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泉何必去泉城?咱身邊的「泉城」又驚艷啦!

博山素有“小泉城”之稱,《博山縣誌》記載,有36名泉,分神頭、秋谷、珠龍、良莊四大泉群。它們珠玉般散落在巴掌大的小城裡,有名有姓,有模有樣,有的在路邊,有的在山腰,有的隱身古蹟裡,有的安然市井深處……尤以城南神頭的諸泉為最,多是上升泉,堪稱泉群之冠。

近段時間,雨水豐沛,兩場颱風過後,不僅給我大淄博帶了澄澈的瓦藍天空,更開啟了山城的泉水狂歡,大小泉眼激情而湧,好不熱鬧!

看泉何必去泉城?咱身边的“泉城”又惊艳啦!

名氣最大的當屬身在顏文姜祠的靈泉,顏文姜祠又名靈泉廟,博山人愛叫它大廟,或顏奶奶廟,始建於北周,重建於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進得山門,迎面是一座玲瓏的香亭,重簷四角攢尖歇山頂,香亭後一處兩米多見方的水池便是靈泉所在。

四圍獸雕石欄,中攬一方碧波,泉水“浮泡噴沫”,從北邊一涵洞汩汩而出,又穿過南邊涵洞潺潺流走。泉水旱季不幹不涸,雨季則是“泉湧”一詞最具象的樣子。泉邊有一石碣題雲:“孝婦河名自古今,泉頭一派更弘深。何當汲去為霖雨,洗盡人間不孝心。”

靈泉是孝婦河重要源頭之一。先有泉,後有廟,千百年來它與它的主人顏文姜逐漸被神化了,成為一方民眾的信仰。孝婦河有我市母親河之稱,靈泉的意義自然不言而喻,是地理層面的,更是文化層面的。又因其處於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顏文姜祠中,說它是文物怕也不為過罷。

靈泉領銜諸泉,通常它有水,其它泉才有噴湧的可能。祠內的工作人員介紹:“今年靈泉開始噴湧的時間是7月13日前後,比往年稍晚一點,但是噴湧量特別大。”

看泉何必去泉城?咱身边的“泉城”又惊艳啦!

出大廟西行幾十米,是原山南麓山崖下的雪浪泉。清代戶部主事李時揚曾將之易名“白雲泉”,並賦詩:“白鶴衝宵化白雲,還來山澤伏氤氳。神龍夜半行雲雨,斥作砰雷萬里聞。”白鶴、白雲、雪浪,水量盛時的景象可見一斑,既有氣勢,又充滿美感。

前幾天水量大,它的周圍一片汪洋,倒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嬉水、打水仗玩得不亦樂乎,亦是童年最閃亮的片段。

看泉何必去泉城?咱身边的“泉城”又惊艳啦!

雪浪泉的斜對面是鳳凰泉,它從山石間奪路而出,呈噴湧之勢,恣意,張揚,自帶氣場和音響,這大自然的音樂噴泉!聽附近居民說,前陣子最猛時有近三米高,往年初現時會渾濁好幾天,今年一兩天就清澈如許了。近年的生態恢復顯而易見,大自然從不說謊。

看泉何必去泉城?咱身边的“泉城”又惊艳啦!

鳳凰泉一路歡歌奔向一片波光粼粼的湖面,人稱文姜湖。雖是近些年新生的人工湖,但它卻擁有得天獨厚的活水源,湖底有眾多泉眼,深處還有來自禹王山、岳陽山的水脈。

看泉何必去泉城?咱身边的“泉城”又惊艳啦!

放眼望去,湖面正咕嘟咕嘟冒著的是大洪泉,在碧玉般的水面上猶如一顆發光的鑽石。這陣勢,湖裡的野鴨子也得繞行了,但它們應該是快樂的,對於水禽,還有比清泉更美好的加持嗎?周圍的居民們也是有福的,青綠山水推窗可見,水邊的蟲鳴鳥唱依稀傳來。相看兩不厭,就是這次第吧?

看泉何必去泉城?咱身边的“泉城”又惊艳啦!

湖邊還有不知名的泉眼,只見堤岸的青石縫隙間有潺潺溪流,腳步輕盈地匯入湖水;仔細觀察,曲折迂迴的跨湖橋下似乎也有異樣的微瀾,深沉,低調,像水之密語。

性格各異的泉眼宛若交響,在河道的堤壩上又形成珠簾般的瀑布,夕陽下踏著基石跨過,彷彿誰可以變回十幾歲的少年。聽說還有伊家泉、藥王泉、柳林泉、支離泉等等,見識和時間都有限,我也對不上哪個是哪個?

看泉何必去泉城?咱身边的“泉城”又惊艳啦!

還有一眼泉,樸實無華如路邊野花,它沒有名字,卻幾乎常年有水。它離著名的七孔橋不遠,在峨眉山西麓的山腳跟,又緊鄰沿河東路,最終也匯入孝婦河。它自山岩縫隙中緩緩流淌,不疾不徐,遠近居民有去洗車的,有去打水的,還有洗滌的,再沒有比它接地氣的泉了!

要說城南的靈泉是被神化了的,那麼城東荊山腳下的範泉則是一眼被文化了的泉。範泉在範公祠內,沒錯,就是緣起范仲淹。相傳博山是范仲淹母親謝氏的家鄉,范仲淹年少時在此讀過書,後來便有了範公祠。泉叫範泉,祠外西牆下的河叫範河,山門外橫跨範河的橋叫後樂橋,語出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看泉何必去泉城?咱身边的“泉城”又惊艳啦!

範泉呈長方形,豐水季水底和池壁都有水泡冒出,汩汩如貫珠,忽大忽小,忽聚忽散,頗有濟南珍珠泉之風。泉西立懸山式石影壁一座,上書“山高水長”,明天啟年間般陽書法家張中發手書,相傳是他酒後乘興以泉中葒草蘸墨汁草就的。

早先,其泉水出池分三股,一股入清初著名文人趙執信的別墅“因園”的聽泉榭後落澗,一股向北繞“清音閣”落澗,可惜這些都是掌故了。如今可見被引上後樂橋的那股泉水,自東向西沿橋北側的石槽緩緩流淌,過橋後,掉頭瀉入範河,而範河的河床沿兒上原也是有路的。

看泉何必去泉城?咱身边的“泉城”又惊艳啦!

這就是博山勝景之一“橋上流水,橋下走人”。一代帝師孫閣老如是說:“石樑上下,南澗北流,東泉西逝,宛成十字”。

第一醫院坡下的龍泉寺也有兩眼古泉,西泉稱龍泉,東泉稱珍珠泉。

龍泉寺始建於明永樂初年,“珠泉映月煮新茶”亦是博山舊八景之一,想來其水質定是極好的。可惜廟門總是緊閉,人們只有從高處向裡張望的份了。據說當年泉水盛時是繞小半個老城的,也有大戶人家將水引入自家庭院,以增泉林之色。

我小時候,老龍泉街還在,曲而幽,有些人家出門就是小橋,我踮起腳只望得見牆頭探出的石榴和碧桃。有一年雨水太大,又因城建改變了舊河道,龍泉寺的泉水無處撒歡,只好淹了附近居民樓的地下室,一時讓人哭笑不得。

看泉何必去泉城?咱身边的“泉城”又惊艳啦!

博山諸泉的嘉年華總是這樣邂逅相逢,像怒放的生命,更像大自然的歌唱。我們無從知曉,大雨過後它們如何沿著南部山區的含水層迤邐而來,又是遇到怎樣的壓力噴薄而出,只知道它們流過魯中腹地,最終會走向大海。

這一季,它們又一次攜手亮相,裝飾了山城最美的仲夏夜之夢。

所謂人傑地靈,真得是人與地相生相息,相互成就,你把我看在眼裡,我把你放在心上,如此而已。

這幾天,泉水的華章漸入尾聲了。餘韻依舊詩情畫意,約嗎?

文 / 伊帆

掃描二維碼 關注淄博城市發展的每一個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