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職業玩家角度看,駕駛福特野馬是怎樣一種體驗?

從職業玩家角度看,駕駛福特野馬是怎樣一種體驗?

從職業玩家角度看,駕駛福特野馬是怎樣一種體驗?

駕駛福特野馬是怎樣一種體驗?

從職業玩家角度看,駕駛福特野馬是怎樣一種體驗?

本人為2015年野馬gt performance pack用戶,車架代號s550,座標密歇根州安娜堡。因為camaro的視野問題選擇了野馬。拋去野馬的光環,這代野馬gt是一輛被原廠耽誤的,潛力很大的好車,原因如下。

先說說原廠吧。動力猛,長途爽,過彎軟的不像話(相對)。總之很野馬。排氣安靜,原廠聲浪被別的肌肉車吊著打。日用到還不錯。下面分析改裝潛力。

以下改裝方案暫全為福特官方Ford Performance改裝方案。

1. 動力

這代5.0的發動機代號土狼,原廠435馬力,6500斷油,更換進排氣結合tune,可達480馬力,7500斷油,升功率近百。三年原廠保修,carb合法。2000刀不到。

從職業玩家角度看,駕駛福特野馬是怎樣一種體驗?

從職業玩家角度看,駕駛福特野馬是怎樣一種體驗?

若安裝福特官方的機械增壓,670匹穩定馬力,還有三年原廠保修,carb排放合法。7000刀不到。

從職業玩家角度看,駕駛福特野馬是怎樣一種體驗?

這些都是不更換髮動機內部旋轉部件的情況下達成的。

2. 操控

野馬之前被人詬病的是操控問題。這一代原廠標定不知道吃了什麼翔,繼承了之前野馬標準的大側傾和飄忽的路感。然而這都是相對的。一個原廠160碼當沒事開,匝道100過副駕駛還能喝茶的車也不能說懸掛差對吧。不過賽道上,這代標定真的是去送的

從職業玩家角度看,駕駛福特野馬是怎樣一種體驗?

懸掛行程和側傾。以及著名賽車手,Laguna Seca堂主Randy Pobst對這代避震的評價。

從職業玩家角度看,駕駛福特野馬是怎樣一種體驗?

然而先不說kw,ridetech等燒包避震,1000美元升級福特官方的track handling pack後,側傾,操控散漫等問題全部解決,還不犧牲之前舒適的駕駛體驗。操控參照物的話,可以和e92 m3談笑風生。原廠f82 m4也不是不能比

從職業玩家角度看,駕駛福特野馬是怎樣一種體驗?

比較有名的加裝這套套件的,是福特官方賽車學校的野馬練習車。大家開過都說好。以下為靜態圖和過彎姿態。

從職業玩家角度看,駕駛福特野馬是怎樣一種體驗?

還有,gt350拋去那些unicorn一樣的加強和偷輕,不過是野馬換了避震,防傾杆,換了好胎。人格擔保就連副車架都沒有任何區別,不像m4連副車架都重新設計。操控評價大家可以看下風評。可見底盤潛力之大。福特原廠就是惡搞 不過說野馬gt和gt350要拉差距,這也能接受。

說到輪胎的話 野馬和camaro都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或優勢。他倆都能裝下寬的嚇人的輪轂,配很寬的胎。其實影響操控,最直接就是輪胎。這代野馬,offset合適的話,原廠避震輕鬆裝下前10in,後11in寬的輪子。通常搭配275/35 R19前,305/35 R19後。這寬度啥概念呢?sti四輪245。普銳斯和86我記得205?當然這一點都不誇張,看看隔壁camaro ss 1le,出廠就是20x10前,20x11後。

當然改寬輪子除了讓車過彎更邪門之外,外觀上帶來的提升也是可觀的。下面這輛是RustedAngel的車。懸掛上他只改了短簧和輪子

從職業玩家角度看,駕駛福特野馬是怎樣一種體驗?

還有305後胎所帶來的視覺效果。車是vossen的宣傳車。roush包圍加排氣,短簧

從職業玩家角度看,駕駛福特野馬是怎樣一種體驗?

3. 舒適度

說到舒適度,這輛車因為剛性強的底盤,佔了不少便宜。畢竟你底盤剛性不行車會有那種很惱人的震動。原廠標定賽道過軟,然而公路上偏硬朗,但不會硬邦邦,因為大小濾震都能很好的吸收掉,配合剛性好的車體,整車給人一種很踏實的感覺,不輕飄飄也不過於厚重(啊~五環少一環說的就是你)。再加奢侈線性的動力,公路旅行是件很愜意的事情。 本人曾經從安娜堡開到邁阿密,一千多英里,比較有發言權。我覺得福特調這車performance pack的思路,就是為了討好平常遛狗一樣壓壓彎,經常公路旅行,卻不想車像普通野馬一樣開起來像船的人群(我)。說白了根本沒考慮賽道。

證據?有!福特官方除了上述的track handling pack,還有一個street handling pack。硬件基本為車上的防傾杆和避震,多了個短簧。

其實大排量除了動力外,還有個很多人沒有概念的好處,那就是排氣的氣勢。本人已安裝catback。不要覺得視頻裡大小排量區別不大,我的車在地庫裡打著,整個車庫都是打雷一樣的聲音,有一種看變形金剛時杜比音效的感覺,以此參照。再來一個參照,Evo和sti,甚至rs5在野馬旁邊都聽不大清楚。你們感受一下。 當然你嫌吵可以留著原廠排氣不動。

從職業玩家角度看,駕駛福特野馬是怎樣一種體驗?

開的2013款V6,說的“懸掛硬”極其不一樣……福特可恥的把F150懸掛用在了2012款野馬身上之後,其懸掛之軟,令人髮指,每每轉彎,都能形成一個詭異的能把我的粑粑都嚇出來的側傾…而作為一輛跑車,它因為懸掛軟,乘坐感受居然莫名其妙的舒服,額…………눈_눈。 不過不要太擔心,這個問題在15款身上被獨立後懸掛很好的解決啦!

從職業玩家角度看,駕駛福特野馬是怎樣一種體驗?

從職業玩家角度看,駕駛福特野馬是怎樣一種體驗?

野馬的配置還是挺豐富的,尤其是有座椅加熱和通風!冬暖夏涼居家旅行必備。

關於軟頂敞篷,買車之前擔心挺多的,比如怎麼洗車,冬天會不會冷,會不會漏雨,會不會被雪壓塌,會不會有噪音。然後到目前為止大部分是多慮了,可以正常過洗車房,也不會漏雨也沒有被雪壓塌,除了偶爾的異響之外都挺滿意的。

頂棚的開啟關閉速度也挺快的,大概十多秒吧,唯一的遺憾是不能在行駛中操作,一定要停止下來。

然後補充一下車子兩萬八落地(20萬人民幣)買的一年的二手車,如果新車的話落地三萬八。一年便宜了一萬刀還是比較值的。

買車是因為大二從學校宿舍搬出去了在大農村沒車實在不方便。家裡給的預算兩萬五,這個區間的二手車在美國涵蓋了絕大部分主流車型吧,包括改款後的328,上一代c300(新c下不來),科邁羅啊什麼的都是這個價格。甚至兩萬八兩萬九就能拿到車況很好3萬mileage左右的的途銳或者大切,五系和E級類似車況的也都在這個價位。水深火熱的資本主義。

這也是因為美國二手車市場太發達了,所有車的歷史記錄事故記錄保養記錄都可以查到。之前在哪裡看到,15年美國二手車銷售量是新車銷售量的3倍

當時跟家裡提說買野馬,因為畢竟也算是小跑車而且是敞篷,擔心說我不務正業。我還做了蠻多的功課給他們介紹野馬在美國很常見,是美國一種文化精神,沒想到爸媽也挺開明的說,反正我在這邊也不用拖家帶口買四門車也是浪費,還不如買輛小跑車趁年輕玩一玩 ,而且也因為美國車價真的便宜。

還想吐槽下現在國內的輿論對留學生實在太不利了,之前洛杉磯兩名中國留學生遇害,媒體報道著重強調他們開的寶馬,結果網友們都在罵富二代出國裝逼死了活該之類的,但不見到哪個媒體提到那輛很老的寶馬3系只用一萬美元就能買到。留學生真的挺辛苦的,一方面要承受在異國他鄉求學的孤獨,另一方面還要忍受國內同胞的冷嘲熱諷,好吧跑遠了我錯了....

從職業玩家角度看,駕駛福特野馬是怎樣一種體驗?

從職業玩家角度看,駕駛福特野馬是怎樣一種體驗?

第一,懸掛硬

硬到不行,好處是過彎側傾小信心足,但壞處是太顛了,紐約市裡感覺顛的要散架了。不適合跑長途,腰痠背痛,尤其是美國的高速路普遍路況不咋地,溝溝坎坎的,短途通勤上下學都還好。

從職業玩家角度看,駕駛福特野馬是怎樣一種體驗?

第二,異響和風噪

我的是2.3t敞篷,一到冬天太多異響了,頂棚響,中控面板響,車門響,有的時候只有一個地方響,有的時候幾個地方一起響,有的時候又都不響了。再結合第一點懸掛硬,一顛起來真是受不了。每次路面不平的地方都慢慢過。因為敞篷的原因,風噪明顯,80mph的速度能明顯感覺到風的聲音從頂棚和車窗接縫處傳過來

第三,油耗高

可能因為開車習慣,車顯示的平均油耗17mpg,因為跑過幾次長途。但一般上下學油耗都在15,16左右,換算下來也是15升百公里,對於2.3排量的車來說油耗真不低了。

第四,渦輪遲滯

小排量配大渦輪通病,踩一腳下去要等個半秒鐘動力才跟得上。

優點

第一,便宜 這個價錢可能除了科邁羅敞篷就沒有比這個車更拉風的了。尤其是在我改了前臉之後,下面有圖

第二,拉風 基本同上,停在路邊或者等紅燈或者買drive thru的時候經常會有美國人誇這車很帥問我這是哪年的車多大的排量多少錢之類的問題。

第三,動力 2.3T 314匹馬力真的不弱了。基本紅綠燈乾的過絕大部分車。最快高速上開到過135mph,大概是216公里每小時。再快不敢了怕被pull。

第四,後驅 關掉traction control隨時能甩尾。雖然不一定跑得過328但是真是樂趣十足,現在回家我都是原地甩尾掉頭然後停在路邊車位。冬天就期盼下雪夏天期盼下雨,這樣去一些空的停車場可就大有樂趣。

第五,敞篷

有人問我問什麼選擇敞篷,我說因為敞篷帶給了我5.1億平方公里的藍天白雲。國內可能沒有敞篷的環境但美帝的天氣一入春基本天天適合敞篷。而且在我開了先河之後室友們又買了一輛科邁羅敞篷和甲殼蟲敞篷。

從職業玩家角度看,駕駛福特野馬是怎樣一種體驗?

從職業玩家角度看,駕駛福特野馬是怎樣一種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