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十萬分需要,不要讀博士

在我讀研究生的時候,德育導師有這樣一句話:本科是十分需要讀的,但是沒有萬分需要,不要讀碩士,沒有十萬分需要,不要讀博士。

不過,在繼續講述之前,首先讓我默哀三分鐘

……

德育導師已經在多年前,年紀輕輕就因病去世了。他是一名博士後,這句話,應該是他的肺腑之言。

我們為什麼讀博士?純粹為了學術研究,這樣的人是很少的。許多人是帶著畢業之後能夠找一份好工作的動機來的。有些高校老師,在職讀博士,可能是職稱晉升對學歷有規定,或者是為了鍍鍍金,有一個更好的身份。

但是,讀博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許多人為了獲得博士學位,可謂吃盡了苦。

沒有十萬分需要,不要讀博士

讀博士的壓力來自多方面,一是博士論文答辯前的資格論文。基本上,每一所國內的高校,都要求博士研究生在某個級別的學術期刊上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才有資格參加博士論文答辯。不過,在這樣的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人甚至把所有本專業這一級別期刊一年的發文數量做了統計,結果發現,每個博士生都在上面發表論文,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因此,必然有不少的博士生沒法按期畢業。

沒有十萬分需要,不要讀博士

二是博士學位論文。雖然說現在的博士論文,質量不盡如人意。但是即便只是完成這樣一篇質量不算高,能夠通過答辯的畢業論文,同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許多人寫不出來,或者沒法按時寫出來,或者寫出來後過不了導師、查重、評閱、預答辯、答辯等幾道關卡。

三是來自導師的壓力。有些導師會讓博士生做一些與學術無關的事情,例如,最近的西安交大在讀博士自殺事件。或者即便是與學術有關,但不是自己的研究方向,而是導師的課題,需要佔用大量的時間,那麼同樣會對博士研究生從事自己的學術研究造成很大的困擾,帶來很大的壓力。更不用說可能會遇上把博士生當做低廉的“科研民工”、故意不讓他按期畢業的不良博導了。

四是來自生活、工作和就業的壓力。有些博士生是脫產的,不用交學費,一個月可以拿到2000元左右的生活費,但是年紀大了,要成家立業,或者已經成家,有老婆孩子要照顧,生活上的負擔也不小。並且,現在博士畢業了,找一份好工作,並不容易,許多高校、科研單位都已經人員飽和。有些博士生是在職的,雖然畢業後不必找工作,但是就讀期間,一是需要自己承擔學費、生活費、交通費,二是除了自己的學習和研究之外,單位還有許多工作要完成,分身乏術,壓力很大。

五是學術成就的壓力。許多博士研究生,不只是想混一張文憑,而是希望能夠取得一定的學術成就,“吾生有涯而學無涯”,對自己要求越高,壓力越大。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壓力和痛苦,關鍵是,讀了博士又能怎樣?未必能夠實現你的夢想。

沒有十萬分需要,不要讀博士

一是讀博士投入了大量時間和金錢成本,但是找到的工作,收入未必就高,往往是“高投入,低收益”,從經濟角度而言,這不是一件好的投資。

二是,在學術上,未必能夠獲得多少的成就,博士論文質量一般,比自己優秀的博士大有人在。

三是,對在職就讀的高校老師來說,讀了博士,在職稱晉升上只是達到了基本條件,未必會被優先考慮,不見得會加工資,可謂沒有什麼好處。

因此,你為什麼要讀博士?這就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也難怪我的研究生德育導師說“沒有十萬分需要,不要讀博士”這樣的話。

更不用說,考博本身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至少對於文科來說是這樣的,我自己和同事都是考了多年才考上。

沒有十萬分需要,不要讀博士

"讀博確實是一場“賭博”,壓上你的黃金歲月,沒有人會給你保證一定能贏。”我同意這個觀點,人生的每一次決定又何嘗不是賭博呢,選擇讀博是一種賭博,去工作又何嘗不是呢。

另外,還有的人畢業後去考取公務員,Gap Year然後去留學,先結婚生孩子然後工作,陪配偶去異國他鄉陪讀……實在是太多的取捨,太多的賭博,這樣看起來讀一場博士真的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選擇了,但絕不是可以主宰命運的一次抉擇。

讀博需謹慎,請一定三思後再做決定。對啊,做什麼事情都要很謹慎,談一場戀愛,選擇一份工作,讀一個博士,選擇一個導師,選擇一個課題,這些哪個不需要謹慎而為之呢。

文章來源於:http://www.jhforever.com/show-12-9-1.html由syl798發佈

文章來源於:http://www.hiresair.com.cn由syl798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