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的「莎士比亞」計劃究竟意味著什麼?

(點擊右上角“+關注”【合易人力資源】頭條號,有職場攻略、管理策略、乾貨、詳解)


前段時間,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在西班牙零售大會上進行了一次關於人工智能的演講,核心內容是京東目前還在不斷的開發、實施人工智能和無人科技的“莎士比亞”計劃。在該計劃正式開發完成、上線實施後,京東對員工的需求將會在現有基礎上降低50%。針對此言論,國內也有大量自媒體進行了報道,更有少量自媒體提出,劉強東此話的代表的含義是:未來京東或將進行50%的裁員。

京東的“莎士比亞”計劃究竟意味著什麼?

不過劉強東隨後強調,京東不會裁員,當時所說的內容也是基於京東目前的公司體量,在未來公司將不斷髮展,也需要大量的員工。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無人科技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引發了人們關於自己未來職場生活的擔憂——手中的飯碗會不會被機器人搶走,正如搶走馬車生意的不是更快的馬車,而是汽車。

以京東公司舉例,京東公司目前的實際員工人數是16萬餘人,每年在社保和公積金方面的支出成本在60億元左右,同時還需要承擔大量的人員稅費問題。而這16萬人中,很大比例都是京東目前的物流體系配送人員,這部分人員在京東“莎士比亞”計劃正式實現後,通過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的無人科技與人工智能的配合,人員需求會極大萎縮。同時,由於無人設備的24小時工作,也將提升公司整體的運營效率和客戶體驗。

人工智能的應用,在其他方面也有所體現。在2017年末,百度的開發者大會上,現場的翻譯工作被百度的人工智能所承接,即時翻譯、同聲翻譯基本無錯。華為在推出自己的人工智能芯片時,也提供了相應的功能,能夠做到即時的語言翻譯,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這些都在不斷的壓榨著翻譯工作人員的職場前景。

京東的“莎士比亞”計劃究竟意味著什麼?

以上的幾個例子都是在人工智能發展了十幾年後的今天,通過不斷的優化算法和人工智能的自我學習後,得以實現的一小部分成果,在未來,還有哪些崗位會被代替?目前普遍被接受的一個說法是當你在工作中做一件事情需要思考的時間是五秒鐘以下,就有可能會被替代。

簡單的、重複性的工作在未來都有被替換的風險,例如會計、電話接線員、司機、交易員、客服、銷售、翻譯、新聞報道等職位都會陸續消失。這主要是基於目前的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自身所儲存的數據就高於人腦,依靠優化的算法,也會陸續增強機械的感知,再通過不斷的自我學習,在一個領域內,人工智能做的會更好。

那麼有人會問,什麼類型的工作不會被替代?這就要來具體說一說人工智能目前的發展情況了。現在的人工智能,是不能跨領域工作的,只能通過算法在單一領域內不斷的學習發展。按照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人工智能是無法替換一些需要大量具身認知經驗和個體想象力的工作,同時一些跨領域的工作也很難被替代。

例如,設計類的工作,因為設計類的工作審美標準抽象,難以用算法量化,並且工業設計、建築設計還是橫跨多個領域的工作,人工智能目前還是無法勝任的。

京東的“莎士比亞”計劃究竟意味著什麼?

說了這麼多,很多人該糾結自己未來的職場發展問題了,其實目前來說還大可不必過於糾結,因為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一個過程和過渡的,人工智能想要分行業、分崗位的大量替換掉人的工作,還需要一定的發展時間。一項重大技術從問世開始,需要十幾年的研發磨合、試驗應用、不斷完善,在這個過程中,留給人們去轉向新的工作領域的學習時間還是有的——比如現在軟件行業、互聯網行業的人員需求力度就很大。

同時,由於技術和產業升級往往還伴隨著難以估算的高企的成本,特別是在技術創新普及前期,就如同現在角鋼機器人雖然盛行,但依舊還是有大量的生產工作崗位是由人來完成的,這裡面也有替換成本考慮。


大家有好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給我留言

作者/編輯:合易諮詢(nj_heyeehrm)

相關內容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