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一天應該排幾次便?

平淡如水98


作為一名胃腸外科醫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正常人應該一天一次大便,但是也引人而異,有的人可能一天有三至四次大便,有的人可能兩三天一次大便,這都是正常的現象。除了存在個體差異,還與飲食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如果吃得多,進食的膳食纖維多,不消化,就有可能會比平時大便次數多一些。如果進食少,吃的都是易消化吸收的物質,例如喝粥,麵條,雞蛋等等,可能就不會形成大便。

大便次數過多和過少都是不對的,分別稱為腹瀉和便秘。

腹瀉是指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腹瀉的常見病因為進食不潔食物,引起的細菌或者病毒感染,導致腹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胃腸炎。一般病程較急,除了腹瀉,還可以出現腹痛,發熱,噁心嘔吐等症狀。一般預後較好,輕度的腹瀉只需要多喝水,注意水電解質平衡,清淡飲食即可。而嚴重的腹瀉,需要補液,抗炎,止瀉等對症支持處理。

與腹瀉相反,還有一種情況,稱為便秘。便秘是指排便次數減少,同時排便困難、糞便乾結。便秘患者每週排便少於3次,並且排便費力,糞質硬結、量少。便秘常見於老年人,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並且還帶來精神問題。長期的用力大便,還可以出現疝氣,誘發心腦血管意外等等,非常的危險。所以,如果得了便秘,一定要去治療。


普外科曾醫生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排便,一種正常生理活動。我們吃的食物經過胃和小腸消化、吸收後,其殘滓成為糞便,貯存於結腸(大腸)內,通過正常的結腸運動與排便反射,將糞便排出體外。正常排便有助於調節人體的消化系統,清理腸胃的有害物質,避免消化系統的損傷。

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少數人每2天1次,大多數人(佔60%以上)為每天排便1次。且順暢規律、狀如香蕉。

當便便不能順暢且規律地排出體外時,於是便形成了——“便秘。

“便秘”一詞源於拉丁文,意思是“擁擠到一起”“緊緊地包裹”,這些“擁擠到一起”的便便“緊緊地包裹”甚至“填滿”你的身體——這感覺?那是非常難受而又鬧心的!

自查一下,便秘的症狀你中了幾個?

1.等的心急!

觀察自己每週大便的次數是否少於2次,若少於2次,則為嚴重便秘。

2.咬牙切齒!

排便是否困難,若排便時感覺費勁、不舒暢,即為中等便秘。

3.乾燥硬結

大便的性狀是否有改變,如果存在乾燥的情況即為輕度便秘。

那是不是意味著有以上表現就一定是便秘了呢?當然不是啦!

醫生提醒:便秘不能輕易下定論!

1.每天1次也可能是便秘

有些人雖然每天都排便,但卻有排便費力、糞便呈團塊或硬結、有排便不盡感、排便時肛門有阻塞感、排便需用手法協助、排便後仍有殘便感或伴有腹脹,這是患了便秘。因此,即使每天都有排便,也不能排除便秘。

2.每週2次未必是便秘

對於便秘的診斷,目前國際上多采用羅馬標準,最新的羅馬III標準於2006年發佈,根據這個標準,每週排便次數2~11次均屬於正常。如果單純是排便間隔時間延長,大便排出還算暢通,這就不屬於便秘。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由於生理變化,飲食量逐漸減少,胃腸蠕動功能也逐漸減緩,因此而導改的排便次數減少屬於生理現象。如果除了大便間隔時間長外,還伴有大便乾燥或排便困難,或排便有不盡感、下墜感等,那就真的是患便秘了。

3.短暫性排便不暢並非便秘

不少人一旦發現排便不規律就以為自己患上了便秘,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對於正常人來說,食物進入胃腸,經過消化、吸收最終將食物殘渣變成糞便排出體外需要24~48小時,兩次間隔一般是1~2天。每個人的情況各不相同,排便習慣可明顯不同,有人每天或2~3天大便一次,也有人一天2~3次,雖然大便間隔時間不同,但是隻要大便不稀、不幹燥硬結、排便時不費力,都屬於正常狀態。只有每週排便次數少於2次,並伴有明顯排便困難和肛門墜脹、疼痛,或引起了腹脹、腹痛、多屁、食慾缺乏、頭暈、乏力等症狀,才能稱之為便秘。

長期便秘對人體有什麼危害?

1.發生痔瘡和大腸息肉

便秘時排便用力摒力,直腸內壓增高,阻斷靜脈迴流,使正常肛墊充血性肥大並反覆向遠側移位,其中的纖維間隔逐漸鬆弛,直至斷裂並伴有靜脈叢淤血、擴張、融合,甚至夾雜細小的動、靜脈瘻,最後形成痔瘡。長期便秘,大便中的粗渣及有害物質長期刺激腸黏膜上皮增生形成息肉。

2.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發作

便秘伴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齡患者,排便時用力過大,會使血壓升高,機體耗氧量增加,很容易誘發腦溢血、心絞痛、心肌梗死,嚴重時危及生命。

3.形成腹疝

便秘時,因排便用力過大,腹內壓突然增高,腹內臟器如小腸等經腹壁薄弱處向身體表面突出,可形成腹疝。

4.有損美容

長期便秘,有害物質再吸收入血,導致皮膚粗糙,無光澤,形成痤瘡、色素沉著、顏面色斑等。

如何改善便秘情況呢?

1.不忽視便意,一旦有便意應及時排便,不可忽視。

2.生活和排便要規律,建立排便條件反射,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3.環境改變如出差旅行、衛生條件差等易引起便秘,可以自帶水果、潤腸通便藥。

4.避免久坐,適當參加體育鍛煉,以加強結腸活力,促進腸蠕動。

5.多食用新鮮蔬菜,適當食用麥麩或全麥麵粉。

6.多飲水,纖維需吸收水分才能在腸腔中起通便作用,故每日可飲水3000~5000ml。

7.戒掉長期服用通便藥或茶的習慣,因為長期應用通便藥或茶可加重便秘,另外,某些藥物如鴉片、鈣鹽、鋁鹽及精神病藥可引起便秘,應注意。

8.器質性病變應及時診治,如大腸腫瘤、巨結腸等。全身性疾病,如鉛中毒、甲狀腺機能減退、電解質紊亂、精神抑鬱都可引起便秘,應治療原發病。

9.保持規律生活、充足的睡眠和開朗樂觀的心態,對預防便秘有重要意義。


百科名醫


人體每天都需要排便,以此來將身體內的廢棄物排出體外。但是,對於正常人來說,一天應該排幾次便呢?

眾所周知,大便是人體的排洩物,人吃食物,通過腸胃消化吸收,然後把廢棄物排到人體外。那麼,對於“一天裡大便幾次屬於正常”這個問題,我們來了解一下。

排便次數與個人情況相關

每天排便一次較為理想。當然一天大便兩到三次,或兩天左右排便一次,只要不出現排便困難、腹瀉等症狀,均為正常狀態。因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同,所以一天排便幾次要因人而異。

注意排便數

一般一週時間排便低於三次,便需引起注意,有可能是出現了便秘;一天裡排便次數較多,且存在腹瀉的情況,也是需要進行檢查醫治的。

便秘人群想改善這種症狀,需養成以下習慣:

早起喝水,按摩腹部

早起後喝杯水、睡覺前順方向按摩肚子,加促腸蠕動,有利排便。

適當運動

可刺激腸道蠕動。適當的體力活動,增強鍛鍊,可進行仰臥屈腿,深蹲,騎單車等,均可增加腹部運動,加促胃腸蠕動,利於排便。

定時排便

形成定時排便習慣,長期訓練會令大解產生自動化機制,排便省時省力。

蔬果攝取

一天裡需攝取足夠的蔬果,早晚空腹食用蘋果,或餐前來兩根香蕉,都有利於排便。


光線醫生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要從兩個角度來看。

一般來看,2天3次,或1天1次是最好的。以這個為標準,分為兩部分:

1.如果頻率更為高

就更需要關注大便的形狀和顏色。是否是拉稀,是否大便經常水狀,是不是經常有顏色的不同、形狀不好、飄油花兒、浮在水面等等。

這種情況如果頻繁存在,請去醫院檢查。慢性腸炎、息肉、腫瘤等疾病都有可能。

2.如果頻率更低

往往問題不大,但是頻率不能低太多,比如2天都無法上一次廁所的話。

便秘等情況基本是有了。請多喝酸奶、熟了的香蕉、早上喝溫水、喝蜂蜜、多吃蔬菜、吃雜糧等。

持續一個月後,如果沒有改觀,那就去醫院查一查。

3.所有疾病,都可以通過早期檢查來防止出現不可逆、要命的大病。(這才是真正的省錢)

如果覺得有用,您就給點個贊、粉個好友唄。

大約花費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畢竟,我辣麼萌~


不哈韓的小韓


正常人的大便主要由消化後未被吸收的食物殘渣、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細菌和無機鹽及水等組成。正常成人最為理想的是每日排便1次,當然有些人先天大便次數較多,一天2-3次也不能說是異常。有些人2天1次,只要不少於每週3次也都算正常。大便的量一般在100-300克左右。大便性質會隨著吃的食物不同而不同。一般來說,精細食物吃的多糞便就會細膩而量少;粗糧吃的多糞便數量和次數都有可能有所增加。

對於大便次數增多,除了我們最常見胃腸炎導致的腹瀉。我還要給大家說一種常見的導致大便次數增加的疾病--腸易激綜合徵。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徵是一種一腹痛和排便次數增多為特徵的腸道功能性疾病。功能性腸道疾病,雖然不像腸道腫瘤和炎症性腸病那麼嚴重,但因為常常需要去廁所如廁,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學習、工作和社交,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現代人工作生活緊張,更容易罹患這種疾病。

腸易激綜合徵有一套規範的診斷標準,一旦診斷可以對於對症治療,比如說止瀉藥、解痙藥、抗抑鬱藥、益生菌等等。不過即使診斷了這個疾病,也不用過分擔心,因為這個疾病一般不會帶來嚴重的全身反應。

點擊關注張之瀛大夫,讓你的醫學知識蹭蹭往上漲!


張之瀛大夫


亞玲是個21歲的女大學生,平時2天才會排便一次。偶爾聽朋友說起,一天一次排便才正常,否則毒素就會在體內累積,對皮膚不好,也影響身體健康。

亞玲已經好多年了都保持這樣的排便習慣,也沒有任何難受的地方。可是自從知道一天一次排便才是正常的,她就覺得渾身不舒服。

那麼,是不是一天排便一次才是正常的呢?

有關醫院肛腸科教授曾在回答患者疑問時表示,“一天一次大便”是個認識誤區。

所謂正常排便,次數不是絕對的指標,大便的性狀、顏色、 氣味,人體的異常反應、自身感受才是最主要的。事實上只有六成人能做到每天一次大便。有的人三四天大便一次,有的人甚至每週一次大便,但身體啥毛病沒有, 也算正常。

每天排便超過3~4次,則應到醫院檢查是否患有慢性腸炎、結腸炎等腸道疾病。

目前肛腸科醫生公認的是,每週大便>3次,量也相當,就不算便秘;有的人一天大便次數≤3次,沒有明顯的拉稀等情況,也算正常。

一般而言,保持規律的每天排便1次較為理想。

從時間上說,一天24小時對人體而言是一個時間節律週期,養成每天定時的排便習慣,會使排便成為身體一種週期性、節律性的機能,從而使排便成為輕而易舉、自然而然而得以完成,而不會成為人們的負擔。

但是,個體存在差異。

綜合醫生的觀點來看,“一天大便1次”最理想,但不意味著只有這樣才最健康,畢竟個體之間是有差異的。

醫生們普遍認為,次數不是最關鍵的,關鍵的是狀態。如果糞便不是太鬆軟或是太堅硬,人們從每天排便3次到每週3次都屬於正常範圍。也就是說,排便有規律並不意味著每天都應該排便,而是自始至終保持穩定一致的習慣。只有在排便頻率發生突然變化時,才應引起注意。

如何快速自然排便?

1、坐馬桶自我訓練

生活中,許多人早巳習慣了方便時才上廁所,而不是依照體內的反應。然而,忍便會逐漸導致便秘。但現在改善你的排便習慣還不遲。

修斯特博士說:“飯後是最自然的如廁時間。因此,不妨每餐飯後,坐馬桶10分鐘。假以時日,即可制約結腸養成自然的習慣。"當然,坐在馬桶上最好不要玩手機。

2、放鬆心情

當你受到驚嚇或緊張時,你會嘴巴乾澀,心跳加速。你的腸子也會停止蠕動。

勞德醫師說,這是一種對抗或逃生的機制。如果你感到便秘的壓力,不妨試著放鬆自己,或者聽些節奏輕快的音樂。

3、多喝水

沒有充足的水分,膳食纖維的作用也受到限制,難以發揮刺激腸道蠕動,保持腸道通暢的價值。

對於正常男性而言,每天至少要喝進1700ml的水,女性至少1500ml,大概8杯子左右。

對於便秘患者而言更要增加水分的攝入,而且最好堅持每天清晨起床後喝一大杯溫開水,既可以潤滑腸道內容物,也可以刺激大腸的蠕動,促進順利排便。切不可等到口渴的時候再喝水,要主動及時喝。

建議:除了白開水、礦泉水等單調的形式補水,結合喝茶水、豆漿、綠豆湯、番茄汁、蔬菜汁等都是可以的。

4、食療

每天一杯蒲公英大麥青汁,清腸排毒

蒲公英具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C及礦物質,對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葉子還有改善溼疹、舒緩皮膚炎、關節不適的淨血功效。蒲公英又稱為“尿床草”,有很好的利尿作用,可以幫助人體排出更多的毒素垃圾,並且蒲公英善於清肝胃熱,對於消化不良、口臭,有很好的效果。

大麥苗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軟化糞便,增加腸道益生菌數量,調整人體內的微生態平衡;不可溶性膳食纖維能在腸道內吸水膨脹,刺激腸壁,加快腸道蠕動以及吸附有害物質,並將其排出體外。

自己動手做,蒲公英大麥青汁
【材料】蒲公英葉、大麥苗
【做法】
1、蒲公英葉清洗乾淨,烘乾後,磨成粉末,備用;
2、大麥苗清洗乾淨,烘乾後,磨成粉末,備用;
3、取蒲公英葉粉1.5g、大麥苗粉2.5g,做成蒲公英大麥青汁包。

牛乳粥

先將梗米100g淘淨煮粥,在粥將熟時加入鮮牛奶適量,再繼續熬煮成粥,早、晚餐時,溫熱食用。

功效:此方有補虛損、潤五臟、通燥結之功,可治大便燥結等。

3、冰糖燉香蕉

去皮香蕉2—3個,加冰糖適量,清水燉熟服用。香蕉性寒,味甘,能清熱潤腸,生津止渴。如果是芭蕉可連皮燉熟來吃。

香蕉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其很大一部分不會被消化和吸收,但能令糞便的容積量增大,並促進腸蠕動。

沒有熟透的香蕉含較多鞣酸,對消化道有收斂作用,會抑制胃腸液分泌並抑制其蠕動。所以,我們要選擇熟透的香蕉,表面有斑點的香蕉,通便效果好。

穴位按壓

臍旁開兩寸有一個穴位叫天樞穴,旁開四寸有一個叫大橫穴,兩側對稱。把雙手中指分別壓在兩個穴位上,向肚臍的方向擠按,每次5到10分鐘。

再一個是合谷穴,按壓合谷穴可以清熱通便。

它的位置很簡單,利用拇指,比如要找右手,用左手的拇指的橫紋,扣住拇指和食指的指譜,拇指按壓的那一點就是合谷穴,按的時候要揉,有酸酸脹脹的感覺,每次十分鐘左右。


歲月荏苒記憶澎湃


這是一個有味道的問題......

大便屬於人體的排洩物,我們吃的東西,經過腸胃的消化吸收後,會將沒有用的東西排出體外。

但有些人雖然天天吃東西,卻可能一天都不排,有些人就算吃得很少,每天也會排好幾次。

於是問題來了,每天大便幾次才算正常?

一天一次是最理想的狀態。

每天排3次或2、3天排一次也算正常,只要沒有排便困難、明顯的拉稀等情況,都屬於正常狀態。

但如果每週排便次數少於3次,那就要小心了,這說明你可能便秘了;

每天排便多次,且有明顯的拉稀症狀,就是腹瀉,這就需要進行治療了。

便秘了,該怎麼辦?

很多人好幾天不拉一次,好不容易拉一次卻又拉不出來,這就是典型的便秘現象。

出現便秘,很多人第一反應是買點香蕉吃。

但有時候會發現,吃香蕉好像根本不管用,反而越吃越嚴重。

這是為啥呢?因為你吃錯了啊!

想靠吃香蕉通便,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必須吃熟透的香蕉。

香蕉通便是因為它含有可溶性膳食纖維——果膠。但只有熟透的香蕉才有通便的作用。生的香蕉含有大量的鞣酸,具有較強的收斂作用,反而會加重便秘。

所以,記住了,一定要吃熟透的香蕉才對便秘有效。

其實,便秘了,也不是完全非吃香蕉才行。

一些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包括:燕麥、麩子、蔬菜、玉米、紅薯、魔芋、紅棗、獼猴桃、木耳、火龍果、慄等,它們均是通便佳品。

此外,要改善便秘,還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

①清晨起床後喝一杯水、睡前順時針按摩腹部(促進腸蠕動,有助於排便);

②適當地運動,能刺激腸道蠕動;

③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等,因為長期的訓練可使解便形成自動化機制;糞便輕車熟路,省時省力。

④便便時要專一,不要看書玩手機吸菸,都會干擾排便指令,無形中延長排便時間,長期如此,還容易引來痔瘡。

⑤便意來襲,不要忍著憋著,要及時排出,否則容易造成相關性便秘。

拉完便便,記得回頭看看

便便雖有臭味,但從醫學角度說,其中也有不少信息,通過它可瞭解消化系統的狀況。回首觀察的項目包括:糞便的性狀、量、顏色、氣味,是否帶血,在水中是漂浮還是沉降,等等,這樣有助於及早發現病變,到時也可為醫生提供相應的信息。

正常的大便應呈香蕉狀,外表光滑柔軟,這說明你的身體很健康。

其中稀水便常與腹瀉相關,硬便與便秘相關,膿血便常提示腸道黏膜有重度炎症、潰瘍甚至腫瘤,而黏液便多表示腸道受刺激。

大便顏色方面,正常時一般為淡黃至淡褐色,也和食物種類及量有關,吃肉多者色偏深,吃素多者色可偏淡。

在患病時,大便的顏色真可謂“五顏六色”了,這是由病理成分決定的。

最常見的有:紅色便,黑色便,陶土便(白色)等,此時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如果你覺得我回答得不錯,請點個贊,信息!


家庭醫生雜誌


一般來說,每天排便1~2次,或者每1~2天排便一次都是常見的正常排便頻率,也有部分人3天一次或者一天3次,但大便是成型的軟便,並不乾燥堅硬,排便時不費力,也屬於正常現象。

因此,不能簡單的說一天排便幾次就是正常的,高於或者低於多少次就一定是便秘或腹瀉等不正常症狀。

一般不正常的排便症狀包括腹瀉或便秘。

腹瀉好判斷,往往就是大便明顯的不成形甚至是水樣便。

便秘主要是根據排便困難和症狀嚴重程度來判定,一般認為,便秘是指大便次數減少,每週少於3次,同時伴有排便困難和糞便乾結。

這裡簡單談一下便秘的調理方法

1、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攝入,如蔬菜、水果和各種粗雜糧,其中蔬菜每天要達到500g(生重)以上甚至更多。

2、多喝水和清淡的粥湯,如果已經便秘,每天至少要喝2000毫升以上的水,同時適當注意多喝一些清淡的粥湯,如清淡的菠菜湯、西紅柿湯、紫菜湯,這些也是補水的好食物。尤其是夏天,更要注意多喝水。

3、多運動,適量的運動有助於胃腸道蠕動,還可以放鬆身心(緊張焦慮交感神經興奮性不利於排便),促進排便。

4、規律排便,多數人來說,晨起和三餐後排便比較暢快,具體因人而異,找出自己的排便規律,並養成規律排便的好習慣對防治便秘有幫助的。

最後需要注意,便秘和腹瀉都只是一種症狀,病因是多樣的,便秘或腹瀉的症狀太嚴重或者持續時間太長,一定要去醫院查明病因,有針對性的進行治療,以免耽誤疾病治療。


營養科普趙之德


較為理想的是一天一次。

但個人體質、飲食差異等,一般一天在三次以內、一週不低於三次都屬正常【每天三次以上,估計就是“拉肚子”了,這個症狀大家都清楚】【如果一週排便少於三次,八成就是便秘了,就可以找醫生了】

排便情況也是人體健康的一個表現,食物吃進嘴,消化吸收後,剩下的殘渣廢料自然是要排出體外的,畢竟沒有隻進不出這個理。但排出的次數和狀態,則是我們關注的重點,這個大家都能理解。

另外注意幾點:

排便時不做無關的事。原本三四分鐘解決的事,就因為抱著手機,拉了半小時,結果雙腿發麻,站立困難。其次排便不專心,排便時間過長,也會引起痔瘡等毛病



養成規律的排便時間。一天24小時,最佳排便時間是早上起床後,身體經過一夜的代謝,正是排出體外的好時間。也不一定非要早晨排便,重要的是形成一個規律的排便時間,生活作息時間,這樣也有利於身體。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賽先生科普


人們常說,人吃五穀雜糧。通過攝入食物獲取營養。各種代謝產物堆積在腸道內部,通過腸蠕動逐步將代謝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俗稱為解大便。



每天大便次數多少是正常呢。

一般來說,每天排便1~2次,或者1~2天排便1次都是常見的排便頻率。其中有部分人3天一次或者一天3次,但大便是成形的軟便。不幹燥、堅硬,便時不費力,也屬於正常現象。根據相關研究表明,60%的健康人群每天排便次數為一次。

如果一週的大便次數少於3次,那就基本斷定為明顯的便秘,就要引起重視了。尤其隨著生活節奏的改變,很多人習慣瞭如廁時看書、看報、玩手機的壞習慣。導致排便紊亂,從而引發了一系列健康問題。

怎樣保持正常的排便次數,養成健康的如廁習慣。

1.多喝水。很多懂得養生的朋友,長期保持清晨起來喝一杯溫水的習慣。我們稱之為‘清腸道’,主要是潤滑腸道內容物,同時刺激大腸蠕動,促進順利排便。(可以喝豆漿、綠豆湯、番茄汁替代)

2.有便意的時候要及時如廁。尤其是工作繁忙的服務行業,每天最好按時解決,千萬不要強忍便意,以免造成習慣性便秘。另外有專家建議,飯後坐馬桶10分鐘,可以制約結腸養成自然排便的習慣。長期便秘的朋友,不妨一試。



3.將每次排便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內。很多朋友在排便時,有看書、玩手機等‘娛樂項目’,將排便注意力分散。便意消失,增加排便困難,導致排便時間過久。有資料顯示,排便時間控制在5分鐘內為好,如果5分鐘內仍舊沒有排出大便也不要勉強,因為排便時間過久會引起痔瘡等疾病。


4.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多運動。在飲食方面,要定時、定量,忌生冷、辛辣食物攝入。能夠有效避免便秘的產生。同時在飲食上添加玉米、紅薯等粗纖維食物攝入,另外飯後適當步行,增加腸道蠕動利於排便。

希望我的回答,能讓您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