


詞的結句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意思大致是:但願我們歲歲平安,遠隔千里,共對這明月互相祝福。詞人以理遣情,希望從共賞明月中互致慰藉,離別之憾可以從兄弟友愛中獲得補償,這樣也就不應該還有遺憾了。全詞以美好的境界結束,表現得十分積極樂觀。

由此可見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的“嬋娟"指明月,或者用來形容月色明媚。

以上答覆當否,請敬方家指正為盼。


壯圖山人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的“嬋娟”指什麼?

這句話來源於蘇軾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嬋娟”是“月亮”的意思。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意思是:相愛的兩個人深深地思念,相知相守,天涯之遠,卻心相依,只希望比此平安幸福,即使遠隔千里,也能共享一輪明月。



正能量啟示錄


曾經群裡有人問,[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裡的[嬋娟]是什麼意思?居然有人的回答是[月餅]。

我噗嗤一笑,隨即在網站上查閱[嬋娟]的涵義,還別說真有

月餅的註釋,而出處卻不詳,編輯仁兄莫不是吃貨?但要把這句翻譯成[即使分隔兩地,還能吃著一樣的月餅],想必蘇東坡也難以接受,雖然他老人家也是吃貨一枚。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原句出自蘇軾寫給胞弟蘇轍的《水調歌頭

》,其中這兩句更被奉為千古名句,歷來廣為稱頌。如今每逢中秋之夜,常見有人藉此吟興。

雖說是人盡熟知,但如若問及[嬋娟]之意,想必大部分人說不出其所以然。在這闕詞中,[嬋娟]是作[明月]解釋,絕非月餅。這兩句的正確翻譯是[希望你我身心不變,雖然遠隔千里,畢竟還能共賞相同的明月],情懷何其寬廣。反之,月餅則……



嬋娟之義

與上同義的還有許多詩詞,例如蔡伸的《十六字令》,[天,休使圓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嬋娟]。

當然,[嬋娟]還有作其他意思的情況,常用的有幾種。

一.[美人]。如唐人方幹有詩,[卻教呼桃鸚鵡葉 ,便遣嬋娟唱竹枝];

二.[形容姿態美妙]。李商隱有詩云,[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

三.[形容月光皎潔]。劉長卿[嬋娟湘江月,千載空蛾眉];

四.[花草

]。晏殊[試摘嬋娟,貼向眉心學翠鈿];

五.[月餅]。不詳。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有不同看法歡迎交流。

歡迎關注詩詞補習班,瞭解更多詩詞有關知識。

詩詞補習班


古代的網紅高頻詞

嬋娟是古代詩人和詞人很喜歡用的詞語,最為人所知的就是: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裡的嬋娟是啥意思呢?

這首詞是蘇軾中秋節寫給他老弟的。

闔家團圓的時節,他們天各一方,但頭頂上是同一個明月,照著大蘇,也照著小蘇。

“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口”。

所以,嬋娟者,月亮也。

當然,打開古詩文,你會看到一大堆的嬋娟,比如:

長天淨,絳河清淺,皓月嬋娟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

莫使匆匆雲雨散,今夜裡,月嬋娟。

這裡的“嬋娟”和月亮同時出現,很顯然,就不是月亮的意思了。

月亮光潔美好,嬋娟又有美好的意思。

其實,不光墨客騷人喜歡用嬋娟,“三俗”相聲大師,郭德綱也用嬋娟。

他唱的《探清水河》裡唱到:

提起了宋老三,兩口子賣大煙,一輩子無有兒啊,生了個女嬋娟……

啥是女嬋娟呢?

就是美女啊,比如下圖這幾位:

這樣的用法也很多,比如:

後宮嬋娟多花顏,乘鸞飛煙亦不還。

浮生共憔悴,壯歲失嬋娟。

前一句說紅宮美女多漂亮,後一句說壯年死了老婆。

總結一句,嬋娟雖然有三個意思,但是,詞根是一樣的,那就是美!

美好的樣子,美貌的女子,還有美不勝收的月亮。


飲水君


北宋文豪蘇東坡的一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讓“嬋娟”這個詞家喻戶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成了中秋節最美好的祝福。而對於“嬋娟”這個詞的含義,後人往往存在望文生義的錯訛理解。實際上,“嬋娟”這個詞語蘊含的意義,經歷了從漢代到宋代上千年的發展演化過程。並且“嬋娟”入詩,蘇軾也並非首次,在蘇軾之前,“嬋娟”也早已經成了古詩詞中出現頻率很高的詞語。東漢張衡的《西京賦》、西晉成公綏的《嘯賦》,唐代李商隱的《霜月》,晚唐詩人薛瑩《中秋月》,唐代詩人孟郊的《嬋娟篇》等很多詩歌中,均多次用過“嬋娟”一詞。

那麼“嬋娟”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按照專家的研究考證結果,總結如下:

【“嬋娟”作為形容詞使用,表示“姿態美好”】

《文選•張衡<西京賦>》:【嚼清商而卻轉,增嬋娟以此豸】。嬋娟此豸,指的是“姿態妖蠱”也。唐代李商隱的《霜月》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元代沈禧《一枝花·贈人》套曲:【

腰肢嫋娜,體態嬋娟】美。

【“嬋娟”作為形容詞,指花木秀美動人】

西晉阮籍《詠懷》之二六:【庭木誰能近?射干復嬋娟】;《文遺·成公綏·嘯賦》:【藉皋藺之琦靡,蔭脩竹之嬋娟】,這裡的“嬋娟”,指的是竹子搖曳婀娜之美;宋梅堯臣《邵郎中姑蘇園亭》詩:【薄城萬竿嬋娟竹,藤纜系橋青板船。】,依舊形容竹子的亭亭玉立的美貌。

【“嬋娟”作名詞,指的是花木】

宋晏殊《採桑子·石竹》詞:【試摘嬋娟,貼向眉心學翠鈿】;宋王安石《與微之同賦梅花得香字》詩:【嬋娟一種如冰雪,依倚春風笑野棠

【“嬋娟”作名詞,直接指代美人】

唐方幹《贈趙崇侍御》詩:【卻教鸚鵡呼桃葉,便遣嬋娟唱《竹枝》

】;元李致遠《新水令·離別》曲:【青鎖畔,繡幃前,少個嬋娟,酬不了少年願】。;清洪昇《長生殿•夜怨》:【君王見錯,把一個罪廢殘妝,認是金屋嬋娟。

【“嬋娟”作為形容詞,指月色明媚】

唐劉長卿《琴曲歌辭·湘妃》:【嬋娟湘江月,千載空蛾眉。】;宋張孝祥《虞美人》詞:【滿庭芳草月嬋娟。

【“嬋娟”作為名詞,直接指代月亮或者月光】

宋蘇軾《水調歌頭》詞:【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金瓶梅詞話》第七回:【風吹列子歸何處?夜夜嬋娟在柳梢。】;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長空萬里,見嬋娟可愛,全無一點纖凝。

【“嬋娟”作形容詞,指輕盈飄舞之美

南朝梁沈約《詠雪應令》:【夜雪合且離,曉風驚復息,嬋娟入綺窗,徘徊騖情極。

【“嬋娟”作形容詞,指情絲牽縈之狀】

南朝梁江淹《去故鄉賦》:【

情嬋娟而未罷,愁爛漫而方滋。】;唐李白《古風》之五一:【虎口何婉孌,女嬃空嬋娟。

需要補充的是,“嬋娟”在唐代中期及以前,還沒有指代月亮或者月光的意思,到了晚唐及以後,“嬋娟”與月亮才聯繫在了一起。蘇軾在他的那首著名的《水調歌頭》中最後兩句的意思就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賞月”。


作家王麟


蘇軾寫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的“嬋娟"指什麼?

很多文人墨客寫過帶有"嬋娟"的詩詞,我認為他們根據當時的心境,所表現的各不相同。

按漢語釋義:嬋娟:1、美人、美女;2、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3、形容美人姿態曼妙優雅。


唐代李煜曾寫過一首五言詩,詩道:浮生共憔悴,壯歲失嬋娟。汗手遺香漬,痕眉染黛煙。

這詩中的“嬋娟”,反映的是失位皇帝李煜對過去美好生活的追念,對浮生共憔悴壯歲失美人的深深懷戀。、

唐代另一位大詩人李白有一首詠槿詩:園花笑芳年,池草豔春色。猶不如槿花,嬋娟玉階側。……,李白所寫的“嬋娟"比擬的是槿花的姿態嫚妙風姿卓約,滿園的池草、百花,抵不過槿花的美好。

那麼,蘇軾寫的千里共嬋娟其中的“嬋娟"又是指什麼呢?結合全首詞意的理解,這裡主要指的是明媚的明月。為什麼說是明月?一個“共"字,“暴露”出了真諦。如果指美女、美人,千里之遙怎麼共?再加該詞前面的“明月幾時有?……”連起來理解“嬋娟”所指,說他指的明月不會跑偏。



老狼48440790


嬋娟一詞的解釋 除了話劇《屈原》裡的文學人物姓名之外,它通常指姿態曼妙優雅的美人,以及月色明媚以及指代明月。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句話出自北宋詩人蘇軾《水調歌頭》裡的千古名句。大致的意思是,雖然相隔分離,只要親人平安,依舊可以跨越青天,共享美麗的月光。這裡的“嬋娟”是美好的樣子,指嫦娥,也就是代指天上的明月。

蘇軾對月是有特殊情感,他在很多詩文中也出現了描寫了月光,例如《洞仙歌》“繡簾開, 一點明月窺人。”《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飄緲孤鴻影。”

這裡的“共嬋娟”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謝莊的《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寓意為,既然人間的離別是在所難免的,那麼只要親人平安,即便遠隔千里,還是可以通過普照大地的明月,將兩人聯繫起來,聯通彼此思念的心。

在古代,文人十分重視精神層面的交流,尤其是在物質文明極大豐富的唐宋時期,除此之外古時候的人們還受到“神交”說法的影響,所以月亮常常會作為詩人寄情的一種意象,為彼此分離的人架起溝通的橋。

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以及張九齡在《望月懷遠》寫道的那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與蘇軾的這句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都在試圖打破時間和空間的侷限。

這首抒發作者月下心事的《水調歌頭》創作於蘇軾在政治失意,與弟弟蘇轍的別離後的中秋對月中之時,可以聯想到當時詩人心中的落寞孤寥,但在這首詩中,我們卻看到現實的處境並沒有使蘇軾陷入悲觀消極的情緒中,反而是一位智者以達觀的人生態度來努力排解心中的遺憾,詩詞中的浪漫與瀟灑,無一不對照著詩人的複雜矛盾的思想感情。它表面上是與明月的對話,卻在這樣的在對話中不斷探討著人生的意義。

既有給人以哲理,又不忘添情趣,意境豪放卻不失溫婉,對明月獨有的嚮往之情,也體現了他對世間的眷戀。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沒有月亮,可能就沒有李白,蘇軾也就不再是蘇軾;如果真沒有月亮,甚至連詩都不存在了呢。這話聽上去有些誇張,但足以見證它在人們心中地位,或許我們誰也無法瞭解它究竟承載了多少人的思念與心願。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有書共讀


嬋娟是月亮的意思。

既然說到月亮,那就總結一下古詩詞中有哪些表達月亮的詞:

①銀鉤,玉鉤。因初月如鉤。



②銀兔,玉兔,金蟾,銀蟾,蟾宮。因傳說月中有兔和蟾蜍。



③桂月,桂宮,桂輪。因傳說月中有桂樹。

④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因滿月如輪盤出鏡。


⑤嬋娟。因人們常把美女比作月亮。

等等。

十首古詩裡面,幾乎有半數是帶月亮的。古代詩人使用月亮這個意象表達對親人,妻子兒女,朋友的相思。簡直屢試不爽。

(一)對朋友的思念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王昌齡貶官前為江寧丞,去龍標是由江寧溯江而上的;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自然無法與老友當面話別,只好把一片深情託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

(二)對親人的思念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 李白

想來想去,最出名的還是這首。文字明白如話,但卻觸動了每一個遊子心絃。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三)對妻子愛人的思念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攪擾著婦人。此時此刻,月色不也照著遠方的愛人嗎?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託明月遙寄相思之情。

中國文學藝術特徵是以意象為基礎的。一個藝術符號,往往牽繫著一個民族的歷史和心靈世界。月 正是具有這種鮮明豐富的語言形象,所以在中國的歷史文化和文學藝術中的地位十分顯赫。它意蘊豐富,作者以月表達內心思想情感,並提升藝術造詣。



萬水千山把夢追逐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倆句是出自蘇東坡的《水調歌頭》裡面的。

這倆句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長久,不管相隔千山萬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潔美好的樣子。”所以嬋娟指的是明月的意思。這句話常用於表達對遠方親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願。

全詩如下:

水調歌頭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