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吹過一個天大的牛皮,世人奉爲經典,實際上完全沒那麼複雜

公元前225年,李信伐楚戰敗,秦王嬴政大怒。

在伐楚之前,嬴政問過李信和王翦二人,滅楚要用多少兵力?

李信說:二十萬人就夠了!

王翦說:至少六十萬人。

但是李信最終敗了,嬴政不得已,只能去找王翦。

王翦吹過一個天大的牛皮,世人奉為經典,實際上完全沒那麼複雜

當時王翦已經告病在家了,嬴政親自去探望他,說:我很後悔沒有聽你的話,李信果然戰敗了,難道你就忍心拋棄我嗎?

王翦堅持說自己有病,不能當大將。

嬴政就跟他打哈哈:行了行了,你別推辭了,就這麼定了!

王翦說:要是一定要用我的話,那就必須要六十萬人。

嬴政說好。

於是王翦率領秦軍六十萬伐楚。嬴政親自給他送行,一直送到灞上。

王翦趁機說:請大王你賞賜一些田地宅子給我!

嬴政說:你只管去打仗吧,還怕會窮嗎?

王翦說:我們這些將領就算功勞再大也不能封侯,所以,趁著大王還喜歡我的時候,要些賞賜,也就是為子孫們打算而已。

嬴政哈哈大笑,答應了他。

等到王翦的大軍到達武關的時候,又派了五個人回去,向嬴政請求賞賜。

王翦身邊的人都說:你這樣不斷討要賞賜,是不是太過分了?

王翦說:你不懂,大王性格很多疑,這次把全國的兵力都交到了我手裡,他是不放心的。我請求賞賜只不過是告訴他,我只想跟子孫共享天倫,沒什麼異心。

王翦的心機可謂敏銳。

公元前224年,王翦按照上次李信的進軍路線,到達平輿後,就安營紮寨,不走了。

楚國方面將傾國的兵力都交給項燕,他們有理由相信,項燕能打敗李信,就同樣可以打敗王翦。

項燕作為一個名將,他的頭腦是非常冷靜的。李信伐楚的時候,項燕採用的是誘敵深入、以逸待勞的戰術。

這個戰術是非常正確的。

楚國當時的國都是壽春,周圍都是平原地帶,這種地形無險可守,必須要以殲滅敵軍的有生兵力為首要任務。

所以,在這樣的地形作戰,大體有兩種有效的戰術。

第一,迂迴包抄,夾擊敵軍。

第二,誘敵深入,以逸待勞。

正巧,秦伐楚的兩次戰爭中,李信、王翦、項燕三位統率所採用的戰術完全都是圍繞著這兩點而進行的。

首先說李信。李信伐楚的時候採用的是包抄戰術,他準備和蒙恬各率一軍,包抄楚軍。但是沒有成功。

王翦吹過一個天大的牛皮,世人奉為經典,實際上完全沒那麼複雜

因為項燕的戰術是誘敵深入、以逸待勞。他根本就沒有主動前進,項燕將主力隱藏在後面,派出去的都是很少量的兵力,李信打了幾個非常小的勝仗,以為楚軍不堪一擊,就冒險深入了。所以,最終項燕的戰術成功了。

這一次,為了應對王翦伐楚,項燕還是決定採用相同的戰術——誘敵深入、以逸待勞。

但是,非常湊巧的是,秦軍主將王翦採取了同樣的戰術。他到達平輿之後,就命令安營紮寨,堅守不戰。

秦楚兩軍就這樣相持了好幾個月,小的摩擦天天有,大的交戰一個無。

這時候,需要比拼的就是雙方的耐力了。秦王嬴政方面,在李信戰敗後他已經別無選擇,而且王翦在出徵之初索取財產自證無異心,基本得到了秦王的信任,所以,嬴政對他是有足夠耐心的。

但楚王負芻則不同。看到一連幾個月不打,他覺得項燕膽小,下令進攻,催了好幾次。

歷史上這樣的事情發生了太多次,將與相,或者將領與君王、地方與中央,如果不能保持足夠的信任和配合,就會出問題。長平之戰的廉頗,五國伐齊的樂毅等等,都遇到了這種來自後方的打擊。

這種打擊是致命的。項燕迫不得已,只能改變自己的作戰計劃,對秦軍發動進攻。

這一改變,秦楚之間的平衡就逐漸向秦軍方面傾斜了。

前面我們說了,最有效的戰術是兩個,一個是誘敵,一個是包抄。現在大王不允許項燕誘敵,怎麼辦?當然是包抄。

但是王翦在這裡向我們解釋了為什麼他非要帶六十萬的兵馬。他在自己的側後方佈置了大量的兵力,幾乎全線都有防衛。

這一部署,斷絕了楚軍實行包抄戰術的可能性。

項燕几乎除了硬打之外,沒有其他的選擇餘地。

王翦早已做好充足的準備,他的營壘是攻不破的。

此時的王翦非常悠閒,成竹在胸。他每天都沐浴泡澡,改善飲食,讓士兵們充分休息,養足精神。

很明顯,他在等待一個時機。

過了一段時間,王翦問士兵們現在都休息地怎麼樣了?

王翦吹過一個天大的牛皮,世人奉為經典,實際上完全沒那麼複雜

下面人回報:士兵們在比賽投石頭,已經超過了規定的距離。

王翦認為士兵的戰鬥力已經非常強,是時候反攻了。

此時,項燕因為屢攻不破,又無法野戰,只能撤退。

王翦發起追擊。楚軍到了渦河後,被河水擋住,一時難以渡河,被王翦追上。

兩軍一交戰,楚軍陣型混亂,大敗。項燕被殺,楚軍潰散。

楚國的正規軍就這樣戰敗了,楚國的防線宣告瓦解。

公元前223年,王翦命令將軍蒙武平定淮北,自己親自率主力拿下楚都壽春,俘虜楚王負芻。

楚國滅亡。

我在之前的李信伐楚之戰中對於王翦有過評價,實際上李信所說的兵力二十萬應該是足夠的,但是對於王翦的戰術要求將會提高。如果王翦想要輕鬆擊敗楚軍,那麼三十萬、四十萬的兵力也已經頂天。六十萬的數目實在太多了。而且這一點還觸動了嬴政的疑心,秦王沒有采納,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設想一下,如果嬴政堅持要讓王翦出征,而且只給二十到四十萬的兵力,王翦也應該會勝。項燕在政治方面處於不利地位,早已埋下了必敗的因素。

《中國古代戰爭100場》系列之王翦滅楚之戰

劉弘文為您全面解讀中國古代戰爭,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