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者先生|牛背上的青草香

小時候,家裡養了一頭沒有角的老黃牛。據會看牙口的人說,這牛已經有七八歲了,說它老實,是因為它很得我們這些小孩子的喜愛,很溫順,允許我們騎在它的背上,從不狂躁,穩穩實實。於是,我的童年裡就有了許多牛背上的趣事……

衣者先生|牛背上的青草香

每逢暑假,將近兩個月,便是我放牛的日子。

早晨四點半鐘,天矇矇亮就起來,頂著露水的溼氣,牽著牛穿梭在綠油油的田間地頭,四圍滿是嘈雜的蛐蛐叫聲,蟲鳴交響……說實在的,我那時,心裡是空虛、恐懼的。只要草絲裡稍有一點波動,如螞蚱、癩蛤蟆什麼的,心頭都是一緊,嚇得一身冷汗。現在想想也是的,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在四周都是高高的青紗帳裡,孤寂恐懼難免。那時的思想和現在的認識是不一樣的,神鬼迷信的想法總是有的……不去放牛,家裡是不答應的。於是硬是拜著老黃牛為大叔,求身於他的庇護了。再害怕點,乾脆就騎在牛的身上,大聲地吼著小兒郎……

衣者先生|牛背上的青草香

放牛最好地方是樹地和地頭。樹地是個好地方,卻是我最不敢去的,尤其是早上和黃昏。那長滿鬱鬱蔥蔥雜草的墳包,確實是放牛的佳地,青草肥茂,五六個大墳頭,牛就可以吃飽了。然而,我一個人的時候,就從來不敢去,害怕驚擾了那沉睡在裡面的鬼魂,更怕傳說中找茬兒……老黃牛偏不信這邪門,掙著韁繩硬生生地將我拉到那墳邊,蒿草叢生中,陰森森聳立著一塊看不清字的石碑,還有墳頭上壓著雨水漂白的黃天紙。怕,真害怕,然而牛卻是沒有這種思想,只是貪婪地啃著青草,似乎著了魔一樣。牛對我家來說是很重要的,害怕也丟不得。於是戰戰兢兢地握著韁繩,眼睛時不時地向四周看,不敢看那墳頭的變相,但似乎有東西在吸引我,總想看個究竟,墳頭上的幾個小洞,猜想可能是老鼠洞,但真有個小黑頭兒一進一出的露頭挑逗我,弄得洞口草叢悉悉索索,心一驚,丟掉韁繩跑得遠遠,呆呆地望著墳頭,這一叢冢草,會不會飛出個什麼鬼來。我這邊心驚肉跳,那邊老黃牛卻吃得不亦樂乎,不住地聳頭,吃了這個墳頭,又去那個墳頭,肚子都吃得鼓鼓的了,改了往常溫順的性情,跑馬佔荒地啃食著。太陽昇上來了,露水的溼氣揉雜著濃濃的草香,蟈蟈的脆鳴,村子裡傳出的聲音,一切顯得旋律十足。那墳也不是那麼陰森恐怖了,樹葉綠草在陽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嫩綠柔和。於是大步向前,抓住那韁繩,爬上牛背,吆喝著往家走去……

衣者先生|牛背上的青草香

下午放牛也是別有一番風趣的。蒿草沒有露水的滋潤,略顯蔫白。找一個大大樹林,撤下牛的籠頭,讓牛自由的吃草。我們這些放牛的孩子,則是三五成堆,一起調侃、玩耍、嬉鬧。只要看住牛,一是別跑丟了,二是別踐踏人家莊稼就萬歲了。於是捉蛤蟆、逮蟈蟈、鬥蛐蛐,好不熱鬧……要是剛下過雨,那淺淺的水泡子兒也是我們的樂園,光著身子扎兩個猛子,撲通幾下狗刨,偶而還嗆幾口水湯,好不歡樂。晴天,還可以摳個土坑,找點幹樹枝,生上火,烤點包米土豆之類的。大一點孩子不甘寂寞,捉到幾隻黑鍋底,扒了皮,架火烤,雖沒什麼佐料,卻也是美味無比的珍饈佳餚了。每天下午像我一樣孩子都是吃得滿嘴黑黑的,但身體卻洗洗乾乾淨淨的。

衣者先生|牛背上的青草香

也有犯賊性的時候,南大排有幾片瓜地,偶然有頭腦靈活的,惹得大家共同謀劃。有放哨的,有的沒到地頭就在大道就開始往地裡爬的……弄的跟螞蟻搬家似的,熱熱鬧鬧……八回得有七回失敗,結果可想而知,找家的找家,捱揍的捱揍。也有得手的時候,幾個人分一兩個,只是小小的一塊,卻也如獲珍寶,香脆可口,即使是生瓜,也是苦中作樂,忍著分享。更有甚者,捉磨著偷自家的,總之是淘得沒邊兒,尋求自樂罷了。黃牛整個下午都自在其所,無憂無慮地甩著尾巴,品嚐著青草美味……

衣者先生|牛背上的青草香

太陽西下時,我們就把牛栓在樹樁上,拿一把小鐮刀去割草,這是一慣的任務。每晚兩捆草,家裡還有一群鴨鵝等著呢。在玉米地裡找青草,就象在山裡樹林找蘑茹一樣,得蹲下找,一旦碰到缺苗的一塊,就會有一大叢青草,要麼就是兩家地的邊溝,各掃門前雪,草會長很茂盛的。割草如尋寶,我們這些放牛的孩子貓著腰在包米地裡穿行著……割足兩捆綁在一起,搭在肩上或跨在脖子上,仍舊貓著腰不顧包米葉子的橫拉堅擋,向地頭扛去。夏天割草是最苦的差事,包米地裡悶熱,草葉和包米葉不斷地划著皮膚,臉兒、脖子上,胳膊上會有一道道紅紅的劃痕,加上汗水的浸漬,很癢很疼,偶爾草籽和小蟲鑽進衣服裡,會更癢更不舒服……

衣者先生|牛背上的青草香

幕色結束了我們一天的疲憊與歡樂,把草搭在牛背上,自已也騎上去,吆喝著,嘴裡咀嚼著澀澀的草香,踏上了回家的路。

衣者先生|牛背上的青草香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對於我來說,至今流連的是那時那地的快樂,無憂無慮的童年。雖然沒有悠揚的笛聲,沒有青蛇白蛇的傳奇,沒有品仙論道的奇遇,但細想想來,這不也是採茶東籬下,幽幽見南山的逍遙嗎?也許我們失去的,正是我們苦苦找尋的草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