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項新技術用起來,省事多了

苗木市場日新月異,每隔一段時間,都有一項或者幾項造福苗農的新技術問世。這些新的技術的問世方便了苗農,也為苗木產業升級提供了可靠保障。今天,小木就為大家介紹幾種新技術。

1、 高位嫁接技術

現在苗木市場最吃香的苗木類型是哪一種?小木可以負責任的告訴絕對是大規格彩葉樹種。彩葉樹種這幾年的行情就不用小木多說了,那是有目共睹的,再加上"大規格"加持,不火也得火。大規格樹種成景快,效果好,但是生長年限比較長,因此影響了一些彩葉樹種在城市綠地中的推廣。高位嫁接技術主要針對的就是這種情況。

這幾項新技術用起來,省事多了

高位嫁接是指把觀賞樹木的樹枝或者芽嫁接在大規格砧木上,一旦成活,就能直接藉助砧木,長成一棵大規模觀賞樹種。一般,嫁接高度在2-3米,多用於培育大規格彩葉樹種和新優喬木。

運用高位嫁接,可以有效縮短一些彩葉樹種的育種週期,提高這些樹種的觀賞性,增加大規格樹種的出圃量。

2、 全光照自動間歇噴霧扦插新技術

這種技術主要針對扦插苗,成本也比較高,但是一旦建成就可以省去很多人力物力。想要運用這項新技術,苗農需要建造全光照自動間歇噴霧扦插床,並安裝間歇噴霧設備,設備安裝之後,就能利用設備降低空氣溫度,保持葉面溼度,為苗木生根創造有利條件。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全光噴霧苗床必須使用疏鬆透氣、排水良好的基質。

這幾項新技術用起來,省事多了

3、 控根育苗技術

由於大規模綠化樹種的生長週期較長,移栽成活率不高,大規模樹種一直很吃香。控根快速育苗技術針對大樹週期長、移栽困難等缺點,利用特殊容器培育大苗。這種技術的關鍵在於育苗容器。這種容器由底盤、側壁和扣杆三部分組成。底盤呈篩狀,能夠有效防止根腐病和主根纏繞;側壁凹凸相間,外側頂端有小孔,有利於修剪側根,也可以間接增加短而粗的側根數量,由這種容器培育的大苗一般比在大田中生長的大苗根量多出20-30倍,而且這種容器的壽命很長,一般可達五年以上。

這幾項新技術用起來,省事多了

一般在大田中培育的苗木都會存在主根過長,側根發育較弱的缺點,而常規容器苗則會出現根系纏繞的現象,而利用這種技術育苗,可以有效限制主根發育,增進側根發育,培育出更多短而粗的側根。利用這種技術能夠有效縮短大齡苗生長週期,並且這種技術擁有"氣剪"的有點,使苗木根系健壯,生長旺盛,提高苗木成活率。特別是在大苗移栽或者反季節移栽中,成活率明顯比一般大苗要高得多。

4、 組織培養和工廠化育苗新技術

組織培養即利用植物的一個離體器官、組織或者細胞,將其培養成無數個根芽齊全的新植株,以達到快速繁殖的目的。工廠化育苗則是以組織培養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育苗技術。

這幾項新技術用起來,省事多了

這種技術需要選用泥炭、蛭石、珍珠岩等輕質材料作育苗基質,用育苗盤裝填基質,然後利用機械播種,在現代化溫室裡可以一次成苗。

新技術是推動苗木市場發展的主要力量,也能為苗農省事、省時、省力、省成本,根據苗圃經營情況引進新技術,能夠有效提高苗圃競爭力,為苗圃更好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