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被奪皇位,有人擁立他,他卻掃平自己的同黨,然後被皇帝賜死

太子被奪皇位,有人擁立他,他卻掃平自己的同黨,然後被皇帝賜死

皇帝這個職位很奇怪,既是最高的地位,也同樣是最危險的。一般來說,只要有意圖染指這個位置,要麼萬人之上,要麼死於非命,幾乎沒有其他選擇的餘地。

南宋時期,宋寧宗的皇子去世,之後就再無子嗣。於是就選取了太祖趙匡胤的十世孫趙竑為繼承人。

當時的權相史彌遠非常不高興,因為他與太子有仇。一旦太子繼位,他就會完蛋。

太子被奪皇位,有人擁立他,他卻掃平自己的同黨,然後被皇帝賜死

怎麼辦呢?史彌遠很厲害,廢立!

這件事在古代是非常大的事情,但史彌遠專權多年,勢力盤根錯節,他在寧宗彌留之際,矯詔改立太祖另一位十世孫趙昀為皇子,最終廢立成功。新皇帝趙昀就是宋理宗。

新皇帝登基了,老皇子當然不會有好下場,他被軟禁到了湖州。

史彌遠的專橫行為早就招來很多反對,廢立皇子的事更讓義士們憤怒。他們擁立趙竑為皇帝,準備打進京城。

行事不密,必有奸佞。

本來已經答應一同起事的李全背棄盟約,到了約定的時間沒有派兵接應。

起義軍只好趕鴨子上架,找到趙昀,把一塊黃布披在他身上以作為皇帝的龍袍象徵。這大概就是像模仿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的行為。

趙昀有著很強的審時度勢的能力,他預感到起事並不能成功,就堅決拒絕參加。

俗話說,大家都是拴在一條繩上的螞蚱。如果你不參加,我們大家就完蛋了!

太子被奪皇位,有人擁立他,他卻掃平自己的同黨,然後被皇帝賜死

起義軍逼迫趙昀做他們的天子,趙昀無奈,只能勉強答應。

但他深知,憑藉這些烏合之眾,是絕對不能成事的。

這時,他作出一個讓人想不到的舉動。那就是向朝廷告發義軍的叛亂,並且自己親自率領州兵去平叛。

他的這種行為,從大義上來說,絕對不可取。但作為一個被廢的皇子,明哲保身,在這種時刻選擇犧牲別人保全自己,也只能說他身不由己。

事實證明,義軍果然不堪一擊。朝廷派來的平亂大軍還沒到。趙昀自己的兵馬就已經把叛亂平息。這也造成了中國歷史上非常難得的奇怪異象。被擁立的皇帝本人親自滅了自己的手下,向奪了自己皇位的人邀功。

這件事在歷史上被稱為“湖州之變“。

太子被奪皇位,有人擁立他,他卻掃平自己的同黨,然後被皇帝賜死

趙昀並不是變亂的主謀,而且在整個事件中告發有功,平亂有功,按理應該受到褒獎。

趙昀就是想通過親自告發和評判來告訴理宗,自己不想染指皇位。這種事情,只要有跡象,就再也難以洗脫。

宋理宗也好,史彌遠也好,他們都看出了趙昀還是具有相當大的號召力。

斬草除根,方無後患。

史彌遠派人迫使他自盡,並且殺了他的兒子。

讓我用一句略帶傷感和文藝的話為這段歷史做個總結吧:

如果曾經和皇位擦肩而過,就再也不能做凡夫俗子!

讀歷史,思人生,歡迎關注,我是:劉弘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