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X雷射放映版《碟中諜6》,是不是「大有不同」?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8月31日,《碟中諜6:全面瓦解》上線,又是一部看名字就知道燃爆了的片。

阿湯哥依然帥炸天,追車都是小意思,高空跳傘、低空開傘,駕直升飛機在雪山上空蛇皮走位,和反派在衛生間裡打、在山洞裡打、在隧道里打、在懸崖峭壁上打……總之精彩橋段都安排上了,酣暢淋漓。

IMAX激光放映版《碟中谍6》,是不是“大有不同”?

很多影評類媒體會推薦觀眾去欣賞IMAX版本。有一個非常值得心動的理由——和一般銀幕相比,部分導演挑選過的場景畫面會上下延展,觀眾能看到多26%的精彩內容。

不過,注意了,如果想獲得升級版的觀影體驗,你可能得先去趟上海。

8月31日,中國首套新一代IMAX 激光系統正式在上海寰映影城大融城店啟幕,並且首次播放了IMAX 3D激光版《碟中諜6》。

到底有何不同?

IMAX公司全球首席技術官布萊恩•邦尼克(Brian Bonnick)特地從加拿大飛抵現場,詳細介紹了新一代IMAX激光系統。

IMAX激光放映版《碟中谍6》,是不是“大有不同”?

他說,要呈現出好的電影畫面,最關鍵的問題就是三個:亮度、對比度和清晰度。現有的數字或者激光放映機的工作原理,都建立在三十年前開發出的技術基礎之上。

為了讓門外漢也能理解,邦尼克專門帶了道具。他左手拿出了一塊三稜鏡。“和汽車引擎一樣,它相當於放映機的引擎。”右手則掏出了一枚數字微鏡芯片。這塊小小的芯片上集成了800萬個小反射鏡,每個鏡子代表一個像素,具有獨立控制光線開關的能力。

“三稜鏡的每一面上都有微鏡芯片。光線進入三稜鏡,撞到芯片,再折射出去。”問題是,在這一過程中,由於光線的反射,會損耗掉部分畫面的對比度,因為芯片固定在三稜鏡上,影響冷卻,會犧牲一定的畫面清晰度,而稜鏡的存在本身,則會影響亮度。

怎麼辦?邦尼克說,他們的解決方案是“扔掉稜鏡”,推倒重來,重新設計放映機的核心部件。“我們投入了一億美金研發新的技術。”團隊採用了熱穩定係數非常高的不脹鋼金屬框架作為微鏡芯片的載體,將芯片嵌入到金屬外殼的不同面,有效冷卻。光線射入時,由於芯片本身放置在不同的方向,光線不會互相干擾,也不會在鏡面散射,從而最大限度保證幀內對比度。

“藉助這項全新的技術,我們的激光系統能呈現出更明亮、對比度更高、色彩更絢麗、細節更真實的畫面。”這麼說吧,這種放映技術可以讓你看到真正的“黑色”,而傳統放映技術呈現出的“黑色”實際上是深灰色。

好畫面也得有好聲音配。

IMAX激光放映版《碟中谍6》,是不是“大有不同”?

邦尼克介紹,激光影廳還對聲音系統進行了升級。“你不僅能聽到聲音,還能感受到心臟震顫的感覺。“為了給你直觀體驗,影院二話不說,播了一段打雷下雨的音頻。你一瞬間以為“大雨正在為這座城市傾倒”,電影院裡彷彿充滿溼氣,胳膊上都泛起水滴砸下的涼意。

很多影廳的問題是,隨著年歲漸久,設備老化,播放普通3D影片時,亮度會越來越暗。邦尼克表示,IMAX有自動校準技術,影院的放映系統自己有“眼睛”和“耳朵”。它會觀察屏幕亮度,會聆聽影廳聲音。如果發現效果不符合標準,就會進行自動調整;如果真的出現問題,它們還會將信息提供給“大腦”,也就是IMAX的技術服務中心。

好,技術官說了這麼多,那麼觀看用這套系統播放的《碟中諜6》,究竟是怎樣的體驗?

總之,屏息靜氣兩個小時,當英雄完成拯救世界的任務,預料中的溫情和歲月靜好上演,影片走向尾聲,你終於可以重新癱回座位。

IMAX激光放映版《碟中谍6》,是不是“大有不同”?

看這種“爽片”,如果想要身臨其境,在消費能力範圍內,高端影廳確實是個具有誘惑力的選擇。畢竟,花上一百元錢,換兩個小時的沉浸式體驗,不算虧。

截至目前,IMAX全球已簽約超180家新一代IMAX激光影院。

在國內,高端影廳也呈遍地開花之勢。雖然仍以IMAX為主流,但其他技術也在崛起,各種概念風起雲湧。隨著觀眾對觀影體驗的要求上升,高端影廳或許會越來越多。

在大融城附近,就有一家杜比影院,同樣在畫面和音效上下了功夫。上海還坐擁全球第二家LED影院,它可以提供高於傳統設備約10倍的峰值亮度,黑色更黑,白色更白,細節更真。

“很多片子本身就是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這是其他技術無法比擬的優勢。”邦尼克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除了在畫面和聲音上的追求,IMAX還和很多蜚聲國際的導演保持良好關係。一些知名導演從影片創作之初就用到IMAX設備,確保其作品在IMAX銀幕上有更加完美的呈現效果。“比如說《碟中諜6》中有一些場景需要更加廣闊的視野,導演就會通過IMAX的技術,藉助IMAX特有的畫面增幅使想要拍攝的廣闊視野完整呈現在畫面之上。技術能助力導演實現他的創作意圖”。

IMAX激光放映版《碟中谍6》,是不是“大有不同”?

至於LED屏影院,邦尼克則坦言,這還是一項很新的技術,尚在起步階段。數字技術存在許久,但數字電影也是頗費一段時間才成為市場主流,LED影院技術的發展路徑或許也同樣如此。“它造價高昂,很多導演對這項技術還是持觀望態度。LED影院在內容上還需要豐富,技術上還需要完善。”邦尼克表示。

有業內人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未來這些高端影廳對觀眾的爭奪戰,可能會從後期的技術端向前期的內容端蔓延——搞定優秀導演,讓導演在拍攝之初就使用某項技術,或將成為吸引觀眾心甘情願走進某類高端影廳獲得特定高規格體驗的“法寶”。

總之,科學與藝術,在山腳分手,又總會以各種方式,在山頂會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