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清官包拯疑似遭人毒手,真想找到後大快人心!

包拯,是中國歷史最有名氣的清官,這一點不用質疑!

他廉潔公正、鐵面無私,不阿權貴,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可就是這樣一位清官,年僅六十四歲就與世長辭。那麼,他到底是怎麼死的,民間眾說紛紜,傳得最多是被人毒害而死。

一代清官包拯疑似遭人毒手,真想找到後大快人心!

相傳宋仁宗期間,武賢王趙佑之子帶著家奴將民婦羅芝珍掠王府之中,後其丈夫及兄弟上門討公道,被亂棍打死。三個月後,羅芝珍伺機逃出王府,一直狀告到包青天手上。

包拯接到訴狀,便將趙佑之子抓捕歸案,稟明皇帝后準備問斬。武賢王自是不甘,想出一條毒計,邀請包拯喝酒,並下毒,包拯感到頭痛欲裂,胸中如烈火在燒,不久中毒而亡。

公孫策按照包拯生前之計,密不報喪,藉助包公之名,下令斬殺了武賢王之子。事後,包拯死訊才被放出,滿城百姓無不悲傷痛哭。

當然,這也只是民間傳說而已, 不足為信!

一代清官包拯疑似遭人毒手,真想找到後大快人心!

正史記載,嘉祐七年五月,包拯在樞密院視事時,突然得病。

同月二十四日,包拯病逝,終年六十四歲。仁宗親臨弔唁,併為其輟朝一日 。追贈禮部尚書,諡號孝肅。

史書記載包拯從發病到亡故僅有十三天時間,據說是吃了“上遣使賜良藥”,後突然發病去世。

他的死因到底是如何引起了眾人的懷疑和關注,是真的病逝,還是服藥而死,人們眾說紛紜,真相不得而知!

一代清官包拯疑似遭人毒手,真想找到後大快人心!

最近,中國科學院的物理研究所和安徽博物館合作,提出了對包拯遺骨進行研究。

經研究發現,包拯的骨骼比現代人含鈣、鐵、汞元素的量要高,但砷和鉛的量卻比現代人骨骼中的要低。為此都表示深感疑惑,之後研究所又對砒霜和硃砂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推斷排除被他人下毒的可能。

一代清官包拯疑似遭人毒手,真想找到後大快人心!

而骨頭中含汞量高的原因是這麼呢?研究所給出兩種解釋:

一是包拯生前可能過服用過含汞量大的藥品。二是古代為了更好的保存屍體,會在棺材裡放大量的防腐劑,防止屍體腐爛,而包拯的骨頭可能被硃砂的侵蝕,汞的含量較高。

一代清官既然是自然死亡,我們也心安了不少。雖知官場險惡,但也不想被著他人毒手,小編相信這也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